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一百里,這大秦寺到底是景教寺還是佛教寺?

2023-09-02     邑人電影院

原標題:長安一百里,這大秦寺到底是景教寺還是佛教寺?

本文作者:王小東

(網絡圖片)

上周五拉肚子難受一天,晚上發燒到38.2℃,吃了一顆布洛芬沉沉睡去。

周六一大早醒來,自覺身體稍好,就按照約定同和光的夥伴們一起去周至縣參觀了大秦寺、仙游寺、清涼古寺,雖說都是走馬觀花,但一些念頭卻如電光火石般閃現心頭,此起彼伏。

從西安到周至,路長85公里,150華里,本次旅遊,可謂是長安一百里。那《長安三萬里》,演盡了大唐風流;這長安一百里,倒也管窺了大唐餘韻。

、大秦寺

上大學時,我們學校五行園的亭子裡有一塊「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的仿製碑。

記得有一年冬天實驗課結束,我拿著筆和本趴在那裡逐字逐句地抄碑文,結果天氣太冷抄了一半就回宿舍了。

後來想想,百度就可以查到全文,何必受凍一個字一個字地抄呢?

但我對這塊碑和景教的興趣由此產生,後來了解到許多有意思的故事。

其實,景教就是唐朝時傳入中國的基督教,不過不是正統,而是基督教的異端1。

基督教從公元1世紀開始傳播,到公元4世紀末就被羅馬帝國定為國教。

彼時君士坦丁堡、亞歷山大城、安都城都是基督教的傳播中心,可惜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思想,這些城市的人們對於信仰的理解也產生了分歧:主要的衝突就是耶穌的生母瑪利亞是否應該被崇拜?2

亞歷山大城的西里祿認為耶穌是神性和人性合而為一,生了耶穌的瑪利亞就應該被崇拜。

而安都城的聶斯托爾認為耶穌既有人性也有神性,瑪利亞只是耶穌人性的生母,就不應該被崇拜。

在公元431年的以弗所宗教會議,不崇拜瑪利亞的聶斯托爾派被羅馬天主教會定為異端,從此備受打壓。

後來,聶斯托爾派教徒向東逃到了羅馬的敵國波斯,得到波斯皇帝的保護,於498年前後成立了一個獨立的基督教會,這就是景教。

再後來,阿拉伯人興起打敗了波斯,失去保護的景教徒又一路向東來到唐朝尋求庇護,這就開啟了「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記載的故事。

周至的大秦寺又稱為大秦景教寺,所以當和光的夥伴們相約去參觀大秦寺時,瞬間就勾起了我的興趣。

早上7點從西安出發,開車將近2個小時來到大秦寺,結果當天大秦寺閉園維修,我們只能去看大秦寺塔。

大秦寺塔是一座七層寶塔,塔身傾斜,綠草雜生塔上。左側是大秦寺文物管理所,右側是大秦寺僧人們居住的地方。

寶塔下有一塊「拯救大秦寶塔記略」的石碑,碑文記載「大秦寺者中國景教之名寺也,稽之古典,國史有載。」

但是旁邊易拉寶懸掛的大秦寺簡介與碑文記載內容相左,簡介引經據典直言「此寺為唐代所建,一直都是佛教道場。」

那麼大秦寺,到底是景教寺還是佛教寺?

《唐會要》卷四十九記載:「天寶四載九月詔曰:波斯經教出自大秦,傳習而來,久行中國,愛初建寺,因以為名,將欲示人,必修其本。其兩京波斯寺,宜改為大秦寺,天下諸府郡置者亦准此。」

所以看到大秦寺,很容易會聯想到波斯傳過來的景教、祆教或者摩尼教。

而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是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所建,碑中記載「所司即於京義寧坊造大秦寺一所,度僧二十一人。」應該就是景教徒根據唐玄宗的詔書,統一把景教寺稱為大秦寺。

但現在的大秦寺確實更像一座佛教寺廟,寶塔、佛像、僧人,佛教元素應有盡有。

只是文物管理所門前豎立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的仿製碑,又提示著此地與景教的歷史淵源。

仿製碑旁還有「大秦寺重立景教碑記」,令我感到詫異的是,碑記中的「景」字全部被人塗抹掉了。

看到這個發現,我又轉回大秦寶塔下面看「拯救大秦寶塔記略」,同樣的手法,這塊石碑中的「景」字也被人抹掉了。

有趣有趣,就像小孩子一樣的行為。

我跑去問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員:是誰塗掉了「景」字?他說不知道,據說是石碑上的介紹有錯,被人給塗抹掉了。

