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在大跌時笑到最後?投資者請了解這個指標 | 行情周報06

2022-04-22     吳曉波頻道

原標題:如何才能在大跌時笑到最後?投資者請了解這個指標 | 行情周報06

行情周報欄目由盈米盈添投顧團隊撰寫,每周通過文字和直播的形式,與大家聊聊市場行情,關注組合產品中的收益率情況,基金池的選擇標準、替換標準、調倉邏輯。

讓我們一起尋找,適合普通家庭的基石資產。

文/盈米盈添團隊(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本周行情

你好,這是第六期行情周報。

本周(4月14日-4月20日)市場先漲後跌,三大指數延續下跌趨勢。

三大指數本周凈值走勢

數據來源:WIND

其中,上證指數下跌1.12%,期間振幅﹣3.02%;深證成指下跌1.52%,期間振幅﹣3.62%;創業板指下跌4.18%,期間振幅﹣6.07%。降准不及預期、3月社零等重要經濟數據表現不佳,多少給市場增加了一些不確定性。

不過總體來看,本周跌幅和振幅較上周均有所收斂,市場恐慌情緒整體有所緩解。

本周安心盈組合表現

本周(4月14日—4月20日)安心盈組合表現﹣0.43%,不及同期安心盈業績基準(中證綜合債*80% + 滬深300 * 20%,為﹣0.32%),但優於滬深300指數(﹣1.67%)。

本周固收+知識

「對於投資而言,最重要的是要先活下來。」

這是暢銷書《周期》與《投資最重要的事》的作者,同時也是橡樹資本聯合創始人霍華德·馬克斯給我們的忠告。

那麼我們要如何做到在投資這場長跑中活下來,笑到最後呢?今天我們就跟大家聊一個重要話題——控制最大回撤。

首先,什麼是最大回撤?簡單來說,最大回撤就是一段時間內持有某種金融產品的最大虧損幅度,它是衡量投資風險的一個重要指標。

我們簡單梳理了下2021年2月以來的這波下跌行情中,四位知名基金經理的回撤控制情況。

數據來源:WIND

數據來源:WIND

*上述基金經理業績表現取自基金經理指數,為基金經理整體擬合業績,時間範圍見起止日期。

我們看到,2021年2月以來的1年左右時間裡,四位基金經理整體業績均遭遇大幅回撤,且當前仍然在最大回撤附近徘徊。

具體來看,謝治宇管理的基金整體回撤最小(﹣32.33%),而張坤管理的基金整體回撤最大(﹣44.55%),四名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平均回撤高達﹣39.12%。

也就是說,如果你在2021年初買入這四位基金經理的基金產品,並一直持有到現在,大機率會遭受30%以上的虧損。相信對於大部分投資者而言,這都是難以接受的。

更進一步,我們回顧一下在上一次出現如此大幅回撤的情況下,幾位基金經理到底用了多久修復失地。用時最短的謝治宇用了2個月便修復最大回撤,而張坤用了將近2年,四名基金經理平均用時將近10個月。

所以不妨簡單線性外推一下,假如這輪迴撤平均修復時間也是10個月左右的話,或者說未來10個月四名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整體漲幅達到64%,那麼一直持有的投資者差不多要在2023年初才能很幸運地回本。

這段時間,是非常煎熬的。

大部分投資者面對市場波動都很難做到從一而終的堅定持有,這就導致「回撤」變成了事實的虧損,而且這是一個大機率事件。

因此,最大回撤不僅事關投資體驗,更重要的是它很可能讓投資者遭遇事實的虧損。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基金最後回本賺錢了,而投資者卻虧錢的原因。

那麼對於我們普通投資者而言,如何在投資過程中控制最大回撤呢?

第一,做好大類資產配置。

股票、債券、黃金、原油等大類資產之間存在較低的相關性,有的甚至存在負相關性,因此通過合理的大類資產配置可以有效達到降低波動、控制回撤的目的。

第二,構建穩健基金組合。

與大類資產配置一樣,通過配置不同資產類別或風格的基金也能幫助分散風險,降低波動。

第三,精選優質基金。

不同基金,或者說不同基金經理在控制最大回撤方面表現或多或少存在優劣之分,即同樣的業績表現,有的基金可能最大回撤更小,所以我們可以通過投資這些基金降低回撤風險。

總而言之,控制回撤很大程度上還是在於分散投資,即在不同大類資產、不同精選基金之間進行合理配置,而分散投資的同時往往也就意味著要放棄一部分收益。不過,正如我們前面所言,投資最重要的是要先活下去。當然,為了省時省力,不妨選擇由專業團隊管理並定期調倉、最大回撤較小的「固收+」組合。

本期周報就到這裡,下期見。

如果你對固收+組合感興趣

本文轉載自盈米TAMP

*本資料所引用的觀點、分析是其在目前特定市場情況下並基於一定的假設條件下的分析和判斷,並不意味著適合今後所有的市場狀況,不構成對閱讀者的投資建議,也不構成任何業務的宣傳推介材料、投資建議或保證,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基金銷售和基金投顧服務由盈米基金提供。如需購買相關基金產品,請您提前做好風險測評,並根據自身的投資目的、投資期限、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判斷購買與自身風險等級和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基金產品或基金投資組合策略。因基金投資顧問業務尚處於試點階段,存在因基金投顧機構的試點資格被取消而不能繼續提供服務的風險。

*基金投資組合策略為其他客戶創造的收益,並不構成業績表現的保證。基金投資組合策略的風險特徵與單只基金產品的風險特徵存在差異。過往業績不代表未來表現。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投資者應自行閱讀相關法律文件,自行做出投資選擇。詳情見《投資顧問服務風險揭示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23800f60e4547cba193e6a07ba1a0f0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