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5月31日,中國女籃以72-80再次不敵澳大利亞。比賽開始時,中國隊就陷入了12分的落後,半場結束時,他們的分差擴大到16分,甚至一度領先對手20多分。無論是球員的表現還是教練組的調整,都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仿佛被對手摁在地上摩擦般無法掙脫!幸運的是,在第三節之後,中國女籃的防守強度逐漸提升,加上澳大利亞二隊可能放水的猜測,最終避免了災難性的潰敗,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中國女籃在沒有李夢、韓旭、李月汝和黃思靜的情況下如此疲弱嗎?是否世界盃銀牌已經成為她們的極限?在男籃表現黯淡的背景下,球迷們寄予厚望於這支女籃,但在今年的巴黎奧運會前夕,連續兩次輸給澳大利亞,迫使這支隊伍警醒過來。全隊28投僅13中的罰球命中率只是冰山一角,如果教練組和球員們不做出改變,巴黎奧運會恐怕將一觸即潰。
回頭看這兩場比賽,韓旭、李月汝和李夢等主力未登場,但同樣地,澳大利亞也有主力未參賽。究其原因,中國女籃的打法、體系、人員結構以及戰術顯得過時,隊中球員年齡偏大。武桐桐和楊力維重傷在身,動作遲緩,命中率低下。無論是女籃還是男籃,都過於依賴長時間的集訓模式並認為這能帶來成績。李夢和韓旭原本有機會在WNBA扮演關鍵角色,然而,在這兩場熱身賽中,卻未得到出場機會,這顯示出一種較為守舊的思維觀念。
主教練鄭薇的觀念僵化,創新意識匱乏。在中國女籃逐漸開始接受歸化球員的情況下,若不合理利用規則,中國女籃註定將更加passively。即使在本場比賽中明顯落後,卻未有效利用隊員的射籃技巧,為出色的投手提供支援,反而在控球方面空耗時間,策略不明確,顯得龐大而笨拙,缺乏一套成熟、固定、科學且合理的戰術打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152a9c81e63be00b6993fe302511bcf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