懿德皇后蕭觀音:成也後族,敗也後族,死於家族內卷的契丹才女

2023-12-23     聃者徐史也

原標題:懿德皇后蕭觀音:成也後族,敗也後族,死於家族內卷的契丹才女

蕭觀音是遼道宗耶律洪基的第一任妻子,契丹國知名的才女皇后,出身顯貴,知書達理,又是皇太子之母,這樣德言容功都讓人無可挑剔的皇后,卻被耶律乙辛用偷情和艷詩扳倒,甚至禍及子媳,實在是令人嘆息。

很多人都以為是耶律乙辛野心勃勃,想謀朝篡位,所以才敢朝皇后、太子下手,這樣想,實在是太抬舉窮迭剌的兒子乙辛君了,其實,蕭觀音之死,只不過是因為她們蕭氏後族勢力的內卷而已。

01,幼年喪父的後族才女

宣懿皇后蕭觀音(1040-1075),出身應天太后述律平、法天太后蕭耨斤和宗天太后蕭撻里家族,她的父親是蕭耨斤的五弟、蕭撻里的五叔蕭孝惠(蕭孝忠),她的母親是遼聖宗與蕭耨斤的次女、遼興宗的胞妹秦越國大長公主耶律槊古。

沒錯,蕭觀音的父母仍然是舅甥婚,所以說,蕭觀音不但是遼聖宗耶律隆緒和法天太后蕭耨斤的外孫女,還是蕭耨斤的親侄女,契丹貴族喜歡搞近親結婚,輩分已經混亂到沒法算。

可能會有讀者說,不對不對,《遼史》明明記載蕭觀音是欽哀皇后弟樞密使蕭惠之女,你怎麼說是蕭孝惠之女?他倆是一個人嗎?

蕭惠和蕭孝惠不是一個人,關於他倆的辨析,可以看猴格的舊文耶律槊古篇,《遼史》的錯漏是眾所周知的,根據已出土的《蕭知行墓誌》、《秦國太妃墓誌》、《蕭德恭墓誌》等,足以證明蕭觀音是蕭耨斤五弟、尚槊古公主的蕭孝惠(蕭孝忠)之女,而不是蕭耨斤族弟、尚岩母堇公主的蕭惠(蕭管寧)之女。

就在遼興宗重熙九年(1040)五月的端午夜,「姿容冠絕、工詩、善談論、自製歌詞、尤善琵琶」的蕭觀音出生。

關於蕭觀音的出生地,學界多認為她生於她母親槊古公主的頭下州懿州,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員、契丹字解讀權威專家劉鳳翥zhu,還為古懿州城用契丹字寫下「遼國懿州千春萬秋,宣懿皇后誕生地」。

但是,猴格對此還是有點小疑惑,根據蕭觀音父親蕭孝惠的履歷,他在重熙七年(1038)出任東京留守,直到十二年(1043)正月除北院樞密使、封楚王,也就是說,蕭觀音出生之時,他們一家人應該在東京吧?

槊古公主的頭下州懿州,始建於太平三年(1023)槊古嫁給舅舅蕭孝惠之際,初名慶懿軍,後改名廣順軍,此時的懿州可是隸屬上京道的,要到槊古去世後、在清寧七年(1061)才被蕭觀音獻給朝廷,始軍號寧昌,改隸東京道。

所以,嫁雞隨雞的槊古公主,也該跟著舅舅丈夫去東京任職吧?總不能夫妻兩地分居吧?是以,蕭觀音不就應該生於東京嗎?為什麼大家卻一致認為蕭觀音生於上京道的懿州呢?難道是蕭孝惠拋卻公務一直呆在上京道的懿州陪老婆?迷惑臉。

再說蕭觀音,自幼聰慧的小姑娘其實很不幸,在虛齡4歲的時候,重熙十二年(1043)七月初一,父親蕭孝惠就病逝了,童年的蕭觀音就和未過而立的母親槊古公主,生活在封地懿州。

據學者考證,當時的懿州經濟比較發達,人口也比較稠密,是契丹等北方少數民族遊牧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匯地,而蕭觀音的母親槊古公主,又是一位「姿質秀麗,禮法自將」的賢德閨閣女,所以,不管是生活環境,還是家庭氛圍,蕭觀音都受到良好的漢文化薰陶,讓她成長為具有很高文化素養的才女。

