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不能隨便吃?醫生提醒:這3種人儘量少吃,很多人不知道,吃粽子也有禁忌

2024-06-10     家有妙招姐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而粽子則是這個傳統節日的標誌性食品了。在端午節這天,家家戶戶的餐桌上都能看到粽子的身影,它不僅僅是一種美食,更是承載著深厚文化內涵。雖然說粽子香糯可口,粽香濃郁,讓人垂涎三尺。但吃粽子也是有講究的,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食用,尤其是有以下三種情況的人,應儘量少吃粽子,以免給身體帶來不必要的負擔。那到底是哪三種人呢?下面就跟著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不適合吃粽子的人群

1,消化系統較弱的人。

我們都知道,粽子就是由糯米為主要原料,然後根據口味加入或甜或鹹的餡料,再用粽葉包裹而成的。然而,糯米的粘性強,不容易消化,對於胃動力不足、胃酸分泌較少的人來說,吃粽子就會加重胃腸負擔,導致消化不良、腹脹等問題。記得去年的端午,我鄰居家的阿婆,就是因為多吃了粽子,導致消化不良、腹脹,肚子疼了半天,最後還不得不去醫院。因此,消化系統較弱的人,就最好少吃或不吃粽子,以免造成身體不適。

,2,糖尿病患者。

糯米其實是屬於一種高糖食品,每100克糯米中的含糖量達到15%以上,而且糯米食後在小腸內會快速吸收,導致血糖急劇升高,血糖反應非常高。而糖尿病患者就要避免攝入過多的高糖食物。所以,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那麼就最好不要吃粽子了。尤其是一些粽子中還會加入豆沙、紅棗等含糖量較高的餡料,這使得粽子的熱量和糖分就更高了。糖尿病患者如果過量食用粽子,可能會導致血糖升高,不利於病情控制。

3,減肥人群。

很多女性朋友為了夏天穿上美美的裙子,就會抓緊時間減肥。然而,正在減肥的朋友,那麼也不適合吃粽子了。因為糯米不僅富含糖分,其熱量也相當可觀。據營養學數據顯示,每100克糯米所蘊含的能量高達348千卡。當糯米中的糖分進入我們的身體後,它們會迅速轉化為葡萄糖,進而又轉化為脂肪,悄然在身體內部堆積,無形中成為了減肥路上的絆腳石。而且糯米吃了之後還會增加食慾,使人產生飢餓感,導致食量增加,明顯不利於減肥。

二:吃粽子的注意事項

除了以上三種人群要儘量不吃粽子,我們在吃粽子的時候,也是有幾點注意事項的:

1,不要吃太快。粽子雖然美味,但卻不要吃太快,尤其是剛出鍋的粽子,這個時候非常的燙,再加上糯米的黏性強,吃太快的話,就會燙傷口腔和食道。而且吃太快,還容易噎住。

2,夾生的粽子不要吃。由於包粽子的糯米以及餡料都是生的,而且還被粽葉緊緊的包裹住,這樣就導致粽子非常難煮熟。要是發現粽子中間還是夾生的情況時,我們就不要吃了。這種夾生的粽子不僅口感不好,而且還會對我們的腸胃造成負擔。

3,不要一次吃太多。一些特殊人群最好不吃粽子,而我們在吃粽子時,也要適量。因為粽子相對較難消化,一次吃太多,就會給腸胃帶來不小的負擔,可能導致消化不良、腹脹等問題。特別是老年人、兒童,過量食用粽子更容易引發身體不適。

三:保存粽子的方法

由於粽子的製作工序繁瑣,所以很多家庭在包粽子時,一次就會包比較多,然後留著慢慢享用。但保存粽子卻有一定的技巧。如果就是直接放冰箱冷凍,就會導致粽子的口感變差,不如現包時軟糯。其實在把粽子放冰箱冷凍保存時,我們就要多加一步。方法很簡單,我們只需要先將粽子放在淡鹽水中浸泡五分鐘,然後用保鮮膜將每個粽子都包裹起來。

接著,再將粽子用保鮮袋裝好,並將袋口紮緊放冰箱冷凍室就可以了。經過淡鹽水的浸泡,就可以消滅粽子表面的一些細菌之類的,而我們用保鮮膜將粽子包裹起來,它就能避免粽子水分的流失,還能防止串味。我們將粽子處理一下再放冰箱保存,就能保存很長時間,粽子依然保持原有的口感和風味。如果今天的文章對您有幫助,那就點一個關注,點一個贊,感謝您的支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13635faac10a8f24378178a357e39f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