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
人生病吃個藥
都會碰上「包裝刺客」
藥片本來應該整齊均勻地排滿整個藥板,這樣才算是充分利用了空間。但有的藥板卻偏要故意少放一粒,讓人看了感覺十分難受。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小編將為你揭秘藥板包裝上的
5種神秘現象
以及它們背後的原因
偏要少一個
很多藥板上的藥片數量是7或14個,這通常是為了配合以周為單位制定的療程。包裝數量與治療所需數量恰好相等,可以避免藥物浪費。
有些包裝採取了專為7粒藥設計的排列,但也有很多時候,生產廠家會直接套用為8粒藥設計的2*4排列,這樣自然就會有一個格子空出來。
這樣設計的理由通常是方便生產。比如說,如果藥廠同時生產著7粒和8粒兩種包裝的產品,用這種設計只要對生產線和模具稍加修改就可以兼容兩種情況了。
小小一粒藥
那麼大包裝
有時候,藥板上的藥物數量還會更少——甚至只有孤零零的一顆。
這種藥物通常使用頻率不高,每次需要的數量也很少。比如說治療骨質疏鬆的藥物阿侖膦酸鈉,每星期只需要吃一片;又比如緊急避孕藥,只在非常偶爾需要時才會吃上1-2顆。
給得少也就算了,為什麼不把藥板做小點,節省包裝材料呢?
這是因為太小的包裝確實會帶來一些問題,比如——
容易遺失
容易被孩子誤食
藥板背面印刷信息的面積太小等等
此外,就像上面提到的,使用標準大小的藥板在生產時也更加方便。
藥板多條棱
有時候,藥板中間、兩側甚至整個外圍會有凸起的「棱」。這種結構名叫加強筋,是用來防止藥板彎曲的。
在裝填藥物之後,塑料藥板要通過熱壓封上鋁箔,這道工序容易讓藥板產生一定程度的捲曲。藥板捲曲不影響使用,但會讓藥板不容易塞進盒子,搞不好就會卡住生產線。
在藥板上壓出加強筋可以防止藥板變形,讓生產順利進行,同時還不會增加包裝所需的材料厚度。
藥片「背大鍋」
多數情況下,藥片都裝在透明的塑料泡泡里,泡泡尺寸與藥片基本完美貼合。但也有時候,扣住藥片的是銀色不透明的泡罩,它們的尺寸看起來格外巨大,底部甚至能有兩粒藥那麼寬。
小小一粒藥,為什麼背了這麼大一個「鍋」?
這種銀色的泡罩包裝是用含有鋁箔層的復合材料製成的,比起透明的塑料板,它阻隔潮濕和光線的效果更好,能更好地保護藥物成分。
和熱塑成型的透明塑料不同,銀色包裝的泡罩是冷壓成型的。這種泡罩沒法壓出垂直的邊緣,因為壓得角度太大材料會開裂。因此,銀色泡罩的邊緣總是坡度較小,為了讓中心的高度足夠容納藥物,它就不得不在四周延伸出更大的面積。
熱成型包裝與冷壓成型包裝的形狀差別
銀色大蓋子
也有時,整個藥板都被蓋上了一個大大的銀色「蓋子」。如果剪開這層蓋子,會發現下面依然是透明的普通泡罩包裝。
帶蓋子的藥板包裝
和「大鍋」形狀的銀色泡罩一樣,這種把整個藥板都扣住的封蓋也是為了增加避光、防潮和隔絕氧氣的效果。和採用冷成型加工的銀色泡罩相比,在普通塑料藥板上加蓋子生產成本更低一些。
藥片包裝的設計
都具有它的合理性和實用性
這下小夥伴們知道了吧!
編輯:文茜婷
資料:勞動報
*轉載請註明來自上海楊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