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甄嬛傳》里的雍正也不例外。
本文通過三個小細節論證,雍正是個「專一」的男人。
細節一,給甄嬛送藥。
皇后和安陵容給富察貴人挖坑,甄嬛背鍋,脖子不小心被貓抓傷。
甄嬛在雍正面前撒嬌,說她現在丑得很。
雍正直接說,有傷療傷,咱有太醫。
雍正是個實幹派,事後果然讓人送來很多藥。
這個細節證明雍正言出必行,也說明他確實很關心甄嬛的顏值。
細節二,告訴安陵容,女子容色最重要。
後來,甄嬛小產,和雍正鬧彆扭。安陵容藉機上位,成為雍正的新寵。
兩人的對話值得分析。
安陵容提到甄嬛脖頸的傷沒有留下什麼疤痕,雍正說,「那就好,女子容色最重要。」
這說明雍正的審美標準,靈魂再有趣,也不如好看的皮囊。
對雍正來說,最好的女子一定是貌美、聰明(又不能太聰明)又聽話的人。甄嬛是貌美聰明不聽話,因此她在小產後遭到雍正冷落。
細節三,宣稱心慈則貌美。
第72集,雍正廢后,皇后說她希望讓雍正看到純元皇后衰敗的容顏。
大家來看看雍正的回答 ,依舊強調在強調美貌。
「心慈則貌美「的本意是善良之人,即便長得不好看,看著也是美麗的。
雍正引用「心慈則貌美」強調的是善良對美貌的加持,而不是說他認為善良的女子最可愛。
有一個事實是,純元皇容色傾城。她能得到雍正皇帝的喜愛,美貌才是主要原因,善良在他的審美體系中,始終只是次要因素。
顏控,並非雍正的原罪,薄情寡義才是。
在一個男女不平等的封建社會,薄情寡義才是雍正的必然。《甄嬛傳》真把雍正這種人當作佳偶良配,就淪為《步步驚心》那種速朽的古偶了。
《甄嬛傳》的高級是,它拍出了一個帝王應有的工具理性,和必然的薄情寡義。
他不懂得愛,也不配得到愛。
後宮遵循的潛規則是,年老色衰的嬪妃位高權重,比如端妃、敬妃、齊妃,她們有政治權力,缺少情感權力。年輕貌美的嬪妃才能成為寵妃,享有較高的情感權力,政治權力較弱。
這也體現了雍正的工具理性。能造娃的,只要不是曹貴人那種心機女,就能讓她位高權重,不能造娃的,就逐漸過氣。
因此,寵妃好當,過氣的機率也非常高,比如富察貴人,比如余貴人,比如祺嬪,比如安陵容,比如沈眉莊等等。
皇帝擁有充分的性自由,他可以擁有源源不斷的青春貌美的肉體,不必單戀一枝花。
整部《甄嬛傳》中,能在年老色衰之前,將情感權力轉變成政治權力的人,只有華妃和甄嬛(皇帝對宜修的感情很淺)。
然而,雍正始終提防年羹堯功高震主,為了自己的皇位,他沒有給華妃想要的愛情。
而甄嬛也被雍正傷害,她認識到,她愛的男人配不上她的愛。
向雍正要真愛,比讓老闆兌現大餅難多了。
我說,雍正才是《甄嬛傳》里最「專一」的男人,原因是後宮嬪妃再多,他的審美標準始終不變,只愛寵幸年輕漂亮的小姑娘。
這,也是男性的擇偶本能。
演化心理學有個讓人信服的觀點,「任何普遍的心理機制之所以以它目前的形式存在,是因為它一直有利於人類解決過去的生存和繁殖問題。」
對男性來說,顏值始終是婚配市場上地位極高的參考因素,因為顏值高低是基因優劣的主要參考。
古人講男才女貌,說的是男方有才華,有穩定的變現手段,經濟基礎好。女人長得美,高顏值的人,更可能攜帶優質健康的遺傳基因。
雍正喜歡年輕貌美的小姑娘,因為這些群體有更健康的遺傳基因,生育能力也更強。
只有這些人,才更可能解決困擾他多年的生育困境。
《甄嬛傳》第一集,太后就對雍正說,「你的孩子太少了,端妃,敬妃年齡都大了,需要多納些嬪妃。」
雍正想要繁衍子嗣,能和年輕貌美的女性生兒育女,才是他的最優解。
有研究發現,腰臀比0.7的年輕女性,更容易得到男性的青睞(甚至比大胸的吸引力更強),這是因為這種身體帶有特定比例的雌二醇和黃體酮混合激素。雌二醇意味著生殖能力更強,這種身材的人要比缺少曲線美的女性更容易受孕,身體也更健康(以上內容源自羅蘭·米勒,《親密關係》)。
以胖為美通常是食物短缺時才有的風氣,細腰翹臀才是恆古不變,最性感的存在。
就本能來說,沒有人喜歡肥胖的身材。
諸葛亮喜歡黃月英,愛的不是她的丑,而是她的性格魅力能讓人忽略她的顏值。
不可否認,肥胖的人也能受歡迎,但受歡迎的從來不是肥胖,而是ta身上有讓人忽略肥胖的魅力。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賈玲,她受歡迎是因為幽默,而不是肉多。
「如果有男人告訴你,即便你變得再胖,我對你的愛一如既往」。
這種人要麼是超越本能的聖人,要麼是謊言連篇的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