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換LOGO了,藏著這些新動向丨氪金·行業觀察

2024-01-19   36氪

原標題:支付寶換LOGO了,藏著這些新動向丨氪金·行業觀察

一張小小海報,連接起了街頭小店和AI世界。

「大馬弄鹵腸我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讓每隻雞都香噴噴地走過我這一『糟』」......杭州大馬弄貼滿了風格鮮明的海報,年輕化的語言、活潑的色彩和小弄堂的「煙火氣」形成了鮮明對比。

這些海報均是由支付寶的AI技術製作而成,和傳統的廣告設計動輒幾百、上千的費用相比,AI技術可幫小商家至少省500元的廣告牌費用。目前,已有113萬小商家利用支付寶AI創意海報為自己打工。

小商家選擇用AI技術讓門頭換新顏,支付寶的品牌最近也換了新模樣。

1月19日,支付寶推出全新的品牌Logo。據支付寶官微表示,新標識以「開放、科技、溫暖」為理念進行設計,以此升級其品牌形象。

AI技術不再遙不可及,飛入人間去服務芸芸眾生;近一年動作頻頻、重投科技的支付寶,也選擇用Logo升級的方式,來傳遞新的發展理念和方向。

兩種不同意義的「海報」,既折射出科技時代的變遷,也反映了國民APP支付寶的身份更加多樣化。

01. 支付寶有了新改變

支付寶的品牌升級透露出一個信息——「國民APP」支付寶將繼續多元化之路。

無處不在的支付寶,如今已擁有10 億用戶、8 億月活,是毋庸置疑的流量巨頭。

一組數據證明支付寶是如何與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的:每3個中國人就有一個用支付寶出行;超一半中國家庭通過手機辦事繳費;全國31個省份都在支付寶上線「網上辦事大廳」;1300個城市「滴一下」就能乘公交車......

雖然已覆蓋了絕大多數網際網路人口的規模,如何拉長人均使用時長卻一直是支付寶想要解決的難題。為此,支付寶一直在B端商業化與C端內容化的「兩條腿走路」上苦下功夫。

以螞蟻森林、螞蟻莊園為代表,支付寶類「遊戲+公益」的模式已經發展成熟,基於此,支付寶不斷推出新產品,持續拉近著和年輕用戶的距離。

據平台數據顯示:過去一年,每月有超200萬人上支付寶打卡;年輕人在小荷包許下了超2000萬個攢錢小目標;每月數千萬人在支付寶閱讀聽書或回收舊物;近1500萬人和朋友共同撫養小雞......萬事打卡、極簡社交等成為年輕人的生活主張。

同時,為了服務好平台上的8 千萬商家,支付寶在 2023 年共投入超100億資金資源,支持服務商共建數字化解決方案。

具體來看,支付寶推出數字推廣平台「燈火」,全新升級小程序、商家群、芝麻等產品,持續完善平台商業開放生態;開放20餘項平台技術,推動超1億人成為數字火炬手,並助力亞運打造史上首個開幕式數字點火、首個一站式數字觀賽平台等「五個首創」。

支付寶官方表示,伴隨著品牌煥新,將繼續助力服務業數字化升級,探索數字化技術創新,為億萬商家與消費者提供更便捷普惠的服務。

作為一個超級APP,支付寶承載了無數人的生活,服務無數生活里的大小事,「討好」用戶被刻在了基因里,這樣的心思從此次支付寶Logo 更新也能窺見一二。

支付寶新Logo 去掉了外框與文字,僅保留最具辨識度的「支」字標識,整體的線條更流暢現代,並引入立體光,增加通透感和流動感。

對於這樣的改變,支付寶官方微信的闡釋是:「希望新的『支』字如水一般,持續傳遞信任、親切、溫暖的感受。」

強調「如水」,凸顯出支付寶想做的,不僅是像水一樣無處不在,還得像水一樣缺之不可。換句話說,在完成量變的基礎上,繼續質變效應,實現平台流量價值最大化。

02. Logo小變樣,企業大邁步

近20年來支付寶進行了多次Logo更新,每一次支付寶Logo 更新,既是企業步履不停的見證,也是網際網路變遷的時代註腳。

距離上一次支付寶Logo升級已過去了 4 年,最新Logo不僅是外形的更新,更傳遞出其「生態更開放、科技更創新、服務更溫暖」的發展新目標。

回顧支付寶Logo 的變化史不難發現,無論細節怎麼調,大的趨勢一直是逐步極簡化,契合了網際網路時代萬事越來越追求速度和效率的步調。

在PC時代,支付寶強調的是功能性和安全性,工具屬性較為明顯。

2004年成立開始,支付寶初期幾個Logo都包含了「支付安全」字樣或「盾牌標識」。在電子支付被普遍接受後,2010年起,支付寶的Logo中開始寫有「知託付」字樣。

