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聽過這樣一句話:「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滅,謀臣亡。」在古今中外的歷史上,功高震主的將領一般都得不到好下場。對於封建統治者來說,「共苦」可以,「同甘」很難。當然,世事無絕對,在我國古代歷史上就有三位功高震主,最後還得以善終的名將。其中一位對皇帝的態度還很囂張。下面小編就來依次給大家介紹一下。
第一位:秦國名將王翦。
提起戰國末期秦國的名將,很多人都會想起一代殺神白起。正是他在長平之戰中坑殺了趙國40萬降卒,才導致趙國一蹶不振,秦國乘機坐大。而在戰國末期的秦國,除了有白起這位殺神外,還有一位傑出的軍事家,他就是王翦。王翦自幼喜歡軍事,後來投入秦王嬴政的帳下,替他掃平天下。
王翦插圖
在秦國統一天下的霸業中,王翦除了沒有參與前期的滅韓之戰外,其餘的五國基本都是由王翦或他的兒子王賁帶兵所滅。在滅楚之戰時,秦始皇因為輕信李信的話而忽視了王翦的建議,導致王翦告老還鄉。等秦始皇不得不請王翦出山時,王翦開出了很高的價格:除了要統帥60萬大軍外,還向秦始皇五次索要美田宅園。像他這麼囂張的將領,在歷史上都少有。而就是如此囂張的王翦,最後卻得以善終。
這是為何呢?主要是因為他知進退,明得失。他向秦始皇索要美田宅園,看上去貪得無厭,但實際上卻打消了秦始皇的疑慮。畢竟他當時手握60萬大軍,萬一造反都無法控制。而他要美田宅園,就表明了自己無心政治和江山社稷,秦始皇豈會捨不得這一點小恩小惠?而且滅掉楚國後,他不顧秦始皇勸阻,急流勇退,這也是他得以善終的重要原因。
郭子儀插圖
第二位:唐朝名將郭子儀。
郭子儀可以說是老天派來挽救唐朝的。安史之亂後,唐王朝分崩離析,玄宗在蜀地固守,肅宗在靈武登基。在這個混亂的關口,郭子儀帶著人馬擊退安史叛軍,克復兩京,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對於郭子儀的功績,中唐以後的歷代皇帝都無法否認。但功勳卓著的郭子儀也曾引起過皇帝的懷疑,畢竟他功高震主,曾手握天下兵權。
那郭子儀又是如何打消皇帝疑慮的呢?首先,與皇帝身邊的宦官打好關係,不與他們鬧矛盾。這群人經常給皇帝吹耳邊風,如果被他們記恨上,那很難不被皇帝懷疑。其次,對皇帝任勞任怨,堅決執行皇帝的政策。在郭子儀成為權臣後,皇帝曾數次奪走他的兵權打壓他。但郭子儀不驕不躁,聽之任之,甚至主動請辭。最後,門戶大開,心胸坦蕩。為了防止皇帝對他起疑心,郭子儀將王府大門洞開,任何人都可以出入。如此光明磊落,皇帝又從哪找藉口處置他呢?所以郭子儀最後也安享晚年。
徐達插圖
第三位:明朝大將軍徐達。
說起喜歡殺功臣的皇帝,朱元璋絕對算一個。但作為明朝開國第一功臣的徐達,卻深得朱元璋信任,得以善終。而朱元璋不殺徐達,還將他列為開國第一功臣的原因,朱元璋也曾公開說過:「徐達令行禁止,不居功自傲,不貪圖女色財寶,處理問題不偏不倚,沒有過失。」對於這樣一個近乎完美的人,朱元璋又怎麼好意思殺他呢?所以徐達是明朝為數不多善終的開國功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