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保黨的領導「如身使臂,如臂使指」

2024-08-06     湖北日報

聚焦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長期執政能力,創新和改進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摘自《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

訪談嘉賓

「關鍵一招」與「關鍵在黨」

記者: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就改革開放40年的實踐,提綱挈領地總結了兩個「關鍵」。一是「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二是「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這兩個關鍵,無比重要。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在總結經驗、闡述意義、提出原則、部署舉措中,都把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作為重要內容。我們如何理解「關鍵一招」與「關鍵在黨」的重要關係?

洪向華:黨的領導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保證。中國共產黨百餘年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探索現代化道路的歷史。而現代化道路的探索和推進,需要依靠全方位、深層次、根本性的改革。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是引領和推動現代化事業的主要力量,其優勢在於善用改革的辦法在發展中解決問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把全面深化改革作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動力,並聚焦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長期執政能力,釋放出將黨的領導貫穿改革各方面全過程的強烈信號。

當前,我國發展進入關鍵時期,國際國內形勢紛繁複雜。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關鍵在黨。

從奮鬥目標來說,黨的領導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錨定了總目標。設定奮鬥目標不僅是一個實踐問題,更是一個認識層面的命題。《決定》中所指出的「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中國共產黨人以長期性、持續性的努力來踐行共產主義理想的直接體現,為中國式現代化的賡續推進、一以貫之提供了可靠的思想支撐。

從動力保障來說,黨的領導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強勁動力。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就代表著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在黨引領下的改革能夠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的弊端,以適應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勁動力。

從力量支撐來說,黨的領導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匯聚了磅礴偉力。黨的力量在組織。中國共產黨的組織體系是建立在中央、地方、基層三個層級之上的,堅實可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黨的各級組織都健全、都過硬,形成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嚴密組織體系,黨的領導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中國共產黨擁有強大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在黨的堅強領導下,能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集聚起萬眾一心、推進改革的磅礴力量。

用改革精神和嚴的標準管黨治黨

記者:《決定》指出「堅持用改革精神和嚴的標準管黨治黨」。在管黨治黨上,為何強調改革精神?

洪向華:改革開放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在改革開放新時期的生動體現和賡續傳承。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明確指出,「改革開放鑄就的偉大改革開放精神,極大豐富了民族精神內涵,成為當代中國人民最鮮明的精神標識。」

新時代新征程,全面從嚴治黨依然任重道遠。這就需要中國共產黨以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為主攻方向,時刻保持高度的政治清醒和使命自覺,發揚改革開放精神中「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精神,以自我革命的決心和勇氣直面新問題、新挑戰,並及時整改。在反腐敗鬥爭取得壓倒性勝利的基礎上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以更嚴的標準管黨治黨。發揚改革開放精神中「勇於創新、大膽探索」的精神,在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的實踐中,著力探索新形勢下管黨治黨新規律,加強黨的建設思想理念、思路舉措、方式方法等各方面創新,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不斷增強全面從嚴治黨的科學性、預見性、創造性。發揚改革開放精神中「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的精神,堅持嚴的基調,落實嚴的措施,強化嚴的氛圍,以釘釘子精神糾治「四風」,永遠保持趕考的清醒和謹慎。

全面提高幹部現代化建設能力

記者:《決定》專門用一個部分來部署「提高黨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領導水平」,其中強調「全面提高幹部現代化建設能力」。「幹部現代化建設能力」主要指什麼?體現了怎樣的新要求?

洪向華:通常來說,在一套完整的國家治理體系基礎之上,治理主體的素質與能力,直接關係到國家治理的效能,影響國家的穩定、發展與繁榮。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總目標的實現關鍵在於領導現代化建設能力的幹部隊伍。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決定》中提出完善黨的建設制度機制,並對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等提出要求,正是為了提高黨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領導水平,再次明確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有一支政治過硬、適應新時代要求、具備現代化建設能力的幹部隊伍。

幹部現代化建設能力主要是指幹部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駕馭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本領和能力。其中包括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以及從嚴管黨治黨能力、治國理政能力等多個方面和領域。結合起來看,2024年6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全國黨政領導班子建設規劃綱要(2024—2028年)》,在提升幹部現代化能力的內容渠道、方式方法等方面,對相關內容作出了具體規劃。因此,加強幹部現代化建設能力,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把握並抓好的一項重要工作。

一方面,注重專業技能培訓。這要求廣大幹部時刻保持學習狀態,通過專題學習、研討交流、主題黨課等形式,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轉化為黨員幹部堅定理想、錘鍊黨性和指導實踐的能力和本領。尤其要深入理解領會黨的創新理論精神、思想、原則和方法,並運用於解決履職工作實踐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矛盾,提高對客觀形勢的政治判斷和清醒明辨行為是非的能力。要始終聚焦「國之大者」,以問題為導向,加強與崗位職責相匹配的知識培訓,及時填知識空白、補素質短板、強能力弱項,推動幹部能力素養順應新時代發展要求,不斷在本領域、本行業創新突破。另一方面,注重實踐鍛鍊。廣大黨員幹部應主動強化磨鍊,積極投身於改革發展第一線,自覺到問題矛盾多、條件艱苦的地方承擔重任。在調查研究中聽取群眾意見、了解真實情況;在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中總結經驗,當好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示範標杆。

為基層營造擔當作為、清正廉潔的新風正氣

記者:《決定》把「制定鄉鎮(街道)履行職責事項清單,健全為基層減負長效機制」放在「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這個方面中予以強調,這體現了什麼樣的指向?

洪向華:作為國家治理體系中的關鍵一環,基層是改革、發展、穩定的第一線,也是各種矛盾衝突的聚焦點、工作落實的著力點,其治理成效直接影響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實現。因此,基層工作應該是干在真處、落在實處。但一段時期以來,基層治理面臨的問題集中體現為基層負擔過重,如高頻率的檢查考核、上級部署要求「一刀切」等,這些問題都會占據基層大量時間,降低黨員幹部的工作效率,嚴重製約基層工作的正常運行和基層治理效能的提升,進而助長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為基層減負作為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內容來抓,作出了一系列工作部署,體現出了強烈的問題意識。

健全基層減負長效機制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這意味著要堅決剷除形式主義生存的土壤。包括完善基層幹部考核評價機制,確保考核建立在充分了解基層實際、深入人民群眾的基礎之上,這是為基層鬆綁減負的必要保障。完善幹部任用機制,應樹立重實幹、重實績、重擔當的導向,把實際工作成效作為提拔任用幹部的依據,讓基層幹部有更多時間和精力聽民聲、察民情、解民憂、聚民心,有更多時間和精力學習理論、掌握政策、研究工作,為基層營造擔當作為、清正廉潔的新風正氣。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艾丹 整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1df7c402b380a1a3e85ce2afaa943fb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