02,因勢弱得立皇后

重熙二十二年(1053),14歲的蕭觀音,被舅舅遼興宗耶律宗真許配給皇子、22歲的燕趙國王耶律洪基。

蕭觀音和耶律洪基的婚姻,堪稱契丹近親聯姻的集大成者,這小兩口最少有三層關係,洪基是蕭觀音的表侄子兼堂外甥兼親表哥,蕭觀音則是洪基的表姑兼堂姨媽兼親表妹,抹一把汗。

此時的皇子洪基,不但是天下兵馬大元帥、知惕隱事,還兼知北南院樞密使事,雖然沒有皇太子的頭銜,但已經是板上釘釘的皇儲,所以,蕭觀音也是未來的大遼皇后。

遼興宗為何給兒子娶一個喪父女呢?其實原因很簡單,深受外戚之害的興宗,為了兒子不再受後族的遏制,才為兒子聘娶寡居妹妹的獨生女。

眾所周知,身為元妃的蕭耨斤因為生了興宗,才耀武揚威起來,還提攜娘家飛黃騰達,超越承天太后蕭燕燕娘家,成為契丹大遼最顯赫的外戚家族。

蕭耨斤有五個兄弟,老大蕭孝穆,老二蕭孝先,老三蕭孝誠,老四蕭孝友,老五蕭孝惠,五兄弟在興宗即位之初,自然是擰成一股繩的支持大外甥。

但是,隨著蕭耨斤臨朝稱制,凌駕在皇權之上後,母子感情迅速惡化,隨即在重熙三年(1034)五月發生廢立事件,蕭耨斤聯合二哥蕭孝先,想廢黜大兒子興宗,另立小兒子重元,但被重元揭發,興宗先發制人把老娘流放到慶陵。(參見舊文重元篇)

親政的興宗並不能改變諸舅滿朝的局面,迫於舅舅家的壓力,興宗不得不在重熙八年(1039)七月,把老娘迎接回朝,繼續沒完沒了的母子之爭。

興宗想傳位給兒子洪基,蕭耨斤卻逼大兒子傳位給小兒子皇太弟重元,為了耶律家的皇權不旁落,興宗是苦苦支撐,隨著皇子洪基的年齡增長,興宗終於找到分化娘舅家的辦法。

蕭耨斤當初為了鞏固娘家勢力,把承天系的皇后蕭三ju廢掉,另立大哥蕭孝穆的女兒、生了皇子洪基的蕭撻里為後。

好了,現在洪基長大了,身為洪基外公、舅舅家、本來就偏向興宗的蕭孝穆一系,自然要選擇支持更親近的皇子洪基,不可能再去支持皇太弟重元。

蕭氏五兄弟之間開始出現裂縫,興宗又見縫插針,越發倚重大舅舅兼老婆娘家的孝穆系,那可是兒子的立身之本。

但老二蕭孝先卻和妹妹蕭耨斤是蛇鼠一窩的鐵桿,堅決支持太弟重元,蕭耨斤又為重元迎娶老三蕭孝誠的閨女,蕭孝誠自然要支持好女婿。

老四蕭孝友一支表面是支持興宗父子,但在暗中還是支持重元的,興宗父子並不知道四舅舅一支是兩面三刀,直到後來重元之亂時,孝友父子才暴露出來。

老五蕭孝惠和大哥蕭孝穆一樣,屬於比較正直的人,本身就有點偏向興宗,雖然蕭孝惠早亡,但槊古公主還在,迎娶他的閨女,自然就把代表蕭氏五房的勢力拉攏過來。

況且,蕭孝惠這一支在兄弟中也比較單薄,只有蕭觀音和蕭阿速姊妹倆,興宗會覺得,即便將來蕭觀音生下皇子,娘家人丁不旺,也不會再讓孫子受外家的欺凌。

所以,興宗就為兒子洪基聘娶才貌雙全的蕭觀音為妻,這樣,在明面上,蕭氏五房就有孝穆系、孝友系、孝惠系三支倒向皇權。

03,從恩愛無比到漸行漸遠

重熙二十四年(1055),遼興宗駕崩,年僅40歲,遺詔讓24歲的皇子洪基即位,是為遼道宗。

沒等皇太弟重元從失落和打擊中恢復過來,雞賊的道宗就尊小叔叔為皇太叔,表示對叔叔的尊崇,又在十二月,冊立16歲的妻子蕭觀音為皇后。

清寧二年(1056)十一月,25歲的道宗上尊號天佑皇帝,給17歲的小妻子上尊號懿德皇后,讓她成為繼地皇后述律平、齊天皇后蕭菩薩哥、崇聖皇后蕭撻里之後的、大遼第四位有尊號的皇后。

