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定要造「大飛機」?

2023-06-01     平原公子

原標題:為什麼一定要造「大飛機」?

為什麼一定要造「大飛機」?

新中國的哪樣成就,不是在嘲諷、質疑中做出來的?

當年我們造原子彈的時候,因為說了一句「就算窮得穿不上褲子,也要把原子彈搞出來」……還被某武俠小說大師陰陽怪氣嘲諷為《要核子不要褲子》。

但事實證明了,有了核彈,其他都可以安安心心造出來,褲子可以有,麵包也可以有,國家安全有了,什麼都會有。新中國的一切,就是這麼一步一步走出來的,「讓他們說我們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吧,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努力,必將穩步達到自己的目的」。

C919和核武器、東風飛彈、載人飛船、航母、電磁炮、055、J20、運20還不太一樣,因為軍事工業可以不計成本,不考慮市場,但民用工業不行,民用工業考慮的就是商業化,所以,這個難度不止是技術上的,還有市場上的,殖人們嘲諷的「外國零部件」,其實正是為了拿到適航證。但沒有關係,只要能商用、能飛、能供應全世界最大的統一市場,那麼未來就是我們的。

我們能造全世界最先進的第五代戰鬥機J20,我們能造100%國產化的戰略運輸機運20,我們的航空發動機水平這些年突飛猛進,這些年積累了多少技術數據?我們怎麼可能沒辦法造出自己民用大客機?走得慢了一點,只是因為商用民用的大飛機,還要考慮經濟性和舒適性,所以需要在每個技術環節上走得更穩,某些零部件先用國外技術和設備,積累經驗,然後逐步國產化替代。實際上,C919大飛機60%的國產化程度,已經是領先所有同行了。

大飛機這種玩意兒,是活生生的「商業霸權」,只要你成了世界的主流大飛機,那麼你就擁有了一切零部件的管控權和定價權,未來你的標準,就是世界標準!

中國的高鐵,最初的技術也是來自於國外,但這才幾年過去?全世界除了我們之外,還有完整的高鐵產業鏈嗎?還有更先進的高鐵技術嗎?

中國的汽車產業,30年前還是一片蠻荒,日系的入門級破車都能在中國賣出20萬的價格,比房子都貴。現在呢?國產自主品牌已經把日系殺的哀鴻遍野,價格打骨折都沒人買,第一季度中國的出口車輛達到110萬,超過日本,成為了世界第一大汽車出口國。

很多人至今不理解「規模優勢」是什麼意思,意思就是,無論什麼產業,只要中國人介入了,只要能站住腳了,只要解決從0到1了,那麼整個產業鏈的「國產化替代」就是水到渠成不可阻擋的趨勢,直到中國掌握整個產業鏈,別人就沒有機會了。

液晶面板是這樣,光伏產業是這樣,造船業是這樣,存儲晶片是這樣,未來的半導體產業、商用大飛機同樣會是這樣。

中國工業化的歷程,大概可以歸結為下面幾句話:

「為了進攻而防禦,為了前進而後退,為了向正面而向側面,為了走直路而走彎路,天下的事,並不以你的意志為轉移,你想這樣,偏一下子辦不到,等轉一圈回來,事情恰又辦成了。」

「為了有把握的取得勝利,我們必須拒絕那種冒險的沒有勝利把握的戰鬥。因此,我們必須經常地轉移,有時向東,有時向西,有時走大路,有時走小路,有時走老路,有時走新路,而唯一的目的是為了在有利條件下求得作戰的勝利」。

「過程可以務實,目標不能改變」!

當沒有C919的時候,他們嘲諷我們沒有大飛機;當我們嘗試造C919的時候,他們嘲諷我們「好大喜功、重複造輪子、浪費納稅人的錢」,「空客波音的飛機都用不完,造不如買」;當我們有了C919之後,他們嘲諷「造了個殼子」、「落後產業,人家不屑造」、「領導先坐」。

然而,領導真的先坐了,人民群眾搶著去打卡,飛機安全、舒適、便利……大家都很開心,連飛機上的紙杯、紙袋,都要當做紀念品收藏。

造個殼子?你以為大飛機的殼子誰都能造嗎?民航客機最重要的就是結構安全,沒有4.5萬噸以上的巨型模鍛壓機,是造不出大型客機的框架結構的,而這樣的巨型鍛壓機,全世界只有7台……我們能造C919,是因為我們擁有8萬噸的德陽二重鍛壓機,全世界唯一。

「別人不屑造」?你以為日本、德國不想造?日本曾經嘗試過兩次ARJ21這種級別的中小型客機,都慘遭失敗,不是他們不想造,是他們真的沒有能力去攻克這種系統性工業的各個難關,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日本連航空發動機都未能有所突破,早早被我們甩開了幾十年的差距。大飛機這種系統性工程,更是需要幾十年來無數航空專業、材料工程、空氣動力設計、系統控制、電子工業門類……的長期積累和磨合!舉個例子,很多所謂的「已開發國家」連大型風洞實驗的條件都不具備,怎麼能和我們相比?

如今中國一旦攻克某個工業領域,立馬這個領域就會成為「夕陽產業」,「技術含量不高」,立馬就會從「工業王冠上的明珠」里除名,今天,中國不但是「已開發國家粉碎機」,還將是「王冠明珠粉碎機」。

當年,有個辛酸的段子叫做「八億襯衫換飛機」,歷史就是如此殘酷,不占領高端產業鏈,就會被帝國主義殘酷剝削,讓我們世世代代做低端流水線上的血汗勞工。

那個時候,別說大飛機了,幾塊電子表、口香糖、塑料涼鞋都能換走第三世界的真金白銀人口資源……我們願意一輩子、幾輩子都過那樣的日子嗎?

中國商飛做了個預測:2021至2040年,中國航空市場需要補充50座級以上客機9084架,價值約1.4萬億美元;到2040年,中國機隊規模將達到9957架,占全球客機機隊比例達到22%,成為全球最大的單一航空市場......一架民航飛機只價值兩個億,一個產業鏈是幾百億規模和數千數萬個就業崗位。你能想像,這樣規模的產業和市場,將會給我們國家的高端產業鏈帶來多少工作崗位嗎?

我們艱苦奮鬥到如今,不就是想要「把被顛倒了的一切顛倒過來」嗎?不就是要「讓世界變成它本來的樣子」嗎?

現在,我們要慶幸「科技掌握在文明手裡」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214a9248f5a1dd60d0d24f0a5aa43f4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