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米小圈上學記》,才發現我不懂10後

2023-01-13   娛樂硬糖

原標題:看了《米小圈上學記》,才發現我不懂10後

作者|謝明宏

編輯|李春暉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成長喜劇,那種獨特的情感連接,往往成為尋找同輩人的社交密碼。

聽到「我有許多小秘密,就不告訴你,就不告訴你」,80後的DNA就動了;聽到「快樂小神仙,快樂小少年」,90後立馬回想起丁凱樂的校園奇遇;至於「朵蜜天女愛炫光,法蘇天女月磁光,拉緹天女燦星芒」,則是05後版本的「代表月亮消滅你」。

童年、少年時代觀看的劇集,既構建了我們的審美體系,也擁有我們的情懷濾鏡。無論是80後的童年回憶《小龍人》,還是90後奉為經典的《快樂星球》,抑或00後痴迷不已的《巴拉拉小魔仙》,乃至迪卡普里奧「奶顏」出演的美劇《成長的煩惱》,我們都能從中窺見一個時代少年人的精神世界,捕捉社會生活多層面的鏡像。

但近幾年,以兒童為主角的真人劇罕有佳作,形成了一個亟需頭部內容填充的市場。

近期,在騰訊視頻熱播的《米小圈上學記》,正是一部以小見大的喜劇作品。它以小學生的視角看大世界,引發了少兒、家長、老師、成人等多圈層觀劇人群的共鳴。

不早不晚,時機正好。10後也擁有了成長類型劇的代表作,將來還極大可能成為回憶殺。

高品質故事,極致化設定

在保持劇集大眾影響力的同時,騰訊視頻對內容創製新風向的探索也一直令市場矚目。如何「炮製」一部人人愛看的兒童成長喜劇?我們不妨先關注「米小圈」的誕生之路。

《米小圈上學記》由中央電視台和騰訊視頻出品、工夫小戲承製,賈小熊監製,趙聰執導,王自健、嘎嘎錘娜麗莎、鶴男、李正彥琦、郭赫軒、吳彥坤、黃洪錚、陳芷琰等主演,侯桐江、張紹榮友情客串。劇集以米小圈為主角,以秋實小學為中心,講述了孩子們的趣味童年生活。該劇於2022年12月31日在騰訊視頻首播,1月13日起將進行會員加更、每周五六日15:30更新2集。

作為一部以兒童為主角的喜劇作品,《米小圈上學記》真人劇的呈現形式,滿足了10後小用戶成長中的心智需求。創新的模式改編,則進一步拓寬受眾人群。有些涉及親子教育的段落,成人觀眾看完也會引發思考。

《米小圈上學記》的立意著眼於「趣」,即用一個個單元故事展現童心世界的純真燦爛。藉由幽默的敘事方式,探索新一代老師和孩子、家長和孩子、孩子與孩子之間相處與愛的方式。劇集主旨高屋建瓴,但打法卻垂直巧妙。

劇集的「趣」,源於對兒童心理邏輯的把握,較之充斥網絡段子無限度玩梗的作品高下立現。為了幫助「破產」父母,米小圈在學校循環出租漫畫。米小圈瞞著媽媽踢足球,與同樣有秘密的爸爸打配合。姜小牙的金筆丟失,米小圈想出了鑑定筆跡是否暈染墨跡的方法……種種童真童趣和真實情緒,讓米小圈這個「不完美小孩」頗為討喜。

《米小圈上學記》的戲劇結構相當清晰,能夠讓受眾快速沉浸於具有童真氛圍的劇集世界。「引子-衝突-高潮-結局-彩蛋」的敘事鏈路清晰圓熟,具有強記憶點。米小圈每集會遇到一個難題,而他和小夥伴們總會經歷挑戰和失敗,最後明白某個道理。只要看上一兩集,用戶就能快速熟悉其結構特點,培養出對應的觀劇習慣。

同時,人物極致化和喜劇化的設定也是劇集的高光看點。米小圈可愛「廢柴」,毛病不少但勝在知錯就改。米爸妻管嚴,王自健把那種察言觀色演得細膩透徹。姜小牙是因思想早熟而「毒舌」,雖然經常打擊夥伴自信,但細想他說的商業邏輯其實沒毛病。鐵頭是個小憨憨,沒頭腦犯傻常引人捧腹。班長李黎雖然鐵面無私,但也有願意幫助主角團的溫情時刻。

《米小圈上學記》的主體影像風格是生活化的,但部分橋段具有童話感,展現出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足球踢中校長,體育老師飛身救人顯然就是誇張化的處理。而主角們cos《善良的樵夫》則具有濃厚的童話氛圍。

寓教於樂,智趣結合

同一件事,在小孩眼中是怎樣看待的,大概是所有父母和老師常常求索不得的問題。所幸有《米小圈上學記》以小見大,用小學生的視角去觀察世界、進而觸發大眾共鳴,探討了當下兒童的成長煩惱並嘗試給出解決之道。

