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奇術「辟穀成仙」,流傳了千年專家卻不願承認,但至今有人會

2024-01-05     花西亦花心

原標題:道教奇術「辟穀成仙」,流傳了千年專家卻不願承認,但至今有人會

道教作為尚未被認可的「國教」,在我國完全可以和佛教,乃至儒教相抗衡。

早在東漢時期道教學派的創始人老子,就曾被另一位道教先師張道陵尊為「道祖」,也可以說道教是在東漢時期被當做宗教開始流傳的,而此時也是佛教剛傳入我國的時期。

張道陵尊奉老子的《道德經》為道教經典,並在《道德經》的基礎上,發展出了很多「道術」,並衍生出了不同流派的道教。

道教中有項「奇術」,流傳了千年專家不願承認,但至今仍然有人會,它的名字就叫「辟穀成仙」,後來簡稱「辟穀」。

一、辟穀之術

辟穀作為道術中最神奇的「法術」之一,時至今日依然有很多人都在修煉,那麼什麼是辟穀呢?

單從字面意思上去解釋,可以得知「辟」字有多隱蔽、躲避的意思,而「谷」則有山谷、山林之意,合在一起就是躲避在山谷中修煉。

這麼說有點世外高人的意思,我國古代的很多傳說中,都有這種隱居山林辟穀修煉之人,最後都成為了得道高人,為此「辟穀成仙」的說法不脛而走。

至此道教成為了一種十分虛幻的宗教信仰,而很多人信奉道教的真實目的,也都是為了成仙。

千百年來,辟穀成仙的說法一直都存在,而且歷史上也有很多關於辟穀成仙,或者說長生不老的傳說。

按照古人的說法「辟穀」又叫「絕谷」、「休糧」,道家認為人吃五穀雜糧雖然可以果腹,但也會在體內形成各種各樣的「穢氣」。

所以為了可以將「穢氣」排出體外,就需要通過辟穀之術達成這個目的。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道教認為就是莊子,傳說中庄子通過辟穀成為了得道仙人,也就是民間傳說的「南華真人」。

他在《逍遙遊》中闡述了「辟穀成仙」:「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

簡而言之就是通過辟穀之術,可以讓人在不吃不喝的前提下,通過「吸風飲露」的方式遨遊天地間。

二、現代社會中的辟穀

很顯然辟穀是一種道家思想,並且「不食五穀」也只是一種幻想而已,因為根據今人對辟穀的理解得出結論,辟穀時雖然不吃五穀雜糧,但絕對不是一點東西都不吃,更不是一點水都不喝,而是吃一種山谷中的藥材熬製成的「藥餐」。

比如,常見的大棗、胡麻、黃精、茯苓和其他山草藥等,用這些藥材製成的一些食品,也可以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

而晉朝人在辟穀的時候則採用「漱咽華池法」,簡而言之就是口含棗核,這樣唾液就會多起來,給人一種飽腹感。

其實,所謂的辟穀和現代的減肥十分類似,很多通過節食減肥的女性,平時都會講究少食多餐,她們只吃一些蔬菜和水果,或者吃少量的米飯和米粥,這樣不僅可以達到減肥的目的,而且也可以起到養生保健的作用。

很多古籍中都曾記載過,道教中的辟穀之人往往看起來,都有一種仙風道骨的模樣。他們不僅看起來要比實際年齡更年輕,最重要的是精神也非常飽滿,根本不像一個營養不良的人。

甚至在一些古代小說中,還能看到一些修道之人,他們十分類似老神仙。比如,南北朝時期的陶弘景他就曾因為辟穀而「成仙」。「善辟穀導引之法,自隱處四十許年,年逾八十而有壯容。」

東晉醫學名家葛洪也曾在他的著作,《抱朴子內篇·雜應》中寫道:「餘數見斷穀人三年二年者多,皆身輕色好。」

這其實也寫出了辟穀之術的神奇之處,葛洪作為一個醉心於煉丹的醫學家,從醫學角度對辟穀做出了詮釋,認為辟穀確實能強身健體。

其實,人體會根據環境和飲食規律的變化而變化,如果長時間進食不規律,或者說總是吃的很少,久而久之就會越吃越少,最後形成一種習慣。

比如,宋代時有一個道士,他堅持了20年修行辟穀,最後竟然活了一百多歲。很顯然「辟穀成仙」是假的,但辟穀之術卻是真的,因為現在很多人都在遵從道教的辟穀養生術,以求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結語

古人對得道成仙的說法十分嚮往,否則也不會出現一些志怪小說,或者民間傳說中的神仙等等。道教作為一個古老的宗教,之所以會衍生出道術,原因就在於迎合了人們的求仙問道心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167f9a93b6ac56b1e3421cddb8ce581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