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個小視頻,很是感慨。
一位正在坐月子的新手寶媽,一臉悲痛地坐在床上,對著自己連連扇著巴掌。而造成她如此激動悲憤的原因,是她的月子被婆婆和老公給規劃的無法忍受。
廣東這麼熱的天氣,寶媽被要求穿厚衣服,不許開空調,呆在床上。
這位寶媽實在忍無可忍,只有傷害自己來發泄自己的無助與憤怒。
最後她應該被娘家接回去坐月子了。
看到這樣的信息,首先很心疼這位新手寶媽。
月子裡本就脆弱不堪,身體上虧空,精神上無助,身邊娃娃再哭鬧造就太多的緊張,又不得不面對家人給予的這些陳規陋習,尤其是打著「是為新手媽媽著想,對新手媽媽好」的旗號,殘忍的傷害著新手媽媽的內心和身體,林林總總,真的是能夠讓一個初為人母的女子徹底崩潰的。
這也是月子裡新手寶媽容易抑鬱的原因。而事實上,這位寶媽對著自己連連扇巴掌的行為,本就值得家人警醒,應該對寶媽格外關注,小心產後抑鬱才是。
其次就是對一些所謂「老規矩」的無奈。
我們的祖祖輩輩,通過經驗傳承,的確帶給了我們很多的便利與成長,但也不得不承認,依舊還是會有一些歷史殘留的糟粕在其中,需要我們用科學的眼光和變化去看待問題,絕不應該是敷衍又霸氣的說上一句「過去的人都是這樣過來的……」
要知道,今非昔比,早已物是人非。
就拿女性的「月子」來講,古人或者過去的經驗特別重視「坐月子」,是因為衛生條件、醫療條件都達不到的前提下,女性生孩子往往就是「鬼門關里走一遭」的兇險,且傳統的生產,往往會導致女性出血量過多,身體虧空的厲害,所以,生完孩子的女性在身體上格外需要照顧。
而如今「坐月子」,並非應該不重視。雖然醫療環境和衛生條件早已產生了質的飛躍,但是女性生孩子所固有的身體虧空是人類難以解決或者克服的身體條件。所以,生完孩子的女性依舊需要受到呵護和照顧。
只不過,「坐月子」的一些規則,的確早已不適應如今的社會變遷,需要更改和調整才是。
比如「坐月子」,女性要整天躺在床上不動,不能吹風、不能受寒、更不能缺少大補……這些早就得到了專業人員的批判。
即便是剖腹產的女性,也要在產後48小時內嘗試下床動一動、走一走,這樣才有助於身體的恢復,順產的女性更是在產後稍事休息和調整,就可以適當的走一走,何來必須躺在床上一說呢?而且只有通過適當的活動,才有利於女性因生產而產生各種「錯位」的內臟器官快速「歸位」,各司其職。
至於不能吹風、不要受寒,在過去生存條件比較惡劣的前提下,擔心女性因為受風寒而產生諸多的後遺症,也就是「月子病」。的確如此,月子裡的確很容易產生一些「月子病」,但是生產和坐月子也是要分季節的。現在炎炎烈日,還要擔心產婦受寒,哪裡來的寒呢?空氣中都瀰漫著陽光和炙熱的味道,好不好?
空調只要不對著產婦和新生寶寶直吹,只是為了調節溫度而設,有什麼不可以呢?現代的科技進步,不就是為了給大家帶來更多的便利,讓我們的生活條件更為舒適和優越嗎?
還有「大補」這件事兒,對比於過去,如今還真的鮮有產婦是缺少營養的,相反在產前的一些妊娠糖高、肥胖等病症倒是越來越多了。
而產後的女性真的需要「大補」才能夠彌補身體的虧空嗎?那就要看怎麼補、補什麼了。
補血、補氣很有必要,餐餐頓頓、大魚大肉的膩食就完全沒有必要了,無助於產後寶媽的吸收和消化,倒是增加了脂肪。就看現在很多新手媽媽做乳汁含量檢查,脂肪含量過多的比比皆是就可以窺見一斑了。
月子裡的新手寶媽,身心都會受到激素改變的刺激,格外敏感,也格外經不起刺激。
這個時候,寶寶給予她最為甜蜜的幸福感,而家人才是她們最為堅實的依靠。請善待這個為家庭的繁衍而辛苦付出的女性吧,生兒育女絕不是她一個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