一季度GDP4.8%超預期,壓力給到了二季度

2022-04-19     吳曉波頻道

原標題:一季度GDP4.8%超預期,壓力給到了二季度

立即訂閱收聽音頻

疫情對經濟的影響,4月已現「倒春寒」,接下來怎麼辦?

文 / 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昨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一季度GDP同比增長4.8%,高於市場預期。據財新調查,此前經濟學家對一季度GDP的預測均值為4.5%。

雖說高於市場預期,但一季度遺留給未來的問題很多。超預期的數據很大程度上依賴1—2月的開門紅,而3月份急轉直下。

如今疫情還在持續,這種情況下要如何實現全年增長5.5%的年度目標?

這個問題小巴交給大頭們來回答。在此之前,小巴先簡單列下一些比較出人意料的數據。

1

消費巨差

3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一下子跌落到了「-3.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同比下跌6%,增速較上月回落超過10個百分點。

在3月的各項消費數據中,增長較好的都是生活必需品,比如糧油、食品、煙酒,還有中西藥品類,此外就是漲勢兇猛的石油、成品油。

而那些涉及消費升級或線下體驗的,無一例外都在跌。金銀珠寶類跌17.9%,餐飲跌16.4%,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跌12.7%,家具類跌8.8%,汽車類跌7.5%,化妝品類跌6.3%。

2

房地產巨差

一季度,房地產除了開發投資還有0.7%的增長,基本都是降降降。

房企拿地少(一季度,全國房企土地購置面積同比增速為-40.9%);

房子賣得少(一季度,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增速為-13.8%,銷售額同比增速為-22.7%);

房價跌了(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銷售金額和銷售面積計算,3月份全國商品房均價為9252元/平方米,跌幅為10.3%);

總體而言,一季度尤其是3月份下降的數據很多,但也有上揚的數據。

1

基建逆勢增長

3月,基建投資累計增速達8.5%,較上月提升0.4個百分點。在消費和房地產低迷的當下,基建成了頂樑柱。

2

外貿開局穩

一季度,出口以美元計累計同比增長15.8%,依然是保持兩位數的高增長,但較1—2月份同比增長的16.3%下滑了0.5個百分點。

接下來完成全年經濟目標的重任,就放在了二季度上,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我們已經在4月感受到了「倒春寒」,接下來到底該怎麼辦?請大頭們來支支招吧。

實際上,疫情影響尚未在3月數據中充分顯現,二季度經濟或面臨更大下行壓力。

第一,二季度基數更高。2021年二季度GDP兩年平均增長5.5%,高於一季度0.6個百分點。

第二,疫情衝擊或集中在4月乃至二季度。若疫情反彈和嚴格防控持續,工業生產和出口將受到更大衝擊。

第三,當前經濟面臨國內外四大風險:疫情反彈、地產下行、輸入性通脹、歐美貨幣政策收緊。需求收縮和供給衝擊將加劇預期轉弱,居民和企業的消費、投資意願低迷,市場信心不足,導致需求進一步收縮,形成惡性循環。

二季度經濟表現取決於疫情延續時間以及穩增長政策的力度和效果。如果二季度GDP增速升至5.0%,且下半年增速維持在5.5%,全年經濟增速將只有5.2%,低於5.5%左右的目標。因此二季度和下半年經濟工作任務很重,需要儘快實現疫情有效防控,並加碼穩增長政策。

經濟新的下行壓力加大,未來政策將集中於抗疫紓困和提振經濟。

1. 在堅持「動態清零」的戰略下,要更加科學精準,降低對民生和經濟的不利影響,儘快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

2. 貨幣政策使用更多結構性工具,疏通「寬貨幣」向「寬信用」的傳導渠道,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的支持。

3.加快發行專項債,加大對優質項目的投資力度,擴大有效投資,儘快推動基建投資靠前發力,對沖需求收縮尤其是房地產下行和消費不振的形勢,同時扭轉低迷的預期。

4. 積極落實好減稅降費和退稅的政策,落實好緩繳社保費,改善現金流,提高中小微企業等市場主體抗風險能力。

5. 對中小微企業提供穩崗留工返還和補助等,實現通過穩市場主體穩就業的目標。

6. 對弱勢群體發放失業補助金、臨時生活補助,兜底社會保障和民生,確保社會穩定。

3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負增長,核心原因在於3月以來,上海、吉林、廣東等地疫情的大規模暴發,致使線下消費場景遭到較大衝擊,產業鏈、供應鏈也受影響。

