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銅官窯古城亘下新塘沖鄒氏源流

2022-09-05     鄒記福

原標題:長沙銅官窯古城亘下新塘沖鄒氏源流

明朝成化八年,鄒氏祖先文富(宗顯)公從江西南昌豐城北十五里外鄒家村花門樓遷入湖南長沙北三十里外橋驛磨石坳。開枝散葉,人丁興旺,賢才輩出,族威浩蕩,時至今曰嗣祠遍布各地,文富傳二代友政,友政生四子,老大仲金傳四代廷桂,廷桂生三子,五代老大世傑傳志武,六代志武生能甫和文浦,七代文甫遷居神鼎山下黑山嘴、黃田嘴、社山沖、瓏塘沖、蠟樹塘、牛山嘴等地。長子學先居社山沖生三子,九代老二有生主要落業黑山嘴,並建支祠傳至17代應嗲等兄弟;老三林生遷湘陰老四印生後裔矛粒嶺,已傳至17代兄弟林生生五子,其老三明傳(尊榮)公,十代明傳攜老二上錦公遷居新塘沖,十一代上錦公生先湖,先漣,先洮,先淇,先溁。

大房先湖傳十五代(道慧)廣其再傳上忠、致、華、文;道樺傳上雲;道衍傳上文、武,上忠傳至建華等兄弟(19代)再傳孫明軒(21代住大坡)。

二房上洮傳至味純(15代)再傳17代安定兄弟傳中柯 (19 代住土地坡)。

三房先洮(南湘)公傳至十岳峰(15代)公再傳含、矛、朴(19代)兄弟 住黃板塘等。

四房先淇生四子樹栗,荔權,競秀,光耀,十三老二權生五子,大翀,大睿,大譽,大憲,大鄂,其十四代老大翀(耘皋五嗲)生五子大鳳生(長坡)十八代建成等兄弟;二昆生(新塘沖張家坡)十八代燦輝、剛強等兄弟,三芝生(大坡)十八代鄒浩等,四順生(新塘沖土地坡)十八代鄒兵軍兄弟,五厚生(新塘沖祖屋)傳十八代存見,朝輝,光輝等兄弟;大睿(維皋八嗲)生四子其壽杞傳十八代世浪等兄弟,壽梓傳十八代志良等兄弟,壽松十八石泉等兄弟(吳介山莊),壽楠(株洲)傳十七代;大譽之子壽彤六嗲(後裔遷居武漢教書),光耀子四,老大增(定皋)一子道陽(星照)鳳生以上懷過為嗣,傳長沙國俊(後裔五子盲人醫院);大儲子二道均生上勤(協和)傳躍南(南縣紙廠)。

五房先溁(瀾波)公傳立齊公源於四房過嗣(15代)傳後裔傳丁字老街十八代文甫、建甫等兄弟!

尊榮公後裔落業於新塘沖至今280多年歷史,現傳至12代!

長沙磨石坳鄒氏尋根老字輩

維修尊榮公(入新塘沖始祖)祖墳

新塘沖鄒氏教育屆先生:鄒壽梓,鄒壽桐,鄒義權,鄒葉志雲,鄒光輝,鄒祝君,鄒張問佳,鄒思華等

彩陶源村覚華山古城垣(三國遺址)下雲耘(14代)先祖墳前風水

故尉城

乾隆《府廳州縣圖志》云:「在長沙縣西七十里。」《元和郡縣誌》云:「長沙西北七十里故尉城,孫權使程普為西部都尉以防關羽因立此城。」漢末,孫權、劉備兩家隔湘江對峙,孫權命程普在長沙西北築城,以防劉備的部將關羽。因程普時任西部都尉,故此城名為故尉城。《湘州記》云:「程普、關羽分界於銅官山。」《長沙縣誌》云:「距銅官山數里有古城坡,坡內城壕宛然。居民往往掘得殘缺軍器。」今銅官山附近山坡上,仍存有古代夯土遺蹟,且距長沙城七十里左右。

經過推斷與考究,此即程普為防關羽所築之故尉城。銅官山附近還存有許多有關於關羽的傳說,使人往發懷古之悠思。《湘中記》云:「楂渚對岸古城,孫權遣程普所立。」既然已經確定古城在銅官山,那麼楂渚應當便是銅官渚。

新塘沖燦輝民宿

解放前新塘沖以北鄒氏地盤分介處:湯家沖、曾子鋪、張家坡、連家塘;

張家坡祖屋長沙農耕文化博物館

仰望新塘沖吳介莊祖屋

200多年前新塘沖鄒氏使用地盤

長沙銅官窯長沙銅官窯,始於初唐,盛於中晚唐,衰於五代,前後經歷了200多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是與浙江越窯、河北邢窯齊名的中國唐代三大出口瓷窯之一,也是世界釉下多彩陶瓷發源地。自1956年被發現以來,出土文物已過萬件。被考古學家稱為千年前的世界 。

長沙銅官窯瓷是指唐代長沙銅官窯燒造的產品,窯址位於今長沙市望城區丁字鎮石渚湖附近。此地很早以來便名為石渚,或寫作石瀦,二十四史中的《晉書》、《魏書》中都有提到。唐「安史之亂」後,從北方遷來的窯工大量聚集於此,與當地居民共同燒造陶瓷,稱之為石渚窯。

印尼「黑石號」沉船打撈的長沙銅官窯瓷碟上自書為「石渚孟子」,湘籍詩人李群玉在描述其燒造盛況時,也稱之《石瀦》。窯場衰落於五代之際,宋以後為歷史所塵封,人們早已忘卻當年的盛況,直至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才為考古學家所重新發現。佇立長沙銅官窯窯址區,面對廣袤的窯址廢墟,厚厚的歷史文化堆積層,自然聯想起詩中描繪的情景,「古岸陶為器,高林盡一焚。焰紅湘浦口,煙濁洞庭雲。迥野煤飛亂,遙空爆響聞。地形穿鑿勢,恐到祝融墳。」遙感當年窯場之繁忙。

鄒卓冰藝術館

反醒嶺下吳介山莊

鄒壽桐留日回後創辦書堂學校

前國家副主席鄒家華為宗親會提詞!

長沙磨石坳鄒氏九修修譜委員會成員

文富(宗顯)公長沙磨石坳始祖(1441~1523)

陰陽家鄒衍先祖

宣靖鄒(正考父之子)

宋國大夫正考父(宣靖、孔父嘉之父)

紅線區為解放前新塘沖鄒氏管轄區內:新塘沖以北鄒氏地盤分介處:湯家沖、曾子鋪、張家坡、連家塘等;以東為長巷子、反衝寺、葉桃園、黃臘坪等;南以石渚湖(現彩陶溪)黃板塘、土地坡、盛家垸、墊家莊為邊界;西以覚華山反醒嶺古城亘以東。

(原文章來源於美篇《長沙銅官窯古城垣下新塘沖鄒氏源流》,文字圖片皆出自原文,作者鄒氏農耕文化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22a1cce0f3bbac739714a236fcb0f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