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57年首次發射Sputnik 1衛星以來,太空通信近70年一直依賴無線電波將數據傳輸回地球,但無線電技術已逐漸達到極限,研究人員開始探索雷射通信技術。近日,西澳大學TeraNet光學地面站成功接收來自德國低軌衛星的雷射信號,可能使通信帶寬增加1,000倍,為創建下一代高速太空通信網絡踏出關鍵一步。
太空探索產業正在蓬勃發展,但傳統無線電傳輸逐漸無法應對來自不斷增長的數據量,因此,每秒能在低軌衛星與地球接收端傳輸數千GB數據的雷射通信,正成為太空無線電通信技術瓶頸的解決方法,特別是未來應用在深空飛船、月球基地。
雖然太空雷射通信也有一些對手──雲、雨會阻擋信號,但西澳大學開發的TeraNet雷射地面站以獨特網絡設計連接3個地面站以應對這項挑戰,當某個地點出現多雲天氣,衛星可以簡單切換到另一個天氣晴朗的站點下載數據,從而保持通信順暢,也就是說站點多樣性是克服雷射通信限制的最佳方式。
有趣的是,第三個TeraNet地面站並非固定某處,而是置於一輛定製化吉普車上,它能到處移動以快速部署任何急需高速太空網絡的地方,可能成為自然災害後通信中斷地區的救星。
而專注於測試高速太空通信的TeraNet地面站近日也達到重要里程碑,成功接收德國航空太空中心(DLR)低軌衛星OSIRISv1的雷射信號,這一發展有可能使太空和地球之間的通信帶寬增加1,000倍。
(首圖來源:pixabay)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1c3b2a491378f7a4c84a6c1172620eb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