後來,和光的夥伴們下山去看仙女泉,我因為接電話脫離了隊伍,正好看見有位僧人坐著休息,就跑去和師傅聊天。

我問師傅誰抹掉了「景」字,師傅說他也不知道,但現在的大秦寺是政府確定的佛教寺,政府說啥就是個啥。

的確,不論是佛教還是景教,沒有封建帝王的支持,誰也不會發展起來。

佛教從漢明帝白馬迎佛開始發展,即使經歷「三武一宗滅佛」的慘劇,依舊在中國紮下了根,繁榮昌盛。

而景教得到唐太宗的支持,在中國開始傳教,雖然得到唐朝歷代帝王的支持,但唐武宗滅佛過程中也對景教進行了打擊,景教從此就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明朝天啟年間,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在長安重新出土,消失的景教又重新出現在歷史之中。

雖然景教徒再也不會出現了,但他們從前在中國存在過,留下過聲音和文字,我們就有必要真實地記錄他們。

就如文天祥在《正氣歌》中寫道「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中國的歷史講究一個「真」字,如今大家通過典籍和碑文,討論大秦寺到底是景教寺還是佛教寺,有助於發現真實的歷史變化,這是值得提倡的。

但不論何人,偷偷將碑文中的「景」字抹掉,終究是落了下乘。

大肚彌勒能容天下事,我想幾個「景」字,也是能容得下的!

宋嘉佑七年(1062),蘇軾授任鳳翔府通判時,到周至時遊玩過大秦寺,並留有《大秦寺》一詩,附錄在這裡:

大秦寺

蘇軾

晃蕩平川盡,坡陀翠麓橫。

忽逢孤塔迥,獨麓亂山明。

信足幽尋遠,臨風卻立驚。

原田浩如海,袞袞盡東傾。

二、仙游寺

從大秦寺到仙游寺大概半個小時就到了。

據說白居易的《長恨歌》就是登上仙游寺的法王塔創作,可惜我們去時法王塔關門,只能作閉門嘆。

1998年,由於西安市黑河飲水工程的需要,仙游寺和法王塔整體進行了遷移重建。

如今新修的仙游寺壯麗輝煌,大雄寶殿里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佛金光閃閃,我卻基本沒有什麼觸動。

大殿正前方有一小亭,名為慧超紀念碑亭,右側題寫「新羅國大德高僧」,左側落款「大韓民國大統領金大中」。金大中曾是韓國總統,不稱總統卻稱大統領,有趣有趣。

亭中石碑正面刻「新羅國高僧慧超紀念碑」,背面用中韓兩國文字刻有「慧超略傳」。紀念碑被人亂寫亂畫,破壞嚴重,當地應該保護一下。

慧超法師是新羅雞林人,唐玄宗開元年間在廣州遇到金剛智,受密宗四年後從海路遨遊到天竺,後來又從陸路返回中國,將自己的見聞寫成了《往五天竺國傳》,這人簡直就是唐朝「一帶一路」的見證人。

回到長安後,慧超跟隨金剛智、不空翻譯佛經,名聲漸顯,唐代宗曾下詔命慧超在玉女潭求雨,有「賀玉女潭祈雨表」留存於世,這是慧超法師與仙游寺的淵源。

慧超法師就像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呂,兩人都在唐朝功成名就。所以難怪李釗兄說唐朝在長安就有10萬外國人,畢竟哪裡能取得人生成功,人們自然就會趨向哪裡。

離亭不遠,就是黑河,水面波瀾不驚,猶如一面鏡子,倒映出山巒起伏。據說西安人喝的飲用水都是黑河水,這可得保護好了。

這裡還有一個舊一點的仙游寺,可惜僧人關門吃飯,我們不得而入,於是就離開這裡去參觀仙游寺博物館。

博物館裡書法、碑刻數不勝數,但我對書法無感,都是匆匆而過。

這裡最有名的是舍利子,1998年8月,法王塔在搬遷過程中,發現了吳道子畫碑、舍利等珍貴文物,地宮中發現的舍利被稱為「隋仁壽舍利」。

我們確實看到了舍利子,左側的玻璃球有三顆舍利子,是一位高僧的舍利;右側的玻璃球有十顆舍利子,據說還是釋迦牟尼的舍利。

偉大的宗教總是教導人們不要偶像崇拜。比如基督教的十誡要求人們不可拜偶像,佛教亦是如此,《金剛經》就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那麼這些舍利的存在,是不是人行邪道?是不是人們在拜偶像?

在大秦寺和那位師傅聊「生死事大」時,師傅提起《楞嚴經》中的幾句經文3,主要意思就是世界上一切都是虛幻,五蘊皆空,要去尋求真實。

我問師傅:什麼是真?

