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後輔導孩子作業,就靠家長啦;你知道要怎麼做嗎?

2022-02-21     沫沫的靜好歲月

原標題:雙減後輔導孩子作業,就靠家長啦;你知道要怎麼做嗎?

我家大寶初一,我已經逐漸脫離了他的作業輔導內容,說實話,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心虛了。且不說英文、數學,以及將來的物理、化學,就是昨天晚上給他提語文的生詞,我還被「蓬斷草枯、燕然勒功」這類的詞震驚了好一會兒,最終是查了課本注釋才算徹底搞定。

好在,小學的時候給了大寶足夠的信心和鋪墊,對於作業,他也沒有了對我太多的依賴和期望值,所以整體母子間還算是輕鬆自在,鮮有「雞飛狗跳」的場面出現。

因此,對於孩子的作業輔導,家長要從最初就有目標、有計劃地培養孩子,有的放矢才好。

1、不要緊盯著孩子寫作業

作業是什麼?從根本上來講,作業是老師對當天知識的總結和反饋,通過作業的形式達到讓孩子複習的目標。

所以,從作業的難易程度來講,基本上都應該是孩子課堂上學過的。當然也會有部分有難度的,是老師希望孩子突破的,家長心知肚明就好。

因此作業是不必緊盯著孩子寫的。給他們足夠的時間、空間,讓他們自己去完成吧!家長所要做到的是,知道每天的作業是什麼?知道孩子寫作業的時長,以及知道孩子作業中所遇到的困難是什麼,然後及時地給與幫助。這樣就足夠了。

而緊盯著孩子寫作業的家長,多是在做什麼呢?一來急於糾正孩子的錯誤,二來忍不住指手畫腳地說出自己的意見;最終導致孩子煩不勝煩,也失去了本應該培養的主見。

事實上,雙減後小學的一二年級基本上沒有了書面的作業,而家長倒有些不知所措了。

經典對話:

「孩子學得怎麼樣?」

「不知道啊!」

「那考試成績怎麼樣啊?」

「不考試了啊!」

但是沒有作業、沒有考試,不意味著孩子就可以不用學習了,對吧?而且在小學一二年級,之所以沒有作業,是為了讓孩子有更多的時間運動、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作息習慣。千萬不要小覷了這些習慣的養成,在孩子以後的學習生活中,作用大了去。

把本應該用到寫作業的時間,用於一天功課的複習總結、新一天功課的預習上吧,即便沒有書面作業,還有太多的習慣需要養成啊!

2、用正確的方法檢查孩子的作業

所謂「家校共建」,就是指孩子的學習其實應該是兩條腿走路的,學校和家庭都需要正確施力,孩子才有可能更上一層樓。如果是全依賴學校的教育,家長僅僅負責吃喝拉撒,那麼孩子的學習總是會缺少那麼一丟丟。

家長可能說,我自己工作繁忙、文化水平有限等等,無法給予孩子學習上的幫助。事實上,學習的內容,是學校和孩子的事情,但學習的氛圍和習慣的養成,卻離不開家長在家裡的配合。

就像孩子的作業,不需要家長檢查對與錯,可是家長要知道孩子寫完了嗎?至少第二天要知道第一天作業的正確率是多少吧!

另外,對於低年級的孩子來講,家長是完全能夠直觀地了解到孩子的對錯和完成作業的態度是否端正的。而從上學第一天起,就是孩子培養習慣的關鍵期。因此,家長要有正確的方法,來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

低年級的孩子,家長要重點檢查孩子的字跡是否端正、作業本是否整潔,做題的思路是否正確,不正確的作業是否已經訂正等等;

高年級的孩子,家長要重點檢查孩子的作業是否及時完成、正確率占多少、有沒有錯題本、課本上是否亂塗亂畫等等。

另外啊,家長給孩子檢查作業的時候,尤其是小學數學的口算題卡,儘量不要使用計算器等工具,否則,很快就會發現,孩子使用計算器的嫻熟程度是要遠遠超過大人的。

3、面對孩子的難題、錯題,要怎麼點撥和輔導?

孩子學習中遇到難題、錯題,太正常不過了。在孩子的小學階段,家長還是可以適當地給予輔導和點撥的。

只不過,在輔導的過程中,切記自己的方式和方法。

我記得有一副漫畫很形象:

在孩子小學階段,家長輔導作業就是囂張暴躁,沒有自己不會的;

在孩子初中階段,家長開始心平氣和,因為發現自己會的已經不多了;

在孩子高中階段,家長只能做好後勤保障,因為已經開始被孩子鄙視了。

太真實了!

同時也給家長以警醒:在小學階段你是怎樣對孩子的,那麼很快,不到十年的光景,孩子就會用同樣的態度反饋回來!

所以,面對孩子的難題、錯題,在家長還有能力輔導孩子的時候,就要清楚地意識到:授之於魚不如授之以漁。給孩子輔導的,不僅僅是一道題如何做,而是解題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如何擁有更好的舉一反三的能力。

穿針引線的重點,在於先穿好針,家長也許一眼就知道這道題怎麼做,那麼如何讓孩子能夠有同樣情緒的思路呢?

不妨讓孩子多讀題目求理解,多看例題找原型。

通常在小學階段,孩子覺得困難的題目,多是因為思路不清晰,而思路的混亂在於對題目的理解不清晰,所以多讀題目是會對孩子有所幫助的。

而所有的難題,一定是在基本概念的基礎上拔高的,所以基本概念孩子是否理解也很關鍵。

最後想要給家長提醒的是,若是遇到自己不會的題目,不到萬不得已,最好不要使用一些方便快捷的解題軟體。你用習慣了,也會成為孩子的一種習慣,但考試中,卻沒有軟體可以用啊!

即便是使用了解題軟體,要關注的是軟體中所給出的解題思路和過程,而不是答案。讓孩子反覆的看、理解的看,最後再讓孩子重新做一遍,同時找同類的題目,讓孩子再做,最終形成自己的做題方式。

簡單地說,孩子是自己的,作業是孩子的,所以,作業也是自己的。

對作業完全放任不管,就會讓孩子有足夠的機會鑽空子,不利於學習習慣的養成;當然,不乏有一些的確很自律的孩子,這裡就另當別論了。只不過,自律的孩子是如何養成的呢?一定不是天生自律,依舊離不開家庭、學校的薰陶不是?

對作業管得太嚴也不行,孩子要麼依賴老師,要麼沒有自己的學習方法;要麼厭煩,要麼沒有自己的學習態度。這兩者,顯然都不是家長想要的。

新的學期,快快和孩子磨合好,用新的姿態,共同度過新的一年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1b18f0f54325e13a3d5fe3aa88b0d2f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