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是這樣的,前兩天發布了一條小米SU7產品上的幾個問題,主要的觀點是:定價高,三電背書完全不足以支撐起25萬的價格。
結果,視頻剛發出去5個小時,就被投訴下架了,理由是:損害企業名譽權。
我的視頻里都說了什麼?
1、雷軍說小米SU7發布之後是賠錢的,因為小米不賺錢。
他總是拿特斯拉Model 3做對比,但剛剛發布的特斯拉財報顯示,特斯拉的單車利潤已經超過了4萬元,也就是說,目前降到23萬多的特斯拉Model 3,生產成本是19萬左右。
和Model 3要打個來回的小米SU7,中配定價要24.59萬,甚至要比今天降價之後的Model 3還貴一萬多。
口口聲聲說自己的車很便宜,其實對標的是中國汽車行業中最能盈利的特斯拉,要知道特斯拉擁有30%的毛利率,所以本身來說雷軍的小米SU7並不具備所謂的性價比。
2、24.59萬的小米SU7,內核的產品力是欠缺的。
比如說使用了400V平台,用的還是磷酸鐵鋰電池包,這兩項就已經決定了,小米SU7的骨子裡依然是一台非常普通的電動車。
400V平台和充電速度直接掛鉤。
在500kW的超級充電樁上,只有在10%-20%的充電過程中,小米SU7會有超過170kW的「超快速」 功率,而Model 3的充電功率可以在230kW左右。
另外,20多萬還在用磷酸鐵鋰的純電動車不多,作為主打「良心」的小米SU7,和Model 3使用一樣的磷酸鐵鋰電池,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好。
主要是磷酸鐵鋰電池存在電池不一致性的問題,同時冬季續航崩得更快,這些都是客觀事實。
當然,小米SU7也有自己的產品特點,比如說操控不錯,顏值在線,但還有另外兩個問題。
一個是,小米SU7的整車質保是5年10萬公里,電池質保8年16萬公里。其它自主品牌基本上都是三電終身質保,質保承諾的短缺意味著在後期的使用上,只要產品出現問題基本上都是用戶買單。
另一個是,小米SU7目前的智能駕駛表現力並不夠好,24.59萬的版本無法應對更加複雜的車況。
簡單一句話,小米SU7賣的是一個所謂的「情緒價值」,就是讓用戶開起來很開心,至少在當下的流量風口下,讓車主覺得自己短時間內成為了社交圈的紅人。
但回歸到一台車的本質上來看,一台定價25萬左右的車還可以做得更強,比如說平台架構、電池系統、續航能力、智能駕駛表現、後排空間都還有很多的改善空間。
用20多萬買一個所謂的「情緒價值」完全沒有問題,消費自由,但冷靜下來之後買單的成本也會比想像的更大。
另外,我特別想問一句,小米的工程師,是怎麼用73kWh的電池包,標出來700km續航能力的,這種續航能力在日常使用情況下,到底能讓用戶跑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