清寧時代是蕭觀音和道宗夫妻情深的時期,在這十年里,蕭觀音先後生下耶律撒葛只、耶律糺里、耶律特里、耶律浚三女一子四個孩子,感情好得跟蜜裡調油似的。

清寧二年(1056)八月,他們在永州附近秋捺缽,夫妻一起狩獵,蕭觀音留下崇智尚勇的《伏虎詩》,被丈夫夸為女中才子,更是獲得椒房專寵,她的尊號就在當年十一月尊上的。

清寧三年(1057)八月,道宗獻《君臣同志華夷同風》給太后蕭撻里,18歲的蕭觀音應制和五律詩一首,對仗工整,內容莊重,深得道宗和太后的喜愛。

清寧四年(1058),19歲的蕭觀音生下皇子耶律浚,更為夫妻感情錦上添花。

清寧九年(1063)七月,24歲的蕭觀音,和32歲的道宗夫妻同心,共同面對皇太叔耶律重元發動的灤河之變並贏得勝利。

經過重元之亂後,重元父子死於非命,支持他的同黨也多半覆滅,其中蕭氏三房孝誠系、四房孝友系損失慘重。

蹦躂最厲害的蕭孝友兒子蕭胡睹,被滅門絕嗣;身為重元岳家的孝誠系也受到重創,蟄伏起來夾著尾巴做人;興宗朝最活躍的二房蕭孝先則因為死得早,兒孫不爭氣,反而沒有受到波及。

經過三十年的明爭暗鬥,道宗終於實現老父親的夙願,讓皇族戰勝後族,使自己的皇位變得穩固,隨著叔父重元之死,敏感多疑沒有安全感的道宗,也總算能睡個好覺。

但是,因為追隨重元叛亂的成員,有不少皇族近親和後族權貴,也讓道宗對皇族、後族成員完全失去信任,他的敏感多疑反而更嚴重了。

最初一幅賢君模樣的道宗,也因為皇權的穩固,卸下昔日的偽裝,性格中的缺陷開始暴露無遺,直接受影響的就是曾情深義厚的夫妻感情,如果說清寧十年是他們夫妻同心協力對外的十年,那咸雍十年,就是夫妻從親密到疏離漸行漸遠的十年。

蕭觀音的父母都具有很高的文化修養,她本人更是沉醉漢文化,她立志要當一名賢后,輔佐聖君丈夫共創太平盛世,所以,經常勸諫道宗得失。

而狩獵無度只想坐享太平的道宗,對以高標準要求自己的妻子則越來越厭煩,他和其父興宗一樣,本質上只是個附庸風雅的人,對漢文化的喜歡不過是流於表面,並不是蕭觀音那樣發自肺腑的喜歡。

更何況,道宗對做一個虛心納諫、行為自律的賢君沒興趣,蕭觀音越勸諫,道宗越反感,夫妻之間最初的美好感情,最終在時間中被消耗殆盡。

遭受丈夫冷落的蕭觀音心中自是苦悶難過,因而做《回心院》十首抒發心情,還把《回心院》譜寫成曲,讓人演唱,但是,難度很大的曲譜,唯有漢人樂手趙惟一能夠演奏,趙惟一在音樂上的天分,讓文藝女青年蕭觀音不禁對他另眼相看,正是這一點,最終給蕭觀音母子招致禍端。

