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名醫 | 陳堅:臨床與科研創新並重,推動關節疾病診療技術的持續化發展

2023-11-15     搜狐健康

原標題:搜狐名醫 | 陳堅:臨床與科研創新並重,推動關節疾病診療技術的持續化發展

來源 |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

作者 | 穀雨微

編輯 | 胡鑫

「作為一名骨關節科醫生,每天需要面對許多關節疼痛和運動損傷的患者,而目前我們科室主要集中在年紀相對偏大的骨關節病高發人群。因此,不僅要推動疾病的精準治療,也要注重慢病管理模式創新,我們希望通過突破性的前沿研究,不斷提升關節病治療的精準、微創和智能化水平。」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骨關節科主任醫師陳堅向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表示。

1986年,自醫科大學醫療系畢業後,陳堅醫師一直從事骨科臨床工作,1995年進入北京醫科大學(現北京大學醫學部)人民醫院骨關節中心,並於2000年~2001年公派去德國Augsburg Hessingstiftung骨科醫院擔任訪問學者,使其醫療技術水平又上了新的台階,目前主要集中於關節鏡外科和關節矯形的手術治療工作。入行三十餘年來,陳堅醫師在積累了上萬例關節鏡手術和膝關節周圍截骨矯形手術經驗的基礎上,發表三十餘篇SCI和國內核心期刊論文,主編和主譯四部臨床專著,並參加十餘本臨床專著的撰寫與翻譯工作,主持獲批兩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擔任兩項國家科技部重大專項課題負責人。

專注於關節鏡手術,推動關節疾病的數智化診療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骨關節科創建於1987年,1990年正式成立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關節病診療研究中心,是全國首家關節病診治中心,對推動中國關節病外科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至2000年,鑒於中心所取得的突出成績和在醫教研三方面對全國基層醫院的輻射效應,經北京大學批准,中心升格為北京大學關節病研究所。作為衛生部重點學科,關節中心成立以來,以關節疾病的外科治療為主攻方向,在人工關節置換和關節鏡技術方面作了大量開拓性工作,是國內最早開展人工關節置換和關節鏡手術的臨床中心之一。其中各類關節疾病的關節鏡治療是其一大特色,以微創為技術優勢,已被批准可以開展關節鏡四級手術標準(全部手術種類),目前每年完成各類關節鏡手術1000多例。陳堅醫師和團隊一起在關節鏡外科和膝關節周圍截骨矯形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個人每年完成關節鏡手術和膝關節周圍截骨矯形手術近500例,手術效果受到許多患者的好評。

陳堅醫師認為,「作為一個臨床外科大夫,不僅要認得清,看得准,還要做得好,這就需要學會傾聽病人的病史,結合規範的體格檢查和全面的輔助檢查資料作出正確的臨床診斷,有的放矢地為病人提供精準的治療方案,同時具備過硬的技術操作能力,才能取得良好的臨床療效。更為重要的是,臨床工作離不開科研工作的支撐,要通過科研創新與成果轉化,不斷提升關節疾病手術治療的精準、微創和智能化水平。」

在長期的關節鏡手術臨床實踐中,陳堅醫師發現,關節鏡技術自上世紀60-70年代開始普遍運用於臨床以來,雖然經過50多年的技術沉澱和發展,但是關節鏡技術的框架結構卻沒有發生太多改變,與目前的光電技術和計算機圖像技術的發展程度不相匹配。因此,陳堅醫師團隊與清華大學合作,開展了「基於增強現實的骨科微創精準診療一體化前沿技術研究」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研究,希望結合目前先進的增強現實的成像顯示技術,進一步提升骨關節疾病的診療水平和能力。

「目前臨床上應用的關節鏡設備都是二維技術,因為關節鏡很細,常用的直徑只有4毫米,如何在單鏡頭實現立體構象,是一個需要跨越的難題。」陳堅醫師表示,「我們希望通過多模態圖像融合的手段,突破傳統的成像模式,提高關節鏡手術精準度,同時利用計算機圖像技術實現信息和圖像增強,結合實時手術導航技術,並整合內窺鏡平台下治療器械對骨科關節疾病進行精準介入和微創治療。目前還在繼續開展深入研究,如果該「願景」能夠成功實現,具有很強的擴展性,未來有望拓展應用到整個內窺鏡系統,將內窺鏡手術系統推向『革新一代』, 可應用於其它複雜疾病的精準介入和微創手術等精準治療,提高臨床診斷治療效率。」

探索建立老年骨骼系統退行性病變慢病管理新模式

國家統計局2022年度人口統計顯示,現在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大約占到20%,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老年骨骼系統退行性病變日益增多,骨質疏鬆和骨關節炎患病率分別在32%和50%以上。響應國家提出的主動健康理念,陳堅醫師將科研方向從關節鏡治療領域擴展到建立和改善老年人骨骼系統慢性疾病防治與管理模式,希望可以發揮出示範作用,讓更多患者獲益。

通過與301醫院合作,開展了「老年骨骼系統退行性病變慢病管理新模式的建立」的重大專項研究計劃,並順利通過項目評審。經過深入調查發現,在我國當前關於膝骨關節病的診療實踐中,晚期患者多就診於二、三級醫院,大量的早、中期患者在疾病進展前缺少基層醫療機構規範的診療或干預。基於此,北京大學關節病研究所和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關節外科學組於2022年發起制定了基層骨關節病診療共識,相關成果發表在《中華關節外科雜誌》。

陳堅醫師介紹,共識發布以來,有效提高了基層醫師對骨關節病的認知以及對各期診治規範原則的了解,指導基層機構正確開展防治工作。在共識的基礎上,項目還形成了老年骨骼系統退行性病變階梯化診療方案、三級醫院-社區-家庭三級聯動慢病管理協作體系和慢病管理平台,並建立了老年骨骼系統退行性病變慢病管理新模式,期望讓健康老齡化的觀念在更多醫療機構落地。

「醫學不只求術,更要求道。」剛入行的年輕醫生往往熱衷於「求術」,追求「妙手」和「更快更強」,三十餘年的醫者生涯,使得陳堅醫師對職業的理解更加深入,不僅要用匠心仁術幫助到患者,同時也要摸清疾病的規律,根據疾病的臨床表現、進展情況、疾病預後,為病人提供適合的治療手段。同時陳堅醫師還認識到,隨著醫療技術不斷進步,關節疾病的診治技術的發展與挑戰並存,除了手術技術精益求精、穩中求快之外,還要學會運用新技術、新模式、新理念,帶動臨床及科研工作的快速發展,使關節疾病診斷與治療手段產生質的飛躍,能夠更好地為患者服務,實現「仁心仁術」的終極目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1fe886b0fdd59c52114c36692cc2e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