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印,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2023-09-30     單仁行

原標題:許家印,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本文首發於「單仁行」公號,訂閱「單仁行」公號

從企業家的角度探究商業本質

01

在9月28日中秋節的前夜,中國恆大在港交所發布公告,董事會主席許家印因為涉嫌違法犯罪,被依法採取強制措施,恆大的股票也停止了買賣。

這是否意味著恆大的終局,會產生哪些影響?

從中國首富,世界500強,恆大和許家印踩著房地產的風口起飛,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在創業,特別是追逐風口的過程中,我們怎麼去權衡風險和收益,慾望和責任?

02

首先,我們來聽聽單仁牛商董事長,央視鳳凰評論員單仁博士的看法。

9月28號,當我看到了恆大的創始人許家印,因涉嫌違法犯罪,已經被依法採取強制措施的消息,感覺很自然,一點都不驚奇。

為什麼呢?

因為在四年之前,我們服務了一家房地產上市公司,主要做地產的地基項目。

他們在跟我們交流的時候說,再也不接恆大的項目,我們當時感到非常的不解。

當我們問他原因的時候,老闆跟我們解釋說:

恆大對已經完工的項目,竟然開出了10個月的票據,但是到期又無法兌付,跟他們商量再展期六個月,他就知道恆大的現金流出現了巨大的問題。

我記得在2014年的時候,曾經在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討論房地產行業的時候,我和葉檀老師就達成了基本的共識:

房地產的黃金時間已經過了,接下來在中國的三線、四線市場和城市邊緣地帶的地產,正在進入「垃圾時間」。

恆大幾乎絕大部分購買的土地都是在三線,四線城市和主要城市的邊緣地帶。

在房地產高速成長和慣性發展的階段,仍然有機會,但是一旦進入到垃圾時間,這些項目會帶來龐大的現金流壓力。

我們回顧萬達在2017年也遇到類似的情形,但是王健林果斷斷臂求生,出售了美國的地產以及在美國的娛樂項目、國內的商業地產,尤其是長周期的酒店業的地產項目。

萬達從那時候開始輕資產戰略,什麼萬達酒店、萬達百貨、遊樂園這些耗費人力財力的重資產項目,全部被擺上了貨架出售。

只聚焦於投入低又賺錢的項目,比如能賺租金又能賺服務費的商場。

為什麼恆大會出現如此大的現金流「黑洞」?

這些年,恆大除了地產之外,也向汽車、消費品、新媒體、醫療、文化、體育、百貨各個產業無序投資擴張。

但是,所有項目除了房地產主業之外,沒有一項盈利,幾乎清一色的虧損,而且是巨額虧損。

要知道,恆大投資的每一個方向,都有強大的競爭對手,並且都需要龐大的現金流支撐,以及超級運營團隊。

但是,恆大發展地產很長時間,習慣了享受政策紅利、拿地抵押,占有供應商和住戶資金,進入自己的夢幻發展階段。

我們在分析企業發展基本邏輯的時候,會使用「能力畫布」的概念,也就是在「技術能力的延伸」和「用戶需求的延伸」兩個方面形成一個能力範圍,它們一起構成了企業的能力圈。

只要在企業的能力圈裡發展,再加上注意控制風險,基本上問題並不大。

離開核心技術和用戶需求兩個範疇構成能力圈,就開始「出圈」了。

也就是進入毫不相關的(領域)擴展,這些項目和原有的技術門檻和用戶的需求,沒有任何的關聯。

恆大自己也明白,所有這些投資項目從本質上,並不是真的看中這些行業的機會,而是看中這些投資背後的融資功能,也就是這些項目更接近金融項目。

我們去看看,無論是比亞迪還是福耀玻璃,或者是華為,他們都專注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不貪婪,不痴迷,不無序擴張,在專業技術上不斷的深耕,在用戶端不斷去深挖需求並且提供更大的場景價值。