04,因艷情詩和偷情案被賜死

咸雍元年(1065)正月初一,道宗加上尊號,把清寧十一年改為咸雍元年,進行大赦,並冊立8歲的獨子梁王耶律浚為皇太子,內外官賜級有差。

正月三十,道宗還特別規定,以後每次正旦、重午、冬至,群臣都要上表向東宮稱賀,以示對唯一愛子的重視。

大概在咸雍九年(1073)左右,16歲的皇太子大婚,道宗給兒子選擇備受打壓的蕭氏三房孝誠系的小三房、蕭知微(契丹名:蕭術哲)之女蕭骨浴為妻子。

大康元年(1075)閏四月,太子妃蕭骨浴生皇孫耶律延禧,這一年,太子耶律浚18歲,道宗44歲,蕭觀音才36歲,就榮升祖母了。

喜獲金孫的道宗很開心,特意厚賜太子妃的親屬,並賞賜東宮僚屬爵有差,到了六月,又下詔讓太子耶律浚領北南院樞密使事,總領朝政。

太子浚被父皇委以重任開始總領朝政,讓一個人很不高興,這個人就是自從重元之亂後崛起的寒門子、北院樞密使耶律乙辛。

聰明人乙辛能夠崛起,是建立在道宗對世家貴族不信任、以及道宗本人昏聵懶政的基礎上,他一邊媚順道宗,鞏固帝寵,一邊結黨營私,排斥異己,在咸雍年間是勢震中外,堪稱大遼第一首輔。

護食的乙辛不甘心大權被太子分走,為了自己的權勢和地位,不惜製造懿德皇后蕭觀音偷情案和太子浚謀逆案,把堂堂大遼皇后和皇太子先後扳倒。

乙辛有個情人叫清子,是教坊朱頂鶴的妻子,清子的姐姐單登,原是皇太叔重元家的樂婢,因為善箏和琵琶得保性命,被沒入宮中。

雖然單登的水平遠不及蕭觀音,但也經常被道宗傳召彈箏,蕭觀音為道宗的安全著想,就勸諫道宗把逆賊家婢女的單登安置到外宮別院。

單登認為是皇后阻擋了她的升騰路,因而對蕭觀音非常怨恨,乙辛通過清子,讓單登尋找蕭觀音的錯處,單登就對妹妹說皇后和伶官趙惟一私通偷情。

乙辛覺得空口無憑一下錘不死皇后,就命他人作十香艷詞,讓單登夾帶進宮,哄騙蕭觀音說是宋國皇后的作品,如果由善書法的遼國皇后書寫一遍,就可以號稱二絕。

蕭觀音信以為真,就手書一遍,完了還即興創作一首《懷古詩》,單登得手就傳給妹妹清子交給乙辛,乙辛讓單登和朱頂鶴出面舉報伶官趙惟一私通懿德皇后,證據就是十香詞和懷古詩。

大康元年(1075)十月二十三,乙辛向道宗密奏《懿德皇后私伶官疏》,大體意思就是:

早在咸雍六年(1070)九月,道宗駕幸木葉山時,伶官趙惟一公然聲稱懿德皇后有旨召他入見彈箏,兩人暗中私通,後來皇后又寫《十香詞》賞賜趙惟一,他們偷情的醜事被單登發現,單登害怕事發牽連她,就勸諫皇后,反被皇后貶斥到外直。單登把這件事告訴妹夫朱頂鶴,兩人思慮再三,如果不揭發皇后偷情的事,一旦事發肯定逃不脫株連之罪,還不如戴罪立功,所以才勇敢的出來揭發皇后。

道宗聞言大怒,隨即召蕭觀音詰問,蕭觀音被突如其來的禍事弄懵了,哭著申辯說:臣妾身為一國皇后,已經處在婦人地位的頂峰,況且還生了太子,最近又喜獲大孫子,兒女滿堂的我怎麼會去作「淫奔失行之人」的醜事呢?

憤怒的道宗把《十香詞》摔倒蕭觀音臉上,儘管蕭觀音陳述事件原委,但他一句也聽不進去,反而以鐵骨朵擊打蕭觀音,幾乎把妻子當場打死。

接下來,道宗命乙辛和參知政事張孝傑負責處置此案,張孝傑可是乙辛的鐵桿死黨,案子落到他倆手中,倒霉的蕭觀音是插翅也難飛,果不其然,在酷刑之下,趙惟一和高長命被屈打成招,遂成大獄。

儘管樞密副使蕭惟信勸諫道宗,不能以叛賊家奴婢的舉報去動搖一國之母的地位,心生猶豫的道宗,在張孝傑的挑唆下,又被《懷古詩》中包含趙惟一的姓名激起怒氣。

十一月初三,才升級祖母半年的懿德皇后蕭觀音,被心目中的賢君丈夫道宗賜死,絕望的蕭觀音書寫一首《絕命詞》,淒涼的自縊而死,怒氣未消的道宗命人把皇后的裸屍送歸娘家,涉案的趙惟一、高長命也被誅殺,並籍沒其家。

大康三年(1077)六月初一,太子浚被舉報謀逆,杖責後囚禁東宮,六月初八,被廢為庶人囚禁上京,十一月,耶律乙辛派人謀殺太子浚夫妻。

05,蕭觀音之死的深層原因

出身寒微且沒有根基的耶律乙辛,為何敢把皇后、太子拉下馬?難道真的是因為權欲薰心?他怎麼敢朝皇帝的唯一獨子及其母下手呢?

