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又混亂 一文看懂顯示設備的亮度

2022-06-16     電腦愛好者

原標題:重要又混亂 一文看懂顯示設備的亮度

點擊上方 電腦愛好者關注我們

前幾天的推送里,我們提到了現在miniLED價格大幅下跌,可以考慮入手了,而其性能上的一大優勢就是亮度控制。不過顯示設備的亮度不僅現在有點被輕視,而且單位還混亂,如果摻和上同樣適合618入手的顯示設備比如雷射電視、投影機等設備,就更加複雜了。為了讓大家的618或者暑期購物之旅能買得明白,用得舒適,今天就來說說這個事兒吧。

首先當然還是電腦用戶們最關心的顯示器,現在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很多顯示器會標註為nits(尼特)值,其實這不用擔心,它與傳統的cd/㎡的比例就是1:1。看看某款產品詳情頁面和規格頁面的就知道了,要注意的是,現在又出現的nits看似洋氣,但其實是箇舊式單位,cd/㎡才是現在的國際標準單位。

cd是Candela(坎德拉,舊稱「燭光」)的簡稱,它是發光強度的國際單位制主單位,cd/㎡這個亮度單位當然就是單位面積上的光強度了。亮度實際上是一種能量,有點類似於壓力。就像人對單位面積的壓力,即壓強的直觀感受大於整體壓力一樣,也對單位面積上的光強度更敏感,這就是對明/暗的直觀感受。

順便說一下,nits來自於拉丁語的「nitere」,意為照射,對背光或自發光的顯示設備來說,從來源定義看就不是那麼科學。要說用適合用「照射」強度來反映顯示設備的畫面亮度,其實場景也是有的,那就是投影,當然也包括如今的雷射電視。不過這些設備常常會使用另一個單位「流明」(Lumens),它反映的是發光設備的光源亮度。

但對用戶來說,光源的有效亮度只是發送到螢幕上的那些,在機器內外產生的向四周散發或漫反射損失的亮度是沒用的,而且投影的光線要經過鏡頭組、色盤反射等部分,損耗是很明顯的,所以就有了ANSI流明。它的定義也很簡單,假設投影鏡頭前有一塊區域被投影為亮度最高的純白色,將其分為9格,9格中心點的平均亮度就是ANSI流明。

當然,ANSI流明在最理想狀況下也只有光源亮度的1/9,再加上光線走出投影機後其實會損失近半,所以只有1/18也正常。但它還是投影機的性能,因為隨著投影距離、面積的變化,光線投射在較小和較大面積上的明暗肯定是不同的,這時的單位面積亮度除了cd/㎡或nits外,還有個單位Lux,意思就是每平米流明,它們之間的大致關係可以參考下圖。要注意光線照射到螢幕上是漫反射,和背光產生的垂直光線不同,所以不適合直接換算。

了解了基本定義後,再回頭看一看,顯示設備亮度太低固然效果不好,亮度太高又可能會亮得刺眼,到底選擇多高的亮度為宜呢?我們可以將環境分為幾個檔次來選擇。當然這裡的推薦亮度是使用建議,實際選擇時可以略高一些,但不宜過高。比如使用環境推薦200nit,那麼選擇250nit~300nit的設備,調節一下就好,而可用亮度過高的話,調節時各檔的跨度太大,反而找不到最舒適的亮度。

了這篇文章,大家還會點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2458c15c5f728c42df5ba7c8a7bc55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