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書該拿什麼跟釘釘打?

2023-04-04     功夫財經

原標題:飛書該拿什麼跟釘釘打?

作者:樂水

飛書的協同辦公之旅,駛入「深水區」。

2023年3月22日,飛書舉辦2023春季飛書未來無限大會,推出了多維表格、飛書應用引擎、飛書集成平台「業務三件套」。這也意味著,飛書的定位,已經從此前純粹意義上的協同辦公工具變為了企業應用平台。

對此,飛書CEO謝欣表示,「現在的飛書,希望幫助企業改造業務運轉方式,讓業務在面對各種不確定性時,仍能敏捷應變、快速增長」。

誠然,飛書推出新功能,是為了滿足企業的需要,但不能忽視的是,2023年3月,飛書開啟了全面商業化,更早之前的2022年末,飛書還大規模裁員,凡此種種,似乎說明,飛書急需調整自己的定位,為客戶創造更多的價值,以減輕財務壓力。

01 企業微信獨占一極後,飛書直面釘釘

儘管疫情催熟了協同辦公市場,但結合時代的發展趨勢來看,就算沒有疫情的影響,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中國協同辦公市場也將持續爆發。

艾媒諮詢披露的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協同辦公市場的規模突破500億元,預計2023年將達806億元,年均增速將超20%。工信部數據顯示,截止2021年末,全國企業數量達4842萬戶,同比增長1.7倍。

與此同時,因數字化程度不深,目前中國企業辦公軟體的付費率仍處於低位。《2021中國SaaS調查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辦公軟體付費率不足15%,對比來看,同期歐美市場的辦公軟體付費率超70%。

在此背景下,各大網際網路企業紛紛加碼在線辦公協同軟體。目前來看,釘釘、企業微信、飛書已經成為在線辦公協同賽道的頭部企業。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因具備豐沃的社交流量資源,企業微信的發展模式以及業務布局,其實和飛書、釘釘有較大的差異。

官網顯示,企業微信的口號為「連接創造價值」。「連接」正是企業微信的核心競爭力,使用企業微信的組織或企業,很大程度上都希望用企業微信連接用戶。

2023年3月28日舉辦的微信公開課PRO上,騰訊公司副總裁、企業微信負責人黃鐵鳴透露,企業微信已連接超1200萬家企業及組織,企業每天通過企業微信服務的微信用戶數達5億。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基於企業微信構建私域經營陣地,企業微信私域成交規模已達上千億元。

可以說,只要微信「國民社交」平台的地位不丟失,那麼企業微信在連接私域流量層面的價值就不會減弱。

由此來看,在線辦公協同賽道,飛書真正的競爭對手其實是釘釘。因為此二者都希望為企業提供數字化的能力,全方位提升企業效率。

不過遺憾的是,與釘釘和企業微信分別於2015年和2017年對外開放不同,飛書直到2020年2月才正式開放。缺乏先發優勢的飛書在用戶數上,距離前兩個平台有較大差距。

QuestMobile披露的數據顯示,2022年11月,在效率辦公App中,釘釘的月活為2.53億,位居第一,企業微信和飛書的月活分別為1.1億和930萬。橫向對比可以發現,飛書的月活數據還不到釘釘的零頭。

02 叫好不叫座的飛書

其實從產品力的角度來看,飛書已經贏得了眾多企業的好評。

比如,2021年,5月舉辦的飛書未來無限大會,理想汽車CEO李想就對外表示,「我們研究了各種各樣先進組織,最後找到了一個離我們很近的——位元組公司」。更早之前的2020年7月,小米CEO雷軍也在社交媒體稱,「飛書在信息創建、分享,以及協同辦公方面,非常簡潔、高效,的確越用越順手」。

眾多企業的支持,也讓飛書收穫了「第一桶金」,2023年2月,飛書內部全員會上,謝欣表示,2022年,飛書ARR(年度經常性收入)為1億美元,較上年增長2.7倍。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因不具備比肩釘釘的雲服務能力以及流量帶來的繁榮生態,飛書主要聚焦大中型企業,主打業務化,這也相應地拉高了飛書的成本。

因為大企業往往都有針對性的業務需求,並且需要私有化部署,這就要求飛書針對大企業設立龐大的CSM團隊。此前,有媒體爆料稱,飛書已有8000人,2023年初,謝欣否認了這一數字,但承認「飛書有好幾千人」。對比來看,同期釘釘僅有1400人左右,而企業微信只有數百人。

這帶來的問題自然是飛書的投入產出比不理想。2023年3月,位元組跳動CEO梁汝波在直播會上表示,「公司對飛書和火山引擎的研發投入不低於抖音和Tik Tok,目前來看,投入產出比不是很划算」。

這或許也解釋了為什麼2022年末,飛書突然大規模裁員。《網經社》報道,2022年10月-12月初,飛書減少1000多人,降幅超10%。不止節流,飛書還試圖開源。2023年2月,飛書發布新的收費標準,試圖通過限制免費用戶的權限,策動企業付費。

03 飛書需要和時間交個朋友

儘管運營成本很高,但飛書押注大客戶的策略或許是正確的。這主要是因為,中國的To B市場還處於發展期,中小企業很難給從業者帶來價值。

比如,在美國,為中小企業打造高效CRM系統的salesforce的復購率超90%,作為對比,在中國市場,對標salesforce的有贊的復購率僅為40%左右。

反觀大客戶一方面財力雄厚,另一方面又有降本增效的需求,因此,對數字化的接受度更高。比如,藉助飛書的集成能力,三一集團將 750+各自為政的 APP 整合入飛書平台,統一入口、統一看板,其中「18 號工廠」的生產故障通過自動化消息推送精準觸達責任人,30 分鐘之內解決故障問題,迅速排除異常。

但如前文所述,大客戶一般都需要深度定製,這也提高協同辦公產品的運營成本。對此,釘釘早已想出答案,那就是基於雲服務,構建生態,讓服務商去做相對垂直的定製化工作。

財報顯示,截至2021年末,釘釘應用數增長5.56倍,釘釘上的低代碼應用數超240萬,釘釘上的開發者數量超190萬,釘釘開放平台上架應用數量超1100個。截至2022年末,純釘釘生態夥伴總數已達4000家。釘釘與生態夥伴服務範圍全面覆蓋了20個國民經濟行業,遍布135個地級市。

對此,釘釘總裁葉軍表示:「商業化是為了讓生態體系更加容易被衡量,更加正向循環,釘釘每收入1塊錢,就給生態合作夥伴帶去9塊錢。」

飛書也看到了釘釘的平台化優勢,因而開始加碼相關業務。比如,2021年10月,火山引擎對外公布了包括計算、存儲和網絡的雲計算IaaS服務。無獨有偶,飛書應用引擎也可以幫助技術人員大幅降低開發成本,快速搭建業務系統。

對此,謝欣表示,「聊天、文檔、視頻會議,是通用SaaS這一層,再到現在的多維表格、應用引擎和集成平台,是為客戶打造個性化業務應用的基礎。」

總而言之,由於此前過於依靠自身的力量,飛書雖然贏下不少大客戶,但問題也隨之而來,那就是運營成本高昂,難以實現收支平衡。在此背景下,飛書看到了釘釘生態化的發展邏輯。

因而恰逢其時地加碼雲服務、PaaS。如果可以實現成本的降低,那麼飛書未來或許可以輕裝便行,和釘釘、企業微信一決雌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1d0f1b9eefc1aab6167d8fb641032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