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季臨近 熱愛單板滑雪的你應知這些「真相」

2024-10-31     新華社

新華社成都10月31日電 題:雪季臨近 熱愛單板滑雪的你應知這些「真相」

新華社記者盧星吉、陳地

「這個滑手在商業單板比賽能得90多分,為什麼去打洲際杯卻只能得70多分?」

「為什麼他至少轉了1800度,卻被認為『風格』不佳?」

「裁判為什麼沒有看到選手的抓板失誤?」

……

北京冬奧會後,單板滑雪在中國呈井噴式發展,成為最受歡迎的冰雪運動之一。由於單板愛好者的增多,以及蘇翊鳴等明星運動員的出現,觀看、討論單板比賽的熱度正在提升,有愛好者還會親自參加業餘賽事,甚至讓「雪二代」接受專業競技訓練。

隨著雪季臨近,不難想像,文章開頭處提到的諸多困惑,將再度在單板滑雪圈內出現。

10月26日至28日,一場由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中國滑雪協會主辦,四川省滑雪協會承辦的單板滑雪國際評分裁判員培訓班在成都舉行。來自國際雪聯(FIS)的裁判專家奧拉和加茲受邀為80餘名國內裁判和滑雪從業者授課,講授單板滑雪公園類項目(大跳台、坡面障礙技巧、U型場地)的執裁理念、標準和技巧。

奧拉和加茲均是國際A級裁判,奧拉是現任FIS裁判員顧問組副主任,加茲則執裁過北京冬奧會。記者帶著一些中國雪友常見的疑惑,請教了這兩位單板滑雪界的權威人士。

最為主觀的奧運打分項目

FIS裁判專家們毫不諱言單板滑雪(也包括自由式滑雪)公園類項目打分的強烈主觀性,並認為這是該項目應保持的特色之一。

奧拉認為,滑雪公園類項目可能是目前所有冬、夏奧運項目中最主觀的打分項目。無論是運動員、裁判員還是愛好者,都需要認識到這個事實。

「在單板(公園類)項目中,我們不像其他打分項目的裁判一樣評判,我們非常主觀,主觀性是這個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奧拉說。

他用同為打分類項目的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項目作為對比,「比如空中技巧會規定必須要打直腿,如果彎曲了就會被扣分,在單板滑雪中就沒有這些規則。而且我們也沒有難度係數系統。」他認為,即便對比體操、花樣滑冰,滑雪公園類項目評分的主觀性也更強。

關於要如何儘量統一執裁標準,加茲認為需要由FIS裁判專家在世界各地開展講習班。「每一個裁判都應該參與這種講習班,我們在這種場合共同討論,了解並統一打分標準。」

滑雪公園類項目中的分數是相對的

加茲認為,在單板滑雪(也包括自由式滑雪)公園類項目的執裁中,打分只是「裁判以數字形式表達的意見」,是相對的。

「分數的核心用途是拉開檔次、差距,以達到區分排名的效果。」他強調。

他展示了一場世界盃級別單板坡面障礙技巧比賽的評分表,表格根據選手在各賽段區域的動作難度和完成情況進行排列組合,列出了各種情形下的打分範圍。但他也表示,如果針對洲際杯或者國內比賽、省級比賽,這一評分表給出的打分範圍建議就失去意義了,需要根據運動員實際能達到的水平進行大幅調整。

這解釋了為什麼有的運動員在低級別比賽中能得到高分,但在高級別比賽中做出幾乎同樣的動作,分數卻下滑明顯。

什麼是「風格」

在滑雪公園類項目中,無論單、雙板,人們經常聽到一種評價方式是:某人的動作是否「有風格」。

在中文語境中,滑雪「風格」一詞逐漸被寬泛使用,甚至囊括了滑手的穿衣選擇、性格等因素。這造成了一個令人迷惑的現象——究竟什麼才是「風格」,「風格」究竟怎樣影響裁判打分?

FIS裁判專家也使用這個詞彙,但給出了相對明確的定義:「風格」實際指的是動作執行情況。

在一場比賽中,裁判會根據動作難度(簡單理解就是翻滾圈數高低、軸線是否豐富、抓板難度)、動作執行情況、動作種類、騰空高度、動作創新性、場地和道具應用等方面來評分。這便是「風格」在比賽打分中發揮作用的方式。

加茲舉了個例子:「做相似難度的動作時,如果某人比其他人抓板時間更長、更穩定,同時另一隻手相對少地去做揮舞等平衡身體的動作,那麼裁判應當認為這個動作執行情況更好,是『更有風格』的。」

由此可見,在一場正式比賽中,穿更好看的雪服或表情更酷,並不會讓選手「加分」。滑雪愛好者和運動員要想更有「風格」,需要提升自己的動作熟練度和身體素質,從而更穩定地做出動作。身體亂舞、搓雪亂飛的誇張表現,滑雪公園類項目的專業裁判眼裡並非好的「風格」。

裁判並不比觀眾看到更多畫面

在滑雪公園類項目中,觀眾們時常會抱怨裁判失誤,最常見的是在賽道很長、裁判難以通過眼睛眺望全貌的坡面障礙技巧比賽中。

中國觀眾熟知的案例是北京冬奧會單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礙技巧比賽中,裁判認為加拿大選手馬克斯·帕羅特在第二趟滑行時,於第一跳台分段做出了Indy抓板動作,並給這個分段打出了9.35分的超高分。帕羅特最終憑藉第二趟滑行的分數險勝蘇翊鳴奪冠。不過,事後流出的多個不同角度畫面顯示,帕羅特實際並沒抓上板。

當時的裁判長伊茲托克·舒馬蒂奇在事後表示,現場裁決確有瑕疵,但裁判只能根據即時所見的畫面做判斷。當發現裁決與事實不符時,一切已太晚。

在此次採訪中,加茲向記者證實,這種偏誤確實時有存在,裁判在即時打分時,確實也只能通過電視轉播商提供的鏡頭畫面作為參考。

「但這並不意味著不公平,因為對於每個運動員,我們都使用相同的電視角度,即便角度設置不佳。」加茲說,「所以裁判會試圖與電視轉播商在賽前密切合作。不過有的製作公司會樂意改變其攝像機角度以滿足我們的需求,有的卻並不樂意。」

「去年我們在米蘭和電視製片人們舉辦了一個研討會,深入探討了這個問題,所以這個賽季情況應該會有好轉。」他補充道。

奧拉透露:「我們(FIS)在未來可能會自己製作電視節目,假如預算足夠的話。」

暫不會全面使用AI技術

在其他打分類項目,如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體操、花樣滑冰中,AI輔助裁判技術已得到較多應用,但是FIS的裁判專家指出,滑雪公園類項目暫時沒有這一計劃,因為這意味著打分規則的全面重新界定,這顯然是現階段難以完成的工作。

奧拉表示:「如果採用AI來識別運動員的動作,我們就必須設定難度係數。但比方說在設定一個1440度的動作得分時,還需要考慮有的運動員把重心放腳上,有的放手上,所以即便有部分客觀標準(轉體圈數),卻依舊很難對難度和執行力賦值。」

「在過去的冬奧會比賽中,我們會在U型場地安裝一個傳感器,用於探測運動員的騰空高度和旋轉,但其數據僅限於參考。」

「當然,如果FIS的決策者決定要全面擁抱AI,我們也會試著去做的。但就像我說的,這意味著整個系統的重建,意味著與現狀大相逕庭的滑雪公園類項目比賽方式。」奧拉說。(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1c9f833be4ea4ab53745cf747a37a7e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