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停止對《我本是高山》的爭議!正視「她」力量,才能讀懂張桂梅

2023-11-20     李洪伙

原標題:請停止對《我本是高山》的爭議!正視「她」力量,才能讀懂張桂梅

張桂梅傳記電影片方陰招不斷,網友:瞎改不如不拍

2023年第四季度最受關注和期待的電影,毫無疑問是由張桂梅老師真實事跡改編而成的《我本是高山》。

電影從釋出全陣容開始,就引起了業界內外廣泛的關注和討論。截至11月20日,還未正式公映的《我本是高山》就已斬獲六個熱搜,話題度流量不遜任何大製作大ip。

可是誰也想不到,就在前幾天,試映過後的《我本是高山》卻迎來一邊倒的負面評價,使得編劇本人在豆瓣和微博多平台「發飆」,「女權」「男權」蜂擁而入,評論區戰火連天,連素有「六公主」外號的央六電影頻道,也親自下場撕,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想要說清楚這點,要先從張桂梅老師本人開始講起:

作為2020年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張桂梅老師是行走在貧困第一線的堅守者及人民教師,她紮根於貧困山區數十年,解救無數孤兒、留守兒童以及飽受「重男輕女」思想侵害的女孩。

自2008年8月在華坪成立了我國第一所完全免費的女子高級中學以來,15年來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高考綜合上線率始終維持100%,近兩千名貧困女生在張桂梅的帶領下走進大學校園。

張桂梅老師不僅要肩負起老師的職責,還要肩負起婦聯的重任,有些留守兒童家的老人不想讓孩子上學,她要去勸;遇到酗酒、家暴的家庭,她要去爭;遇到想讓女兒做「扶弟魔」或者早嫁討彩禮的父母,她要去罵。

張桂梅老師不僅要給孩子們帶來義務教育,還要給貧困山區文化程度不高的中老年人帶去思想觀念教育。

張桂梅老師是偉大的,所以《我本是高山》這部電影在前期取得如此巨大的聲量,基本上完全是靠張桂梅的個人魅力。

而之所以片方和編劇在試映後被差評淹沒,主要是因為編劇私自「魔改」了真實事件的原貌。不僅將張桂梅老師曾經爭取、調解的酗酒父親改編成了酗酒母親,還將很多努力的女孩塑造成了貪玩的形象:

片方這種完全脫離現實的奇葩操作惹怒了試映觀眾,這才喜提第一個負面熱搜。

一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個人傳記類電影,尊重客觀事實是必要條件,要私自魔改就不要蹭人家張桂梅老師的流量,這本來應該是天經地義的事兒,沒想到編劇還不樂意了,先後在豆瓣和微博平台「發飆」。

首先,在豆瓣平台辱罵差評的女網友,並說「男人死光了你們就開心了?你爹呢?」

然後,緊接著又在微博發帖,稱「他們不想讓更多女孩看到,他們害怕了,所以就滾成一團的黑過來。」

先罵指出問題的女網友女權,罵完女網友又罵男網友迫害他,罵完女的罵男的,全世界都在針對她,而她自己如同天山雪蓮般純潔,一點問題都沒有,還「不能把世界讓給她鄙視的人」,屬實把人給整懵了。

小姐姐,有事嗎?傳記類電影,吃了原型的好名聲和流量紅利,然後私自魔改,這個魔改甚至還對原型構成了一定程度的「汙衊」和「造謠」,你不挨罵誰挨罵?

躺平任嘲也就算了,還要罵網友,先罵人女權再罵人男權,最後自我感動把自己形容的相當「偉大」。又當又立、既要又要,正話反話全讓她說了,不愧是編劇,令人嘆為觀止。

如果事情到這裡可能也就票房說話了,沒想到11月19日下午,六公主官方微博突然下場開撕,假稱「編劇的回應是失態的」,實則「給片方洗白」,全文內容如下:

在一通「正義的發言」結尾,可能是為了抖機靈,或者表現出一些對網友的親和,電影頻道官方微博認領了坊間流傳的「六公主」外號,並說:「正義的『六公主』也絕不接受」,徹底將事件激化並推向高潮。

六公主精選的評論區雖然仍舊歲月靜好,但轉發區卻已徹底淪陷,網友最多的一句評論莫過於「真把自己當公主了?」:

2023年,六公主官媒居然認領了一個網際網路野生「外號」,更何況這個外號還是具有「諷刺」意味的。

試問,在以人為本的堅定信念里,「公主」這個稱謂,是怎麼來的?

至此,《我本是高山》在各方的爭吵中有了熱度,卻也多了爭議。這哪裡還有高山,即便有,那高山頂上全是人格矮子,又有什麼用呢?

所以,都收斂一下戾氣吧!這樣一場鬧劇本就不該發生,最後又能收穫多少票房?請正視「她」的力量,請讀懂張桂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175f9cef3be2d0ccd04c7796b231e3b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