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匆匆,小雪已去,大雪已來。每年公曆12月7日左右,太陽到達黃經255度時,即為「大雪」節氣。
大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一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三個節氣。大雪標誌著仲冬時節正式開始,節氣的特點是氣溫顯著下降、降水量增多。
大雪三候
中國古人將大雪分為三候:一候鶡鴠不鳴;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是說此時因天氣寒冷,寒號鳥也不再鳴叫了;此時是陰氣最盛,所謂盛極而衰,陽氣已有所萌動,老虎開始有求偶行為;「荔」為馬蘭草即馬蘭花,據說也能感受到陽氣的萌動而抽出新芽。
大雪習俗
自製腌肉
南京有「小雪腌菜,大雪腌肉」的習俗。將大鹽加八角、桂皮、花椒、白糖等入鍋炒熟,塗抹在魚、禽肉內外,再放進缸內,用石頭壓住,半月後取出將腌出的滷汁加水燒開,一層層放入晾乾的禽畜肉,碼在缸內腌制十天。取出後掛晾曬乾,以迎接新年。
觀賞封河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北方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自然景觀,南方也有「雪花飛舞,漫天銀色」的迷人圖畫。大雪節氣,河裡的冰都凍住了,人們可以盡情地滑冰嬉戲。
喝紅薯粥
大雪以後氣溫逐漸變冷,人們屋裡屋外都十分注意保暖,紛紛穿上冬裝,防止受凍,出現凍瘡。魯北民間有「碌碡頂了門,光喝紅黏粥」的說法,意思是天冷不再串門,只在家喝暖乎乎的紅薯粥度日。紅薯粥香甜可口,有健脾養胃,還是一種很好的減肥食品。
大雪養生
大雪是「進補」的好時節,素有「冬天進補,開春打虎」的說法。冬天進補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促進新陳代謝,使畏寒的現象得到改善。冬天進補還能調節體內的物質代謝,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於體內,有助於體內陽氣的升發,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
避寒就溫防冬病
隨著大雪節氣的來臨,氣溫水平明顯下降,頭頸部、肩背部、胸腹部、足部這幾個部位最容易受到寒邪侵襲,更應重點加強防護。
頭為「諸陽之會」,頭部靠近心臟,血流量大,向外散發熱量也多。頭部受寒人體熱量散失更多,陽氣受損明顯,容易出現頭痛、頭暈、耳痛、鼻塞、流涕等風寒上犯、清竅受邪症狀。因此建議大家密切關注天氣變化,根據需要提前準備好帽子、圍巾、披肩、長襪、風衣、外套等禦寒衣物,及時添衣保暖。
溫潤滋養強體質
由於氣溫較低,陽氣受遏,人體抗寒能力下降,可適當補充一些諸如牛肉、羊肉、雞肉、蝦等溫熱食物來抵禦寒冷。
不過冬天乾燥,在處理此類偏於溫熱的食材時,應儘量避免爆炒或油炸等烹調方法,也不宜放入過多辛燥香料進行調味。否則,在氣候乾燥的冬天食用就像一堆乾草瞬間著火,極容易出現上火長痘、口舌生瘡、咽喉疼痛、便秘出血等燥熱陰傷、邪熱傷絡的症狀。
製圖/桂穎
大雪已至,冬來無恙
拾一縷陽光,存一份美好
願每一個寒冷的日子裡
都有溫暖相伴!
出品:《小康》影視中心
監製:張晴、龔紫陌
策劃:李旭穎
視頻製作:詹佳褀
海報製作:桂穎
編輯:武金洋
校對:王芳
審核:田苑淯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