其實,如果沒有來自外戚蕭氏後族拋來的媚眼,寒門子弟耶律乙辛是絕對不會輕舉妄動的,也就是說,蕭觀音母子的倒台,不過是娘家勢力的內卷而已。

因為興宗、道宗父子幾十年的不懈努力,孝穆系忠直的蕭知足(契丹名:阿剌)被道宗賜死;孝先系子孫碌碌無為;孝誠系因為捲入重元之亂而謹小慎微;孝友系因是重元之亂主犯而滅門。

唯有孝惠系,因為出了懿德皇后蕭觀音,以及皇太子耶律浚而獨領風騷,儼然後族領袖一般的存在。孝誠系的小三房蕭知微一支,因為女兒蕭骨浴成為太子妃,並生下皇孫耶律延禧,也是肉眼能看到的未來可期。

這兩支的昌盛,自然讓曾經連續擔任欽愛家族家主、現在陷入門庭衰落的孝穆系眼紅,尤其是蕭知足的二兒子、駙馬都尉蕭德良(契丹名:余里也,尚興宗女鄭國公主斡里太)、五兒子駙馬都尉蕭德讓(契丹名:蕭霞末,尚道宗長女魏國公主撒葛只),對自家地位的衰落都是心有不甘。

對後族來說,要想家門昌盛,必須有皇后和太子,不然就只能坐視他人享受榮光,如果把孝惠系的蕭觀音母子扳倒,換上孝穆系的女孩,那麼,孝穆系就會重新崛起,恢復曾經的榮耀。

於是,覬覦後位和太子位的孝穆系主力蕭德良和蕭德讓兄弟,就和不甘心被太子分權的首輔耶律乙辛一拍即合,建立起倒後聯盟。

其實,出身顯貴的蕭德良也曾經是耶律乙辛防範打壓的對象,早在咸雍二年(1066)十二月,乙辛忌憚北府宰相蕭知微(太子岳父),就誣告蕭知微與護衛蕭忽古謀害他,蕭德良也被牽連其中,因為這件事,蕭知微罷相出鎮順義軍,蕭德良也出鎮寧遠軍。

心術不正的蕭德良通過誣告案,意識到耶律乙辛在道宗面前的地位和能量,就轉過頭投靠乙辛,「揣乙辛意,傾心事之」,成為鐵桿乙辛黨,在乙辛的舉薦下出任國舅詳穩。

大康元年(1075)十一月,孝惠系的蕭觀音被賜死,後位就騰出來,經過乙辛和蕭德良的運作,大康二年(1076)六月二十三,道宗冊立蕭德良的侄女、蕭德溫(契丹名:別里剌)的長女蕭坦思為皇后。

後位再次落到孝穆系,因此,蕭坦思早死的父親祗候郎君蕭德溫被追封趙王,叔父西北路招討使、駙馬都尉蕭德良封遼西郡王,五叔漢人行宮都部署、駙馬都尉蕭德讓封柳城郡王。

蕭德良還把小侄女、蕭坦思的妹妹蕭斡特懶,嫁給耶律乙辛的兒子耶律綏也,和乙辛也成為親家。

隨後,乙辛又在大康三年(1077)剷除太子耶律浚夫妻,為蕭坦思生子做準備。但諷刺的是,蕭坦思入宮幾年都沒有生育,一個沒有兒子的皇后會有什麼下場?蕭菩薩哥、蕭三都是前車之鑑。