同時,上海、吉林和廣東又都是我國汽車工業的核心地區,生產活動的暫停也對汽車消費的增長造成了掣肘。

同時,還有很大原因在於居民消費意願和消費信心的不足,尤其是在中小微企業經營普遍受到影響的情況下,相應的很多中低收入人群對於未來市場預期仍偏謹慎。

當前上海疫情仍未結束,一旦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被壓抑的消費需求便可以在短時間內得到有力釋放,但很難實現顯著反彈。

從全年經濟目標看,如果沒有消費的助力,僅把希望寄托在基建和地產上,勢必會阻礙重重,同時與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相違背。

關於提振消費,短期內可以通過發放消費券、給予補貼等方式來提振消費市場。長遠看,需要加快破除抑制消費的一系列障礙,如繼續推進收入分配改革,著力縮小收入差距,切實提高中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此外,要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應著力支持中小微企業的發展,穩住民眾就業。

經過兩年的艱苦抗疫,餐飲企業已經非常脆弱了,再受此重擊,確實難以承受。

當前餐飲企業的困難在於:營收很少甚至歸零,卻要承擔房租、工資、利息等數額很大的固定支出,嚴重入不敷出;當現金流出問題時,企業被迫採取包括借債在內的各種手段籌資維持生存,背上沉重的債務包袱,更是雪上加霜。

有的餐飲企業過於樂觀,錯判形勢,認為疫情很快結束,導致出現重大決策失誤,錯過自救良機;也有一些企業因為疫情反覆失去信心,不再努力調整抗爭,不再善待員工和顧客,導致企業陷入絕境,失去了翻身的可能。

目前只有不到5%的「尖子生」餐廳處境能好一些。大中型餐廳的處境艱難,店鋪大、租金高,員工多、工資負擔重,開店投入大而不敢輕易關店止損。中小型餐廳租金、工資的負擔較小,但其所有者多是小微企業、個體戶,所承受的壓力大。

餐飲是消費的加速器,經濟形勢好時,人們大吃大喝,餐飲增速會高於消費品增長;經濟形勢不好時,人們省吃儉用,餐飲增速會低於消費品增長。這個規律已越來越清晰。餐飲企業需要看清這一點,這是戰略布局的基礎。

餐飲是解決城市就業的最主要行業之一,餐飲是農產品的主要銷售和消費渠道,餐飲是城市裡的農業。建議有關部門像對待「三農」問題一樣,全方位破解餐飲難題,除了減免稅收、社保,發放補貼,還要對餐飲行業進行頂層設計和整體布局,採取立體化的手段促進餐飲行業長期健康穩定發展。

一季度房地產市場面臨較大壓力,包括一些既有政策的效應還沒完全釋放、房企和購房者的信心偏弱、疫情等帶來了新的干擾。

其中,一季度,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額同比增速為0.7%,接近零軸,說明開發投資數據偏冷。一季度,全國房企土地購置面積同比增速為-40.9%,數據非常蕭條,說明房企拿地意願非常弱,近期拿地的普遍是央企和國企。

3月,各地房屋銷售數據確實不好,很多城市跌幅普遍超過了40%,拖累全國數據。這也說明去年四季度以來的寬鬆政策還沒有完全釋放效應,市場反彈面臨阻力。

同時,一季度的房價也非常疲軟和蕭條,房企也會通過降價來促銷,但是並沒有帶來成交數據的好轉。

昨天(4月18日),央行和外管局發布《關於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金融服務的通知》,其中提到:「因城施策,合理確定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的最低首付款比例、最低貸款利率要求,支持房地產開發企業、建築企業合理融資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這是2016年以來央行首次對最低首付比例提出了新要求,充分說明首付比例政策受到關注。據此可以認為,二季度各地降低首付比例、激活合理住房消費需求將成為一項重要的工作,有助於促進二季度住房交易市場的活躍。

本篇作者 | 李夢清| 當值編輯 | 武新月

市場分析、熱點解讀、專題分享

加入投資日日評會員版

聽365天投資大小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26de0d8370c33d2a3e1ce997f16b506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