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楊國強:建議支持建築機器人及智能施工設備推廣應用

2022-03-09   商學院雜誌

原標題:全國政協委員楊國強:建議支持建築機器人及智能施工設備推廣應用

文:胡嘉琦 朱耘

ID:BMR2004

楊國強的兩會關鍵詞

機器人、智能施工

全國政協委員、碧桂園集團董事會主席楊國強

傳統建築業因勞動強度大、工作環境差、安全風險高等特點對年輕人的吸引力持續下降,建築行業「招工難」「用工荒」現象不斷加劇。同時,國家「雙碳」目標也對建築業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中國建築能耗研究報告(2020)》顯示,2018年全國建築全過程碳排放總量達49.3億噸,其中建築施工階段碳排放1億噸,占全國碳排放的比重為1%。

隨著人工智慧、機器人、5G、新材料等技術與建築業的融合,智能建造的時代正在到來。國內已經可以實現建築機器人、建築信息模型(BIM)、新型裝配式建築等產品和技術在工程項目的協同作業,應用於勘察、規劃與設計、生產、施工、監管與驗收、運維與管理等建築施工環節,能夠很好地提高建築工程的安全、質量和效率,也能夠大幅減少工地上的建築垃圾和廢棄物,減少碳排放,助力國家實現「雙碳」目標。

為進一步鞏固創新發展成果,加快推動智能建造產品和技術的應用推廣,全國政協委員、碧桂園集團董事會主席楊國強在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提出關於加快應用智能建造產品技術、助力「雙碳」目標、推動建築業高質量發展的提案。楊國強建議:

第一,大力支持建築機器人及智能施工設備推廣應用。鼓勵行業重點企業以建築場景需求為牽引,針對生產、建造環節的應用場景,推廣建築機器人及智能施工設備的應用。在現有智能建造試點示範的成功經驗基礎上,拓展試點範圍,推動建築機器人及智能施工設備投入工程項目建設,提升工程施工智能化水平。

第二,加快建立和完善智能建造創新監管機制與評定體系。協調相關主管部門,出台適用於智能建造的創新監管體系,建立適應智能建造特點的工程勘察設計、施工現場質量安全和合同履約監管制度。加快制定智能建造評定標準和評定辦法,明確智能建造的基本規定、技術指標、評分體系、評定等級、評定機構等內容,逐步完善智能建造評定機制。

第三,加快建立智能建造相關標準體系。聯合行業權威機構、龍頭企業、專家學者、骨幹企業等力量,根據智能建造應用情況,加快建立與智能建造相匹配的建築機器人和智能施工設備產品標準、施工標準、設計標準、BIM集成設計標準、裝配式部品部件標準、新型建造工藝工法標準、驗收標準等標準體系,推動智能建造大規模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