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養,對於媽媽和寶寶的好處毋庸置疑,不過母乳喂養也是甜蜜的負擔,畢竟因為小寶寶喝奶的頻率高,需要媽媽不分白天黑夜地喂,難免會讓媽媽覺得很疲憊。
喂夜奶太辛苦,新手媽媽應對方式圖「省事」
最近,同事剛剛升級做了媽媽。出於關心,我經常在微信上詢問她在家裡照顧寶寶的一些感受。初為人母的她除了興奮,更多的則是感到疲憊。
不僅白天要喂奶,最痛苦的就是晚上的夜奶,因為半夜起來實在是太痛苦了,好在老公很體諒,主動承擔起夜間喂奶的任務。
剛開始我還十分疑惑,難不成同事沒有母乳,現在在給寶寶喂奶粉,否則怎麼可能夜裡不需要親自起來喂奶呢?結果同事告訴我:自己白天把母乳擠出來放在奶瓶里,晚上寶寶餓的時候,直接就拿出來熱一下給娃喝了。
這樣自己既可以母乳喂養,又可以不用起夜,簡直是兩全其美。聽完同事的解釋,我瞬間覺得:現代父母帶娃,真的是怎麼省事怎麼來啊~
母乳喂養就是單純地「吃母乳」?更重要的是過程
估計很多媽媽和同事的想法是一樣的,給寶寶母乳喂養,那就是讓寶寶吃上母乳就可以了,至於怎麼吃,那都不重要。但實際上,母乳喂養並非就是讓寶寶吃上母乳,寶寶在吃的過程和方式,其實才是最重要的。
真正意義上的母乳喂養,並非說的就是給寶寶吃上母乳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喂養本身。在母乳喂養中,寶寶躺在媽媽的懷裡,不僅能增強親子關係,讓寶寶更有安全感,還能儘快地排掉媽媽的奶,避免堵塞,而寶寶也能在吸奶中得到力量的鍛鍊。
可以說,母乳喂養無論對於寶寶還是媽媽來說,都是有利無害的,而親喂的哺乳方式能一直流傳至今,也是因為有其特殊的優勢,那就是親喂帶給寶寶的情感滿足,是多貴的奶瓶都無法提供的。
母乳「親喂」和「瓶喂」,其實是有很大區別的
首先,和寶寶相處的方式不一樣;
由媽媽親自喂養的母乳,是需要媽媽緊緊抱著寶寶,和寶寶有肌膚相貼的過程,這樣寶寶在吃奶的過程中,也會感受到媽媽的體溫,從而獲得滿滿的安全感;
而把母乳擠到奶瓶中再喂給寶寶,一般情況下媽媽和寶寶都是距離比較遠的,寶寶無法和媽媽心意上的相通,甚至像上文中同事那樣,給寶寶喂奶的人根本就不是媽媽。
其次,寶寶吃到的母乳量不一樣
當媽媽親喂母乳時,泌乳量是通過寶寶的吮吸,刺激到媽媽的乳腺,通過奶陣來分泌乳汁,而當寶寶吃飽之後,就會停止吮吸,自然就不會再有母乳的產生;
但是用奶瓶喂,因為大人無法掌握寶寶的進食量,再加上奶瓶里的乳汁流速是固定的,所以很多時候,寶寶都比較容易吃多了。
最後,母乳的新鮮程度不一樣
媽媽親喂,是直接把新鮮的母乳提供給寶寶,這樣母乳中的營養物質到達寶寶身體內,也會發揮最大的作用;而把母乳擠出來放在奶瓶里保存,過程中很容易滋生細菌,導致母乳中的營養成分流失。
媽媽決定母乳親喂後,不用那麼著急準備奶瓶
很多待產媽媽在準備待產包時,最先想到的就是買奶瓶。各種各樣的奶瓶都準備上一個,以備不時之需。但實際上,奶瓶其實並不急著準備。
如果媽媽自己母乳充足,也下定決心要母乳喂養,那麼奶瓶其實是可有可無的,因為母乳喂養的媽媽要親喂,用不上奶瓶,而等到寶寶要喝水的時候,最好的喂養方式是用「勺子」,並不是非奶瓶不可。
所以在產前準備待產包的時候,奶瓶並不是必需品,當然,該準備還是要準備,因為每個媽媽也不確定自己是否可以母乳喂養,但不要一次性購入過多。
小島想說:
母乳喂養是媽媽送給寶寶出生後的第一份禮物,雖然這份禮物對於媽媽來說,屬於甜蜜的負擔,但最好還是用最常規的方式來喂養。
想把母乳擠出來放到奶瓶里再喂給寶寶,完全就沒有了吃母乳的體驗感,雖然寶寶吃的也是母乳,但母乳喂養的優勢,卻是大打折扣的。
所以說,單純地給寶寶吃母乳,並不等同於就是母乳喂養。那些年輕的媽媽們,如果自己滿足母乳喂養的條件,最好不要犯懶,即使喂夜奶很辛苦,但也要採取常規的喂養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