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趕特斯拉,豐田公開一體化壓鑄技術,果然該省還得省

2023-09-20     智電汽車

文/土木

相信大多數人第一次接觸到「一體化壓鑄技術」這個詞都是因為特斯拉,但嚴格來說其並不算是一項全新技術,其他品牌也在看到了特斯拉的成功後開始效仿,比如國內最早跟進的小鵬,再比如豐田。

今年7月,豐田汽車公司就宣布,擬於2026年上市的電動汽車(EV)將採用新的行業技術「一體化壓鑄技術」。屆時,豐田將採用不使用傳送帶的自行組裝方式,可把生產工序和工廠投資減少二分之一。在引入「一體壓鑄技術」後,豐田預計其新能源汽車利潤將提高5倍。

近期,豐田也是公開了其開發的車身一體壓鑄成型技術。據豐田方面介紹,在使用一體壓鑄技術之前,一個完整的車身後部需要約86個不同的零部件,並且需要經過33個獨立的工序來組裝。這一複雜的過程通常需要數小時來完成,在應用一體壓鑄工藝後,車身後部只需一個單一的零部件和一個簡單的工序。豐田計劃進一步縮短時間,將工序縮短至約3分鐘。

對比一下特斯拉一體化壓鑄技術目前的優點:技術底層的優點是,把汽車後地板大幾十個甚至幾百個零件整合成一兩個,相應的減少了上千焊點。

對生產的優點是,大幅減少了車身製造需要的衝壓和焊接等工序,節省生產線投產成本,而且可以降低車本身的材料成本,而且可以加快生產線生產節拍。

對盈利的優點是,爬坡期車賣得越多,越能把研發、投產等前期成本,尤其一體化壓鑄等的成本快速回收,再往後越賣越賺。

一體化壓鑄好處有很多,但是為什麼沒有普及開?是因為一體化壓鑄的零部件出現事故的時候,維修成本很高,是零部件的連接壁壘嗎?

只能說這些是整車廠需要權衡的點,但絕不是制約一體化壓鑄技術普及的關鍵因素。雖然維修成本高,但是一體化部件 的位置日常的小碰撞是很難導致變形的,而鋼鋁的連接也不是沒有實用的技術(鉚接 、熔焊),問題在於量產車型如果在產品研發設計前期沒有考慮到一體化,量產後幾乎沒有實施的可能。

事實上,汽車行業的大的技術變革是有較長的一個周期的,從整車廠自身規劃,到供應商的考察,到設備的安裝調試 ,再加上模具的分析、設計、製造、調試、小規模試生產,到量產是一個很長的周期。而當前也有消息不少整車廠開始布局一體化鑄造,所以並不是沒有普及開,而是需要時間。

在技術革新的同時,如何使消費者更容易接受新產品,這也是主機廠和產業鏈值得深思的問題。就目前來看,一體化壓鑄技術如何演變,還存在著一些不確定的因素,能否進一步普及,還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耐心。

寫在最後:

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各家車企都在尋找替代傳統生產方式的方法。豐田決定引進「一體壓鑄技術」,不僅是為了追趕特斯拉,而且也是為了提高自身的競爭力。這一決策能夠提高生產效率和利潤,對未來新能源轉型提供巨大助力,相信未來也會有很多車企跟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24cbca147d4eca6db8f4ea9ac2c1d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