為了打破僵局,蕭德良利用契丹人都迷信的「姐妹共夫利於生子」的說法,把蕭坦思已經嫁給耶律綏也、連生幾個兒子的妹妹蕭斡特懶推薦給道宗。

昏聵的道宗就命斡特懶和丈夫離婚進宮,但仍舊沒有生出一男半女,可見,問題不在蕭氏姐妹,而是沉溺酒色的道宗不行了。

眼看侄女們生子無望,蕭德良和乙辛的目光投向北平郡王耶律淳,耶律淳是興宗的孫子、道宗的侄子、宋魏國王耶律弘本(契丹名:和魯斡)的兒子,同時也是蕭德良三弟蕭德恭的女婿。

蕭德恭的女兒姚哥娘子是耶律淳的正妃,他的兒子蕭瑩,則迎娶耶律淳的姐妹鄭國公主,身為皇弟的耶律弘本又長期擔任南京留守,是道宗朝勢力最大的親王(參見舊文弘本篇)。

因此,乙辛向道宗舉薦皇侄耶律淳為皇嗣,群臣沒人敢反對,只有北院宣徽使蕭兀納和夷離堇蕭陶隗反對,他們勸道宗立孫子耶律延禧。

在有直系子孫的情況下,沒幾個人會願意把皇位傳給侄子,眼看生不齣兒子的道宗,也只得聽從忠臣的建議,把目光投向唯一的孫子耶律延禧,並為了繼承人的未來,開始疏離、打壓孝穆系和乙辛,為延禧即位清理障礙。

就這樣,費盡心機的蕭德良儘管扳倒了皇后和太子,卻因為侄女沒有生齣兒子,還是沒有取得最後的勝利,這也是蕭觀音母子的運氣吧。試想,如果蕭坦思姐妹真的生齣兒子,那蕭觀音母子就真的沒有翻身的餘地了。

06,猴格說

才女蕭觀音,其實擱現代就是一愛搞小資情調的女文青,她出身顯貴,不愁吃喝,人又聰明,善詩詞書畫,還精通音律,才思敏捷,同時,也不畏懼騎射,這樣一個能文能武、英姿颯爽的女性,當然有資本清高了。

最關鍵的是,人家還有崇高的志向——立志當輔佐聖君的賢后,蕭觀音這樣的好閨女,嫁給耶律洪基那樣的貨,其實真有點埋汰,她如果沒有嫁給道宗,坐擁老娘的頭下州,有錢又有勢,或許能活成秦晉國妃那樣的傳奇女性。

忽然發覺,契丹的傳奇女子真的也挺多的呀,這大概就是因為契丹女性地位,比同時期的中原女性高點的緣故吧!

不過,蕭觀音的缺陷也很明顯,她警覺性太差了,對於單登,既然擔心她成為女豫讓,為何不遣的遠遠的?還留她在外院,不是給自己挖坑嗎?這也是她自幼生活在單純的環境導致的性格吧,忠直有餘,心術不足。

話說,道宗洪基也是可笑,蕭觀音在少年時就嫁給他,為他生了四個孩子,兩人做了二十餘年夫妻,有從少年到中年的情意,但在所謂的男性尊嚴面前,居然如此不堪一擊,可見,帝王之猜忌心理有多麼嚴重,至親至近如相濡以沫的妻子,都不相信,試問,他還能相信誰?

出身後族的蕭觀音,因為家庭,註定要和皇家糾纏不休,真可謂成也後族,敗也後族,最後還死於家族的傾軋之下,實在是令人嘆息。

就是這樣。

圖片純屬亂入勿究,來自網絡侵刪。世系表猴格所制。

參考資料:康鵬《遼道宗朝懿德後案鉤沉》、蔡美彪《遼代後族與遼季后妃三案》、張志勇《大遼皇后蕭觀音冤獄的多維視角研究》、余蔚《遼代懿州考》、《焚椒錄》、《遼史》、《契丹國志》等

透過表象尋找歷史真相,以史為論,訴說個人見解,謝絕脫離人文環境的過度解讀和陰謀論。有喜歡遼夏金元以及宗廟遷祧、後宮八卦的朋友可以關注猴格。

相關連結:

斜眼駙馬蕭胡睹:出身顯貴,結巴又毒舌,兩尚公主,因謀反滅門

坑媽娃耶律重元:從皇太弟到皇太叔,得隴復望蜀,兵變失敗自殺

耶律槊古:蕭燕燕孫女,童婚嫁舅舅,建頭下軍州,女兒是蕭觀音

皇太叔祖耶律弘本:被遼道宗信任,受天祚帝尊崇,兒子建立北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0f0921d316a0ada9c32a8fa265d97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