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燒傷媽媽牽動著廣大網友的心。(此前報道:)
浙江紹興的一位媽媽在做飯時遭遇了煤氣爆炸,全身60%至70%的面積被嚴重燒傷。在極度痛苦中,她首先想到的是保護她的孩子,將孩子放置到安全區域,這一幕被記錄下來,感動了無數網友。
「燒傷媽媽」丈夫發聲:
已關閉捐贈通道
事發幾天後,網友已為「燒傷媽媽」黃女士捐款上百萬元,第一期手術也已順利完成。她的丈夫許先生利用每天的探視時間陪伴和勸導,也在網絡髮長文與網友同步黃女士的康復進展。
許先生表示,妻子的救命錢已經夠了,他已關閉所有捐款通道。
事發後,黃女士被送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治療。她的傷情穩定了嗎?最新治療進展如何?
目前處於創面修復期
仍面臨較大風險
10月24日是事發第10天,黃女士神志清醒,已能跟醫生進行簡單的交流。浙大二院燒傷與創面修復科負責人王新剛主任醫師表示, 他在給黃女士換藥時為她打氣加油,她重重地點了點頭,求生慾望強烈。
王新剛介紹,按照燒傷分類,黃女士屬於 特重度燒傷,占總體表面積的65%左右,燒傷部位主要集中在肢體暴露在外的位置,比如面部、頸部、兩個上肢的中遠端,加上兩個下肢的中遠端。經過前期的積極救治, 目前黃女士的病情進一步趨於穩定,但仍然處於創面修復期和感染期的階段,面臨的風險比較大。
王新剛說,目前,治療方案最關鍵的一部分是 燒傷創面的處理,通過積極的創面處理及定期換藥,能夠確保傷口不感染並儘可能自身癒合。比較深的創口,不排除後續植皮的可能性。
對這類特重度的燒傷來說,患者最大風險來自於感染,包括創面感染、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
至於顏面部損傷,醫生團隊採取了創面覆蓋措施,希望能在1—2周內加速創面癒合,減少留疤的機會。
「鋼絲球清創」引發討論
醫生回應
近十幾天來,各類視頻在網上傳播,出現了不同的解讀。如很多網友質疑,患者創麵皮膚要用鋼絲球搓掉,這種治療方案不太人道。對此,王新剛也作出了解釋。
王新剛介紹,燒燙傷確實十分痛苦,剛開始沒感覺到痛,之後會瞬間脫皮,起皰,紅腫,那種鑽心的疼,難以忍受。這位媽媽爆炸後已皮膚大面積脫落,身體的白色物質已經不是皮了,而是軟組織。 手術的第一步就是用鋼絲球把壞死的皮膚全部擦掉。醫生表示,這也是最佳治療手段。
所謂的「鋼絲球」、磨削器等處理傷口的這種方法,在燒傷醫學中有個專有名詞叫 「磨痂術」。
「磨痂術」的優勢第一是 手術速度快,第二是 出血少,第三是可以 更加精準地把壞死組織去掉,儘可能保留有活力的組織,促使淺創面自行癒合,在未來可以減少植皮的面積。此外, 整個操作在麻醉下進行,網傳這是「非人折磨」,是極大的誤解。
視頻來源:浙江日報
專業康復團隊介入心理疏導
專業康復團隊介入心理疏導
除穩定病情外,對於燒傷患者來說,「心理關」也是一道坎。醫生稱,從黃女士受傷入院後,醫院心理康復團隊就已介入,對她進行全程的心理疏導。
網友們也紛紛為這位年輕的媽媽加油打氣,希望她保持樂觀堅強,多想想愛人親人,挺過這最困難的時期。
本文轉載自『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
反邪專區
參與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