師傅說:自心是真。

說得真棒,重要的是自己的心境流轉,其他外在的事物都是夢幻泡影,恰如《金剛經》所言: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三、清涼古寺

到清涼古寺停車場,首先看到的就是空曠的土地上一尊白色的地藏菩薩像。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這是地藏王菩薩的宏大誓願,但以他名字命名的《地藏菩薩本願經》卻有偽經的嫌疑。

從前有個朋友讀此經,給自己帶來了很深的痛苦。所以我開始看這部經的時候,是帶著一種批判的視角去看。

在我看來,這部經創造痛苦讓人恐懼是江湖抬門檻之術,先創造痛苦、再消災解難解決痛苦的一條龍服務,是很容易騙人錢財了。

於是我對這部經就產生了一股敵意。

後來看動畫片《一人之下》,肖自然超度死去的陳朵,念了一段《地藏菩薩本願經》,令我敵意漸消:

已關注

關注

重播分享贊

關閉

觀看更多

更多

正在加載

正在加載

退出全屏

視頻加載失敗,請刷新頁面再試

刷新

視頻詳情

竇文濤曾在《鏘鏘三人行》舉例說:人死之後肯定是去天堂,所有人都去天堂。因為人間就是地獄。就是說六道輪迴,其實就是在我們這個人世里,全部都能看得到。有些人真的是生活在地獄裡,但是你不知道。北京上海有的人過得就是天人的生活,可是實際上今天就是還有人一年才吃三次肉的啊,活著就已經竭盡全力了。

人間就是地獄,如魚游網,將是長流,脫入暫出,又復遭網,所以地藏菩薩就在人間,調伏著剛強眾生。

轉過停車場,就是清涼古寺的正門,這裡古樸典雅,莊嚴肅穆,有隋唐之風,正如大門背後的對聯所言:

佛門凈土演真諦;

隋寺莊嚴證禪心。

我們去時清涼古寺正在裝修,想到我在閒逛,此地的工人們在勞作受苦,父母也在陝北勞作受苦,心情頓時難受。

這裡的大雄寶殿也是三尊三世佛,左右兩邊有十八羅漢護法。令人不解的是,清涼古寺應該是漢傳佛教,但是我在十八羅漢下面發現有一些微型藏傳佛教塑像,不知是什麼原因。

出大殿左側,有佛龕供奉一尊面燃大士,頂生二角、青面獠牙,瘦骨嶙峋,呈兇惡像。前段時間在翠華山接聖台也看到了面燃大士,只是當時不知道是哪位神仙。

據說面燃大士的形象一方面是源自《妙法蓮華經》中,觀音大士「應以鬼王身得度者即現鬼王身而為說法」,是觀音大士教化餓鬼界眾生的需要而產生;另一方面是警惕人們不宜動貪愛及慳吝想,以免墮入餓鬼心識,成為「面燃」的眷屬。

說起佛教故事,其實是想到人間故事,鬼道眾生都有觀音菩薩化身面燃大士照顧,那麼人世間每一個人的需要,都能得到很好照顧嗎?

什麼時候,人們可以不那麼辛苦?

四、長安

道無常名,聖無常體,隨方設教,密濟群生。

這句話出自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是唐太宗貞觀十二年七月下詔允許景教在唐朝傳教時所說。

這十六個字,可以看到唐朝對各種信仰的包容。當景教徒遭受羅馬人和阿拉伯人的逼迫,不遠萬里一路向東,尋找一個信仰自由的地方,是唐朝接納了他們。

那時的長安恢宏大度,儒釋道並存,景教、祆教、摩尼教也可以自由地信仰。

而現在,如果想了解道教,那就去湘子廟、八仙庵、都城隍廟;想了解清真寺,那就去回民街的大皮院、小皮院;想了解藏傳佛教,那就去廣仁寺;想了解天主教,那就去五星街天主教南堂;想了解佛教,那就更多了,大興善寺、香積寺、牛頭禪寺等佛教六大祖庭都在西安呢。

這樣的長安,怎能不令人嚮往?

PS:

1.如果粗說起來,佛教是婆羅門教的「異端」,基督教是猶太教的「異端」。很多時候,沒有異端,就沒有發展和突破。

2.有關尊崇父母,我舉個例子做個對比:綏德合龍山上,真武大帝的宮殿後面,也給他父母建了一座聖父聖母宮,真是一人得道,全家當仙。

3.師傅講的應該是《楞嚴經》中的一段話,可惜我基本沒怎麼讀這部經,所以不清楚他到底說了那幾句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136484f65c5a39244060f45e4ad58da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