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找尋能源,德國總理朔爾茨也開啟了中東之行。
朔爾茨本次出訪的第一站是沙烏地阿拉伯,並與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會面。朔爾茨在談及與沙特能源合作時提到了氫能和可再生能源領域。
要知道,在此之前,拜登、馬克龍、詹森等西方國家的領導人已先後訪問了沙特,但似乎並沒有收穫太多。
美聯社報道截圖
而此次朔爾茨到訪沙特,人們也將關注點落到了「沙特記者卡舒吉謀殺案」上面,2018年11月,時任德國外交部長海科·馬斯宣布,因涉嫌殺害沙特記者卡舒吉,18名沙特公民將被禁止入境申根國。
對於此事,朔爾茨只是表示他與王儲討論了「有關公民權利和人權的所有問題」,並未直接給出回應。
在參觀了阿布達比的朱拜勒紅樹林公園後,肖爾茨會見了阿聯總統穆罕默德·本·扎耶德·阿勒納哈,雙方宣布簽署關於保障能源安全和加快工業增長的戰略協議。
根據協議,阿聯阿布達比國家石油公司(ADNOC)與德國大型能源公司萊茵集團(RWE)簽署液化天然氣輸送合同,以確保 12 月將 137,000 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氣運送到漢堡附近的布倫斯比特爾的新液化天然氣接收站。
另外,雙方還簽署了一份關於從 2023 年開始長期交付的備忘錄。阿聯最大可再生能源公司Masdar將加緊開拓北歐和德國波羅的海的風能市場,預計到2030年提供高達10吉瓦的可再生能源。
在結束了阿聯之行以後,肖爾茨又立即飛往卡達,與埃米爾塔米姆•本•哈馬德•阿勒薩尼酋長會面,會面結束後當日晚間便匆匆離開。
總體來說,朔爾茨為期兩天的訪問還是有一定收穫,不過美媒吐槽稱朔爾茨的這次中東之行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德國短期內「氣荒」問題仍然十分嚴重。
據歐盟能源數據有關平台顯示,德國的天然氣存儲量已達到境內設施總容量的90.41%。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表示,德國能夠應付這個冬季,但在冬季結束時,德國的天然氣存儲將耗盡。
正所謂「遠水救不了近火」,從默克爾時代結束後,德國似乎就沒有了「主心骨」,面對美國的施壓,朔爾茨也只能半推本就,時間一長,德國自身的處境也堪憂。
近段時間,德國北部城市盧布明爆發遊行示威活動。
數千名民眾走上街頭,要求德國聯邦政府迅速啟用「北溪-2」天然氣管道並結束對俄羅斯的能源制裁。
示威者指出,一旦「北溪-2」管道投入使用,俄羅斯天然氣將再次流向德國,能源價格可以迅速下降,然而德國聯邦政府一再排除啟用該項目的可能性。而這也不是盧布明市第一次爆發抗議示威活動了。
「北溪-2」是一條從俄羅斯海岸經波羅的海海底到德國的天然氣管道,年輸氣能力為550億立方米。該天然氣管道建設持續了三年,花費110億美元,於2021年竣工。
但為了回應俄羅斯在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西方國家實施了一系列制裁,德國停止為已經做好運營準備的「北溪-2」發放許可證。德國稱,該項目實際上已被凍結。
眼下,連匈牙利外長都在吐槽:歐盟對俄制裁政策是「徹底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