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桌球》讓鄧超賠了3個億,但他更大的損失是這個

2023-03-05     黃瓜分享娛樂

原標題:《中國桌球》讓鄧超賠了3個億,但他更大的損失是這個

在此期間,沒有人比鄧超更懂得「樂極生悲」。大年三十的春晚,依然在全國觀眾面前熱血沸騰。大年初一,他執導的影片突然停拍撤檔。大年初三改檔,還沒播就發臭了。電影還沒看,觀眾已經胃口大減了一半。

可惜很多人稱讚它是「近年來最好的勵志片」。鄧超顯然對這部電影寄予厚望,希望它能趕在春節檔上映。做一匹黑馬。

而如今,上映首月不到1億的票房,不僅讓鄧超「報仇雪恨」的希望破滅,《中國桌球》的失敗也將是其導演的主要滑鐵盧之一職業。

除了3億多人民幣的損失,鄧超還面臨著自己名譽的破產。對於一個靠人氣和流量的公眾人物來說,後者顯然更為致命。

鄧超這次敗北著實讓我震驚,但到了那個時候,他並沒有很意外。

仔細看,你的失敗是有原因的。

鄧超似乎相信「演戲是最好的指揮方式」。2014年,他接管了娛樂圈的半壁江山,把楊冪、孫儷、維納斯、柳岩、古力娜扎塞進了一部電影《分手大師》中。該片以豆瓣5.1的評分迅速被評為爛片,但憑藉眾多明星的光環,依然大賣6億。

這讓拿到第一金的鄧超欣喜若狂,幾乎馬不停蹄。他和俞白眉一起致力於第二部電影的創作。短短十個月,影片上映,將孫儷醜化到了極點。。

我不認為鄧超膚淺或不尊重藝術,但他對自己的標準總是太低了。但是仔細想想,應該不難理解,十個月拍一部像樣的電影真的很難。

退一步說,即使你忘記了基本的創作邏輯,如果你花時間總結一下《分手大師》口碑崩盤的原因,你也不會貿然下一部評分只有4.4的作品。

不過,它依然賣出了6億元的票房,而讓觀眾買單的,莫過於大家對鄧超和孫儷兩位演員的喜愛。

這一次,鄧超似乎感覺到了危機。即便是肉眼可見,他的作品製作周期也開始拉長,第三部電影《銀河補習班》在上映四年後上映。

他想表達的題材從他最喜歡的喜劇元素到討論「父子關係」。市場反饋還是不錯的。《銀河補習班》過線,豆瓣6.2分,現金8億。

但在過去幾年裡,觀眾有所改善。豆瓣評論最多的是:「鄧超拍了一部沒有節奏的教育長片」。

即便如此,鄧超也沒有機會。如果他只是專心研究市場,嚴格要求自己,嚴格把關作品,那麼以他的勤奮工作,還是有希望拍出真正好的作品的,只是花在綜藝上的時間比較多。不用說,頻繁的綜藝傷害了一個演員,從黃磊到孫紅雷,從鄧超到黃渤。

「做演員,就得保持神秘感。」當你主動無限拉近與觀眾的距離時,一顰一笑都不再是秘密,很難用表演打動人。

像黃磊,他現在什麼都玩,我感覺他在玩黃小初,說話的時候隨時都能從背後變出鍋來煮菜。很多時候,這並不是演員演技的問題,而是綜藝形象深入人心,觀眾很難有新鮮感。

只能說,一個人能賺到的錢,通常是有限的。靠綜藝賺錢,靠演戲是賺不到錢的。一個人很難做到樣樣精通並獲勝。殘酷,但公平。

其實,鄧超已經算很幸運了。說起來,《銀河補習班》現在已經更進一步了,而且她的努力也收穫了比以前更多的回報。至於《分手大師》和,這兩部徹頭徹尾的爛片贏了很多。超過十億。

就是這點錢換來了鄧超的好演技口碑。

觀眾開始感興趣,最終付錢並決定去看電影。他們要看的其實是影視劇中的知名演員鄧超。影片中對他們有著更多的期待。所以創作者不要以為觀眾會買票。這就是成功。如果你的作品沒有得到很好的實時反饋,你的觀眾會變得更精明,不會再被愚弄了。

因此,在鄧超三連拍質量堪憂的同時,觀眾對鄧超這個演員的期待也落空了。

其中,這個俞白眉,自從我認識他以來,我就一直在想他能做什麼。

而鄧超則是用自己十幾年演戲積累的好口碑換來了前三部電影的優異成績。然後口碑一出,路人緣一落千丈,就再也沒有人給他機會了。

這就是為什麼名人很難完成一件事。他們看似擁有更多的人脈和資源,但實際上,想要維持自己的口碑,繼續贏得大眾的喜愛,他們還是要努力。因為觀眾不傻,大家只認好的東西。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也可能是最近三年的流行病。每個人都變了。我有兩個深刻的感受:

一是「人們變得務實」。簡單來說,就是每個人都想看好作品、聽好音樂、讀好文章。疫情讓大家明白「要活在當下」。當人們開始關注這一天是否有意義時,你是否對某件事持樂觀態度就變成了一個非常現實和具體的要求。

簡單來說,一張電影票要七八十塊錢,而且要看兩三個小時。誰不想看一部好電影?

另一種感覺是「世界在不斷變化」。在過去的兩年里,我停止嘗試實現生活穩定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穩定真的很難。比如去年年底,我的項目還是比較穩定的。我以為我可以靠這個項目謀生。不到一年,項目變得不穩定,我不得不重新開始,所以我找到了一個新的A方。就在前幾天,我們的合同到期了,因為我們很好,所以和甲方續約了。表現。當時我想也許我們可以從新的合作中賺錢,但是昨天他們說負責我運營的公司被公司取代了……穩定實際上是一個悖論。因為最大的穩定就是「一切都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它是不斷變化的」。

在過去,連想著穩定都是一種懶惰的行為。

其實,真正的穩定是需要付出很多努力的,它來自於「變中求穩,由穩中求發展」。

那麼《中國桌球》是不是不小心跑到街上了?

不必要。

鄧超的前三部作品讓大家大失所望,上了太多綜藝節目,人氣盡失。

我去看了這部電影,我覺得拍得還不錯,所以我覺得他在認真的準備和思考,他真的用了5年的時間來打磨這部作品。

可是有什麼用。

直到今天,沒有人再給他機會。

最讓鄧超難過的是,他試水考出不錯的成績換取透支的貸款,現在卻認真打磨自己的作品,卻沒人看到。就像我們小時候聽過的「狼來了」的故事,這個故事的悲劇就在於,在你最致命的危機時刻,沒有人在乎你。

名人並不總是有機會。觀眾的喜愛和信任是巨大的。如果它們被透支,它們將被忽略並扔到一邊。

可悲的是,鄧超這次也沒有能力置之不理。我上網看了一圈,發現沒有人討論這部電影,也沒有人對這部電影感興趣。

想想就覺得幾年前,鄧超憑藉《烈日灼心》獲得了金雞影帝獎,前途一片光明。

我很想知道,如果可以重來,你還會痴迷到搞笑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1e4d8047bd1761d772c6a46ce68050e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