劇集設置了多個議題,鼓勵孩子們學會積極面對童年成長過程中的小錯誤,建立反思性判斷力,養成正確的學習態度、友情觀念和價值觀念,可謂一部《成長百科全書》。透過劇集,成人也擁有了與少兒平等交流的渠道,甚至可以與現實議題相照映。

《米小圈上學記》首集探討的友誼觀就頗具啟發性。不止成年人害怕被「跳朋友」(兩個好友越過自己發展友誼),純真的小朋友更擔心被排擠,希望擁有獨一無二的鋼鐵友誼。

第三四集轉換視角談祖輩與孫輩的相處模式,則形成了互文的結構。二爺爺為了給米小圈買自行車而去撿塑料瓶,米小圈為了滿足二爺爺心愿賣掉自行車買了音箱送別二爺爺。這是什麼祖孫版「麥琪的禮物」啊,看得硬糖君都有些淚目。

同時,劇集還大膽涉獵了一些教育難點和深水區。比如,面對名利,堅持「取之有道」還是「結果導向」,這對成人都是需要時刻自我叩問的難題,又應該以什麼樣的方式引導孩子呢?劇中都給出了答案。

而在第7集,米小圈發現父母疑似破產,故事主題是在引導孩子如何感恩和關愛父母。其延展面也很寬,比如父母應不應該告訴孩子家庭真實的經濟狀況?應該在什麼年齡告訴他們?這些都是《米小圈上學記》在社會議題上發揮的引領作用。

在製作上,通過《米小圈上學記》也能窺見騰訊視頻內容創製上的巧思。創作團隊在劇情中自然地融入知識點,做到有趣有智,在好看的同時實現有意義、有價值。

片尾的「秋實小課堂」由孩子們當主角介紹趣味知識點,並與每集的大主題形成互補。第一集主題是友誼,小課堂就是劉關張結拜的故事。第三集二爺爺撿瓶子,小課堂就是垃圾分類大比拼。最有創意的當屬第七集結尾,姜小牙和李黎竟然穿上大褂給大家說了一段相聲,主旨是賺錢要勤勞努力不能投機取巧。

雖然充滿童真童趣,《米小圈上學記》卻絕不是那種一眼就能猜到結局的劇。它往往會在故事底子設計一個「強反轉」,製造喜劇效果的同時,又保持在情理之中讓人信服,令觀眾看完之後還留有餘味甚至是驚喜。

米小圈本以為二爺爺喜歡音箱,因此千方百計買下來,結果二爺爺其實是心儀賣音箱的漂亮奶奶;米小圈發現父母和同學口中的破產行為一致而煩心不已,真相大白父母只是為了舞蹈比賽而節食健身;「消失的金筆」中被姜小牙吹上天的金筆,並非獨一無二,在他爸爸的抽屜里還有一堆。

關注成長陣痛,騰訊視頻開拓新賽道

相比已經擁有網際網路發言權、到處整頓職場的00後,10後雖然處於成長的重要階段,但卻整體處於失語的狀態。自身的表達無法被聽到,而其他世代在圍觀中又往往容易產生誤解。

《米小圈上學記》終於觀照了10後的真實精神世界。他們也害怕被孤立,做過很多荒誕的夢,他們比刻板印象里的10後更童真,也比我們想像的更成熟。像對待成人內容一樣類型化、精品化開發兒童真人內容,從收視情況看,騰訊視頻正通過《米小圈上學記》打開一個劇集新賽道。

越是新領域的開發,越需要調集強兵,務求一擊即中,提前在新賽道卡位。騰訊視頻邀請電視劇、電影領域優質團隊進入兒童真人內容領域,既能看出平台的力量,也足見平台的決心。

據悉,創作團隊花了整整一年多的時間打磨劇本,原創故事情節達到了百分之六十以上。

相比已經相當成熟的成人劇集和少兒動畫,真人少兒劇集還是一片有待探索的藍海。原封不動照搬少兒動畫的製作經驗固然不行,但完全另起爐灶也不讓人放心。吸取了少兒動畫製作亮點的《米小圈上學記》,又從真人劇集處借鑑了不少經典模式。騰訊視頻在保留其童真童趣的基礎上,實現了結構、人設、敘事等多維度升級。立足於少兒,但受眾群絕不止於少兒。

如果以劇作模式來審視《米小圈上學記》,其視聽語言與劇作元素的豐富並不輸純成人向的喜劇。劇集蘊含偵探片模型、奇幻片風格、懸疑片元素、平行蒙太奇敘事,可以說是目前兒童成長類劇集在呈現手法上的集大成者。

當金筆消失時,米小圈幻想自己穿著黑色偵探服,並用邏輯推理和腦內影像倒放試圖找出嫌疑人。這種成熟的敘事方式,不僅讓成人觀眾不會覺得低幼糊弄,也會引導少兒進行思維的升級,達到不同年齡段的審美平衡。

由專業團隊操刀,平台在立意、品質、製作上把關,騰訊視頻已經通過《米小圈上學記》為兒童真人內容做出了一次成功示範。或許,不久後關注10後的優質真人劇集將雨後春筍般湧現,除了《米小圈上學記》的續作,硬糖君可不可以許願一個新版《家有兒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