隨著智慧型手機開始普及,網絡購物進一步增長、二維碼支付大規模投入商用,支付寶開始向一款超級APP邁進。

2013年2月,支付寶推出了「支付寶錢包」,並將「支付寶錢包」和「支付寶」分為兩個品牌進行,這年年底支付寶的手機用戶超過 3 億。

由於手機支付普及帶來的聚集效應,支付寶上開始誕生更多理財及生活的產品:2013 年餘額寶的推出,掀起了網際網路金融的浪潮;2014 年,支付寶首次實現電子醫療挂號,又在便民服務上邁出了一大步。

2015 年7 月,支付寶Logo留下了深刻的智慧型手機時代烙印。「支付寶錢包」和「支付寶」兩個品牌合二為一,藍色的「支」字符號正式成為支付寶全新的品牌LOGO,整個服務的各種標識及形象也全面轉向藍色系。

伴隨新Logo的發布,新版支付寶還增加了親情帳戶、借條、群帳戶等一系列生活服務功能。新的支付寶,開始從移動支付走向全景式的場景平台。

不論是 2015 年的芝麻分、2016 年的螞蟻森林,還是2018 年的小程序,都是沿著這條路徑,讓支付寶的生態變得越來越豐富。

直到2020年,支付寶Logo使用了近5年的淺藍色,調整為更鮮艷的亮藍色,從沉穩可靠到明快,背後則是支付寶邁向全球最大的數字生活開放平台的轉型。

逐步趨於極簡化的設計背後,折射的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快速發展,以及支付寶在網際網路的快節奏里不斷找準定位的過程。

正如支付寶的口號2020 年從「支付就用支付寶」調整為「生活好 支付寶」,用戶對支付寶的期待不再只是掃碼、轉帳那麼簡單,而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打開支付寶,自己的生活能不能更便捷,更有趣,更有價值?

03. 最新Logo的變化,意味著什麼?

一個客觀事實是,隨著智慧型手機增長見頂,在一個人口達14 億的國度,擁有 10 億用戶的支付寶,吃「粗放式增長」的紅利的階段已經過去了。

新Logo強調「如水」,也證明支付寶未來的方向,將更專注於精耕細作自己手裡的巨型流量池。最明顯的一點是,支付寶的生態變得更加開放了。

支付寶App上的小程序數量已經有將近400萬個。除了大家熟悉的麥當勞、肯德基、星巴克,美團、京東等均已入駐,網友甚至調侃支付寶「集齊了大半個後廠村」。

網際網路「拆牆」走向互聯互通趨勢下,目前,支付寶生態聚集了1.2萬服務商、450萬開發者,活躍服務商過去一年增長了103%。截至2023年8月,支付寶活躍小程序規模同比增長119%,商家小程序GMV同比增長達79%。

有觀點認為:「支付寶流量池像一座金礦,總是挖總是有驚喜。」從業層面看,「流量生意」仍是重點。

為了盤活流量寶藏,支付寶還開展了直播、短視頻等「網紅業務」。除了吃喝玩樂之外,支付寶用戶對投資的偏好也在直播中被再度證實——2023年5月,老廟黃金幾場直播用戶新增將近20萬,領券領了1.4萬張,實際全天消費2100萬左右。

同時,支付寶還在不斷豐富科技「武器庫」,用硬實力說話。尤其是在AI時代,不主動擁抱就意味著被淘汰。

支付寶的AI商業化沒有眼高於頂,而是從自己的業務中長出枝蔓,目的是讓用戶的生活更

更方便,讓普通小店也能享受AI紅利。

除了文章開頭的AI海報,還有一個典型案例就是支付寶的「數字人」。

支付寶曾參與推出亞運數字火炬手、數字健康人「安診兒」等。支付寶通過自研Web3D互動引擎,承載了史上首個億級數字火炬手活動,創造了亞運史上的經典時刻;能全流程陪伴患者就醫的陪診「安診兒」,則展示了支付寶AI和大眾日常生活的零距離。

此前,支付寶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數字人的商業落地方向有三:

一是作為用戶分身。可以引導用戶參與線上場景互動,探索一些線下難以完成的體驗,比如亞運火炬傳遞;

二是與生成式內容結合。低成本實現高質量的視頻製作,比如數字人演員、數字人主播,替代真人完成線上引流等;

三是代表服務供給方形象。通過學習標準化的流程,以數字員工的模式服務客戶,比如「安診兒」。

從投入的方向來看,支付寶對「生態更開放、科技更創新、服務更溫暖」的追求體現在了方方面面。

走向開放的網際網路平台,支付寶要面對就是一個更加龐雜的市場。和金融這種具有「主場優勢」的業務相比,產品更新、服務更好才能吸引並留下用戶,這條路無疑更加堅艱辛漫長。

支付寶要面臨的挑戰確實很多——如何在支付和金融之外,創造「第二增長曲線」;如何讓10億流量發揮其商業價值,為商家的生意添磚加瓦;如何提供更多的優質內容與更創新的產品,讓用戶的打開頻率和停留時長得到提升。

正如誰也說不清AI大模型落地的終極形態是什麼,但仍能吸引無數人、資本和注意力的湧入。而變化與創新,一直是網際網路最讓人喜歡的地方。

對於支付寶來說,通往開放的網際網路平台之路也是這樣,但只要釐清自己的任務主線是像水一樣融入萬物、服務生活,這條路就不會偏離正確的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