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時擺臂時手部是攥拳好還是伸展好?

2023-01-10   ASICS亞瑟士

原標題:跑步時擺臂時手部是攥拳好還是伸展好?

研究跑步動作細節,最常見的一個錯誤就是,容易把它作為獨立動作。而實際上每個跑步動作細節,都是全身一系列連貫動作下的呈現。

——所以具體到擺臂時手部攥拳or伸展的困惑,也需要放在整個跑步擺臂動作、結合「背部肌群-肩部運動-大小臂擺動幅度-手部姿態」來判定。

分析手部姿態前,不妨先搞明白一個問題:我們跑步為什麼要擺臂呢?

跑步中,下肢運動主要決定了向前的速度和效率,顯然是跑動環節里最重要的部分;臀部是身體軀幹和下肢的支點,也是保持平衡的中心;腰部及以上核心區域則會影響跑動時的平衡和驅動力。想像一下如果你的頭部、肩部、手臂、腳踝在跑步時非常隨意的晃動,是否整個身體(尤其是核心區域)就需要承擔更多,才能保持你身體直立,然後再建立起向前的動力。

所以跑步中擺臂的很重要任務就是,幫助身體在運動狀態下實現平衡和穩定性。

越野跑中因為賽道的起伏變化,選手往往會有更為誇張的上肢幅度,這同樣可視為為了實現平衡和穩定性做出的動作。

關於這個結論,我們可以嘗試一下將手臂交叉在胸前或緊貼軀幹,刻意不擺臂的跑步,你應該會很強烈的感覺到,想維持平衡,全身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並且肩膀和髖部很可能在以超出經濟範圍的晃動、才能極力去維持奔跑中的穩定。

擺臂的第二個任務,是去提升跑步時的效率

對目標跑得更快的跑者,擺臂能幫助維持更高的步幅;

對絕大多數跑者,跑步中規律且有力的擺臂主要解決兩個問題:

1. 緩解緊繃的背闊肌和胸肌,以及不正確的聳肩;

2. 避免彎腰駝背和過度前傾。

很多人跑步出現的臀部/髖關節問題,也有一定幾率是因為不會擺臂造成的——通常我們可以認為,跑步的效率(即經濟性)往往也能等同於正確的跑步姿態、更少的受傷可能。

說到底,維持跑動中身體的平衡和穩定性,並幫助提升跑步的效率,就是跑步需要擺臂的意義。

那是否存在最正確的擺臂呢?答案往往又是否定的。

觀察不同距離、不同水準的精英運動員,你會發現他們擺動手臂和軀幹移動的方式都存在差異,有些的晃動幅度按「正確」的動作去判斷,似乎並不「科學」。

那關於擺臂,謹記這幾個通用的原則:

以肩膀為圓心,推動手肘,讓手臂向著身體後方擺動;

擺動過程中,肩-臂-肘-手都應該呈放鬆的狀態;

允許你擺臂的更大自由度。比如肘部彎曲在70-110°都是可接受的;

非加速情況下,手部超過中線往往說明你消耗了更多能量在橫向移動、而不是推動身體向前;

正視前方,擺臂時手的最高點不應出現在視野里。

——當你的擺臂遵循上述原則,且身體保持自然和放鬆,呼吸也平穩時,再留意此時自己的手部,確定是「攥拳」還是「伸展」、或者其它姿勢更為舒服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