商業有自己的規律,企業增長和發展有自己的邏輯,違背商業規律的所有商業行為,最終一定會被反噬。

一切的結果都不是無中生有,而是順其自然。

這個世界最偉大的定律是因果定律:今天的果,是昨天的因;今天的因,是明天的果。

不管公司的規模大小,不管老闆的名氣大小,任何人都逃離不了這樣的規律。

看別人的故事,想自己的人生。單仁牛商提供網際網路營銷服務17年,接觸了超過百萬家企業,我們表面上是告訴大家營銷的風口,流量入口的機會。

但我們反覆強調「營銷的背後是企業經營方向的定位,目標市場的選擇,再加上營銷技術和方法的運用。」

兩者就像兩股互相交錯的力量,同時具備,才能讓企業長治久安。

03

接下來,資深投資人,單仁行專欄作者宋子老師的觀點。

看到恆大公司發出的公告,可以說是意料之中的事情,這不是第一個中國首富被抓,前有牟其中,後有黃光裕。

每個商業帝國、首富的興衰是必然的事情,我們作為旁觀者,誰當首富和我們沒多大關係。

但是從首富興衰中,我們能收穫到什麼?

我看一個企業和企業家,不只是從消費者能感受的產品價值,而是更重要的企業文化和管理經驗,以及普惠大眾、產業鏈的商業價值。

恆大許家印,民間外號「許皮帶」,這段時間還爆出「美國申請破產保護、技術性離婚」以及兩個兒子的奢華生活。

同為地產行業的中國首富,萬達王健林,對我們影響最大的不是萬達廣場,而是萬達一套萬達工作法,以及王健林一天忙碌的工作時間表。

首富的工作和生活,其實並不值得我們羨慕。

我看過《萬達工作法》,非常有啟發,書中介紹萬達規定所有事項的標準動作,照著做就能做好。

其實,千萬別小看這些看似僵化的執行手冊,他能讓一個大公司保持高效運營,比如其中的會議制度:首先是絕對沒有人遲到,而且,一定會有人早到。

因為在萬達開會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下一級一定會比上一級提前到5~10分鐘。這不僅是一種尊重,更是一種對會議的態度。

其次是準時散會,開會基本是通知幾點結束就幾點結束,每個發言者也會主動控制發言時間。

第三是控制展示PPT,萬達開會使用的PPT風格都很簡單,一般開會不許超過10張,給董事長、總裁彙報基本不會超過3張。

我們講回恆大,除了一大堆爛尾樓,在2021和2022年,恆大巨虧5800億,把過往十幾年賺的錢全部虧光。

其中恆大地產、恆大新能源汽車、恆大物業、恆騰網絡、房車寶、恆大童世界、恆大健康、恆大冰泉等八大產業,都沒有盈利。

最出名的恆大足球,算是恆大里最成功的品牌,就是一套模式:砸最多的錢,請最好的教練,挖最好的球員,兩次奪得亞冠,數次中超冠軍,的確也是絕無僅有的成功。

但是,商業價值是虧損的,7年虧了86億,可以說企業經營能力方面極差。

恆大足球的成功,更像是投機式成功。

我們從商業角度對比恆大、騰訊、阿里,他們有巨大的差別。

馬化騰的騰訊有楊三角戰略模型、騰訊產品經理模型、青藤大學,還投資了上百家企業,熟悉的有京東、美團、快手、閱文集團、眾邦保險等等。

同樣,穿布鞋的馬雲也有阿里三板斧,阿里企業文化,價值觀三角形,湖畔大學課程。

阿里和騰訊一樣,也是投資和分拆一堆企業,阿里雲、菜鳥物流,前幾年文章中我和大家都詳細分享過。

另外,我們來看另一個角度:

在香港富豪中,大家記得兩個,一個是李嘉誠,獨特的商業眼光,不炫富,常年戴價值幾百元的日本精工牌手錶,辦公室的對聯也是一個著名標誌,是國內多位企業家拜訪飯局中的「恭敬謙卑」。

另外一位富豪就是有「股市狙擊手」之稱的劉鑾雄,也是許家印的牌友,兩者的為人處事風格,炫富特質非常相似。

我們可以對比中國的歷任首富,以及幾位被抓的首富,回想每一代首富的興衰,留給我們什麼關鍵詞?

我想不是湊個熱鬧,看個故事,而是吸取做人做事的哲理,企業的文化和管理經驗,以及普惠大眾、產業鏈的商業價值。

04

最後,我們看看單仁牛商AI文思子牙的理解。

責任編輯 | 羅英凡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196fdbdd6016be6c79d12249e49250f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