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加營養不講方法,吃得越多孩子身體負擔越重,別再做坑娃父母

2020-08-30   貝貝豆育兒課堂

原標題:只加營養不講方法,吃得越多孩子身體負擔越重,別再做坑娃父母

文/貝貝豆育兒課堂(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眼看九月了,幼兒園陸續開學,一假期過去,孩子們都變化不小。爸爸接元元放學時一眼望去,根本看不見元元的身影——同班的孩子個頭竄高很多,元元身為大小伙子卻比好幾個女孩還矮。這讓元元爸很是著急:我和孩兒他媽都不矮,孩子每頓吃到撐,咋不見長個呢?

家長對孩子的成長常常會感到心急,孩子發育稍慢點就火急火燎。同時很多父母發現即使是孩子每天吃得飽飽的也很難長高。

這其實是因為大部分的父母不知道食物到底是怎麼在身高發育機制中發揮效果的。

機體在飢餓狀態下能夠發出信號,促進垂體分泌生長激素,促進骨骼發育。

換句話來說,孩子每天吃得過飽有害無利,一味增加營養是給孩子增加負擔,不利於身高發育。影響孩子發育的因素有許多,別沒完沒了補營養了。

孩子不長個?別大驚小怪,環境+遺傳,這兩點影響因素缺一不可

1)內因:遺傳——身高與性別

由於基因遺傳,父母身高會影響孩子身高,不必多說。雄激素促進骨骼發育,這就是父母條件差不多的情況下,男孩一般比女孩長得高的原因。

2)外因:環境——飲食與作息

父母不高不代表孩子長不高,後天營養補充對孩子的身高能夠發揮足足占30%的影響孩子吃什麼、怎麼吃都會影響發育。飲食與作息的規律家長必須重視起來。

家長要牢記孩子發育公式:環境×30%+遺傳×70%=孩子的身高。孩子長不高可能是本身吸收不好或父母本身就不高,不要一言不合就大補。

一味補營養並不能讓孩子長高,可能影響腸胃,父母別好心辦壞事

腸胃功能好的孩子在進行營養補充的時候往往能夠發揮事半功倍的效果,當孩子出現這些行為的時候就說明孩子的腸胃可能存在問題。

1)沒規律

有的孩子愛挑食,正餐不合胃口就不吃,餓了就吃零食;有的孩子早晨賴床,誤了早飯時間;有的孩子熬到深夜,暴飲暴食後才上床睡覺

上述的這些情況其實都是飲食不規律的表現。

如果不吃早飯,機體對高熱量食物渴望強烈,午餐時容易暴飲暴食,對腸胃造成壓力。同時由於晚間胃酸的分泌,胃酸還會腐蝕和刺激胃粘膜。一天飲食不規律別看看起來危害不明顯,但由於孩子自控能力差,等壞習慣養成,早晚把胃吃壞。

三餐定時吃,腸道可以產生「胃結腸反射」,促進新陳代謝、規律排便。不按飯點吃飯會打亂腸胃的生物鐘,不僅會導致便秘,還可能引發皮膚問題。

2)吃太雜

同事家孩子婷婷家中午在家吃完火鍋,下午又和同學吃燒烤,晚上回家一口氣吃三塊冰鎮西瓜,半夜腹瀉不止,第二天就進醫院了。

增加食物多樣性可不代表吃得雜,大人有時吃雜了都會噁心、腹瀉,更不要說脾胃脆弱的孩子。有的孩子冷熱交替、辛辣油炸會造成腸胃的不適應。甚至於溫度的驟變,輕則導致腹瀉,重則引發腸炎胃炎。

3)無節制

孩子每頓飯吃合適就夠了,不要頓頓吃撐。暴飲暴食加重腸胃負擔,消化不良、胃脹氣難以避免,最怕的就是胃出血。暴飲暴食一時爽,把胃吃壞了有你後悔的時候。

吃這麼多還不長個?父母要學會教孩子怎麼吃,補錯了坑慘自家娃

爸媽要走出這個誤區:吃得多不如吃得准——發育時期講究的是膳食搭配和營養均衡。

1)葷素搭配,營養均衡

吃大魚大肉就能長高?這種說法毫無事實依據,正確的做法是保證富含維生素和纖維素的蔬菜水果的攝入。父母需要認識到高脂肪的肉類吃多了易引發高血壓高血脂,孩子最後沒長高,反倒長成了「年畫娃娃」。

2)找准「長高必備」食譜

孩子吃得營養吃得多不代表吃得合適,有的家長給孩子盲目吃,真正促進長高的元素卻沒補充到位。研究表明,孩子每缺乏一種「長高必備」營養物質,就會少長高4到8厘米。這些營養物質包括:蛋白質、維生素、鈣、磷、鐵、鋅等無機鹽、碳水化合物。

孩子長身體階段,補品免了吧,生活中常見的食物吃合適就足夠。爸媽記住這個順口溜,孩子長高的外部隱患的大部分就能消滅在搖籃里:

  • 五穀雜糧要均衡(補碳水化合物)
  • 水果蔬菜不能少(補維生素和無機鹽)
  • 肉蛋奶豆補蛋白(補蛋白質和無機鹽)
  • 孩子長高跑不了。

孩子長高個是父母的美好心愿,但千萬別讓過多的營養壓垮孩子美好的童年,好好規劃一下自家的食譜吧!

ps:本文圖片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