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出土古代竹簡,內容打臉司馬遷,秦始皇絕非暴君

2023-12-05     吳忠強

原標題:湖北出土古代竹簡,內容打臉司馬遷,秦始皇絕非暴君

秦始皇在39歲的時候一統天下,建立了古代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秦朝。正因如此,華夏大地進入到了大一統時期。秦朝建立後,在各個方面都進行了改革,秦始皇聽從了李斯的建議,沒有實施分封制,取而代之的是郡縣制,現如今看來,郡縣制要比分封制好很多。

雖然秦始皇建立了秦朝,但是秦始皇的名聲在歷史上並不好,大部分史籍資料都認為秦始皇是暴君。司馬遷的史記中,對秦始皇的評價是不高的。關於秦始皇是暴君的說法由來已久,原因就是秦始皇在位期間大肆的濫發民力修築長城,其次就是勞民傷財的建造阿房宮。

不僅如此,秦始皇在位期間還出現了焚書坑儒等歷史事件。總之人們對秦始皇的印象沒有改變。秦朝建立後,秦始皇開始實施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等文化方面的統一,在實施的過程中,受到了人們的反抗,因此秦始皇大肆殺掠,這讓秦始皇受到了後世儒生的口誅筆伐。

在漢朝時期,司馬遷寫作史記,對於秦始皇的記載是非常殘忍的。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秦始皇是秦朝的開國皇帝,司馬遷是漢朝的史官,從這一點來說司馬遷不可能記載秦始皇的好處,這在朝代上都是不成立的。歷史上史官對前朝的記載都不會有什麼好處出現。

對前朝皇帝的記載肯定是負面居多。在秦朝建立之後,問題出現了,秦始皇不採用相對柔和的儒家治國,而是依舊延續戰時的法家那一套,也就是說,秦始皇用嚴格的峻法來控制民眾。嚴格的峻法下,帶來了反抗,秦始皇在位期間,秦朝各地的起義不嚴峻。

秦二世胡亥繼位後,在峻法的下,秦朝各地的百姓坐不住了,此時楚地的百姓率先發動了起義,這就有了陳勝吳廣的大澤鄉起義。史記中,對於陳勝吳廣起義,出現了這樣的記載「陳勝佐之,並殺兩尉。召令徒屬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藉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在這樣的記載中,司馬遷以不容置喙的口吻,痛斥了秦法的嚴苛。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這就需要根據考古發現來證實了。先秦時期的史料大部分都在戰爭中毀滅了,因此後人想要了解這段時期的歷史,肯定是非常不易的。想要真正了解先秦時期的歷史,只能夠通過考古發現來證實了。

1975年11月,湖北省孝感地區雲夢縣出土了一批秦竹簡。在這一批被發現的竹簡中,出土了《秦律十八種》、《效律》、《秦律雜抄》等秦朝律法。根據對這些竹簡的研究,後人得出了司馬遷在史記中的記載是錯誤的,也就是說司馬遷被「打臉」。

出土的竹簡中,出現了這樣的記載「御中發征,乏弗行,貲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誶;六日到旬,貲一盾;過旬,貲一甲。水雨,除興。」這樣的記載出現後,人們對它的內容進行了翻譯,意思就是說「為朝廷徵發徭役,如耽擱不加徵發,應罰二甲。遲到三天到五天,斥責;六天到十天,罰一盾;超過十天,罰一甲。降雨不能動工,可免除本次徵發。」

根據這樣的記載來看,陳勝吳廣的起義充滿了疑惑。在秦律中,通篇沒有找到一個字是關於「失期,法皆斬」的論據。相反,陳勝吳廣因為降雨沒有按時到達,此時的陳勝吳廣選擇了起義,可是根據竹簡來看,陳勝吳廣的起義早有蓄謀,另一點就是司馬遷的史記記載內容有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14a4a1665fa4f4e46a1b105ca9ed6d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