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多舉措守護「舌尖上的安全」,涉及學校、醫院、景區

2024-08-27     生活報

27日,記者從黑龍江省市場監管局獲悉,為推動解決群眾關注的學校、醫院、景區及其周邊(以下簡稱「三邊」)餐飲服務單位食品安全主體責任不落實突出問題,該局發布落實「三邊」主體責任「二十條措施」。

1.學校、醫院、景區及其周邊餐飲服務單位應依法取得品經營許可證、小餐飲核准證、校外託管機構備案表,嚴格按照許可證、核准證、備案表載明經營項目合規經營。

2.在經營場所顯著位置懸掛、擺放許可證或核准證正本。公示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從業人員的有效健康證明。公示本餐飲服務單位投訴舉報電話並保持暢通。

3.應具有與經營的食品品種、數量、供餐人數相適應的場所。保持餐飲經營場所環境清潔,牆壁、天花板、門窗、食品加工用具等無破損、霉斑、積油、積垢等。冷凍(藏)、保溫、三防等設施設備能正常使用。

4.應配備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建立健全進貨查驗記錄、從業人員健康管理、餐用具清洗消毒等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定期開展食品安全自查,發現問題和隱患立即整改。

5.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從業人員應當每年進行健康檢查,取得健康證明後上崗。在崗從業人員保持良好個人衛生,手部清潔,無留長指甲、塗指甲油、飾物外露等情形,未患有礙食品安全病症或手部有傷口。

6.餐飲服務場所與外界直接相通的門、窗應安裝防蠅膠簾、防蟲紗窗、防鼠板等設施,防鼠板高度不低於60厘米,與外界直接相通的通風口、換氣窗外,應加裝不小於16目防蟲篩網。排水管道出水口安裝篦子縫隙間距或網眼應小於10毫米。

7.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有進貨查驗記錄和合格證明文件。採購畜禽肉類的,還應查驗動物產品檢疫合格證明;採購豬肉的,還應查驗肉品品質檢驗合格證明。

8.根據食品貯存條件,設置相應的食品庫房或存放場所。同一庫房內貯存不同類別的食品應分設存放區域,不同區域有明顯的區分標識。分隔或分離貯存不同類型的食品原料。

9.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應分開存放。盛放容器和加工製作工具要分類(色標)管理、分開使用。使用甲醇、丙醇等作燃料,應加入顏色進行警示,並嚴格加貼「標識」管理,防止作為白酒誤飲誤食。

10.食品添加劑貯存應當指定專人保管,專櫃或者專區存放,並標明「食品添加劑」字樣,盛放容器應當標明「食品添加劑」名稱。不得採購、儲存、使用亞硝酸鹽(包括亞硝酸鈉、亞硝酸鉀)。

11.餐飲服務場所內不得飼養、暫養和宰殺畜禽。食品應當餐加工、當餐供應,做到生熟分開。各類高校、中小學、幼兒園食堂不得加工製作四季豆、鮮黃花菜、野生蘑菇、發芽土豆等高風險食品。

12.用水應符合國家規定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加工製作現榨果蔬汁和食用冰等直接入口食品的用水通過凈水設施處理,或使用預包裝飲用水、煮沸冷卻後的生活飲用水。

13.專間、專用操作區和其他操作區的從業人員工作服有明顯區分。專間及專用操作區食品容器、工具、設備和清潔工具應專用,從業人員操作時應佩戴清潔的口罩,口罩遮住口鼻。

14.學校食堂、醫院食堂和一次性聚餐人數超過100人的餐飲服務單位,每餐次的食品成品應留樣。留樣使用清潔的專用容器和專用冷藏設施進行儲存,每個品種的留樣量不少於125克,留樣時間不少於48小時。

15.食品原料清洗水池應按照動物性食品原料、植物性食品原料及水產品原料分別設置,並有明顯的區分標識。餐用具清洗水池專用,標有明顯標識,滿足清洗需要。使用的洗滌劑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包裝標識齊全。

16.餐用具消毒設施應運轉正常並能滿足消毒需要。使用化學消毒的,要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要求。學校食堂餐用具清洗消毒應採用物理高溫消毒。

17.清洗消毒後的餐用具統一放在專用封閉的保潔設施內,擺放整齊。保潔設備應正常運轉,有明顯的區分標識,保潔設備應定期進行清潔和消毒並記錄,保潔設施內不應存放其它物品。

18.使用集中清洗消毒餐飲具的,查驗、留存集中消毒服務單位的營業執照複印件和消毒合格證明。餐飲具包裝應無破損、標識符合要求、在使用期限內。

19.落實反食品浪費措施,主動對消費者進行防止食品浪費提示提醒,在醒目位置張貼或者擺放反食品浪費標識。提供公勺公筷和打包服務,大力宣傳「豪爽有度、節約無價」,踐行「光碟行動」。

20.發生食品安全事故或者疑似食品安全事故後,應對導致或者可能導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原料、工具、設備、設施等,立即採取封存等控制措施。並及時向所在地縣級市場監管部門和負責本單位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有關部門報告。

龍頭新聞·生活報見習記者:王艷;記者:陳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1caae7409db80ab62d879580eb74ee4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