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新書速覽 | 數字化診斷:二十世紀美國的醫學、思想和機器
最近,海外有哪些值得關注的人文社科類新書出版呢?一起來查收這份書單吧!
1
《消除種族隔離的熔爐:對教育平等的不確定探索》(The Crucible of Desegregation:The Uncertain Search for Educational Equality)
R. 謝普·梅爾尼克(R. Shep Melnick)著,芝加哥大學出版社,2023年5月
1954年,美國最高法院作出了「布朗訴教育委員會案」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裁決。這項裁決確立了在沒有種族隔離的學校上學是公民的一項國家憲法權利。然而,美國最高法院從來沒有對「消除種族隔離」提供明確的定義,也沒有為如何評估種族隔離制定出明確的框架。作者研究了從1954年到21世紀初聯邦政府消除種族隔離政策的演變,並將法律分析與高等院校教育相結合。作者指出,多年來含糊不清、前後不一的法院判決使下級法院的法官們無所適從,被迫在各種高度緊張的政治和教育背景下適用相互矛盾的最高法院判例。因此,取消種族隔離政策一直無法從一而終。儘管下級法院的法官們在眾多政策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最高法院政策的不斷變化讓下級法院難以分析政策的有效性。在消除種族隔離方面,法院的裁決一直以來存在著分歧,這些分歧反過來困擾著教育政策。
2
《數字化診斷:二十世紀美國的醫學、思想和機器》(Digitizing Diagnosis:Medicine, Minds, and Machines in Twentieth-Century America)
安德魯·S. 萊伊(Andrew S. Lea)著,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出版社,2023年7月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由醫生、工程師、數學家和哲學家組成的跨學科團隊就開始探索將一種新的數位技術應用於醫學中最核心和最棘手的任務之一:診斷。在本書中,作者研究了將數位技術應用於醫學領域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爭論和變革。作者對醫學中的數字世界進行了分析,探索了在醫學診斷中,計算機模型是如何重新配置病人、疾病和醫生的。作者認為,關於如何將計算機應用於診斷問題的討論,是由人們對醫學推理的性質、疾病的定義及醫生和病人身份的關注所激發的。在試圖將診斷數字化的過程中,這些跨學科的研究小組還面臨著基本的道德和哲學問題:醫生應該如何對疾病進行分類?人類能否理解並信任機器不透明的決策過程?計算機系統如何規避或形成偏見?隨著醫療算法越來越深入地融入臨床護理,研究人員、臨床醫生和護理人員今天仍在努力解決這些問題。
3
《為什麼——問題背後的哲學》(Why? The Philosophy Behind the Question)
菲利普·亨曼(Philippe Hunema)著,史丹福大學出版社,2023年7月
三角龍為什麼會有角?為什麼會發生第一次世界大戰?為什麼羅密歐會愛上朱麗葉?最重要的是,為什麼要問「為什麼」?通過對這些問題的分析,作者描述了「為什麼」的不同含義,以及這些含義如何以及是否應該被混合在一起。作者指出,「為什麼」有三個基本含義:一個事件的原因,一個信念的原因,以及我做什麼的原因。這些含義中的每一個反過來都影響著我們如何對待科學、歷史、心理學和形上學等一系列學科中的知識。作者在書中提供了一場當代哲學思想之旅,從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到笛卡爾和斯賓諾莎,再到伊莉莎白·安斯科姆和露絲·米利肯。作者指出,對「為什麼」這個問題的任何計量都存在局限性,這就是理性本身的局限性和目的。作者挑戰了康德所說的「對形上學的自然需要」,指出人們對「為什麼」的追求是一種本能,即使我們知道不可能有明確的答案。
4
《兒童的算法權利和保護措施》(Algorithmic Rights and Protections for Children)
伊藤瑞子(Mizuko Ito)等編,麻省理工大學出版社,2023年7月
全世界每三個網際網路用戶中就有一個是兒童,而兒童在網上看到的和經歷的東西越來越多地被算法所左右。儘管對兒童權利的保護是數字隱私、安全和網際網路管理討論的中心,但目前主導性的在線平台在構建時並未考慮到兒童的需求和利益。在本書中,作者專注於理解不同兒童與算法、數字數據和平台之間不斷變化的關係,並就利益相關者如何以支持兒童機構和保護他們免受傷害的方式塑造這些關係進行了分析。作者對人工智慧機器人、與編程相關的教育項目、兒童對數字隱私和人工智慧的看法,以及與教育技術相關的一系列問題進行了探討,並結合了教學設計師、社會工作者和家長的不同觀點,通過深入研究社交媒體、數字遊戲和教育繼續相關內容,旨在為兒童創造一個更加平等的數字童年。
5
《全球化對國民經濟核算計量的挑戰》(Challenges of Globalization in the Measurement of National Accounts)
納迪姆·艾哈邁德(Nadim Ahmad)編,芝加哥大學出版社,2023年7月
過去30年來,全球供應鏈和其他生產安排的複雜性大幅增加,這對國民經濟核算計量的一些傳統衡量方法提出了挑戰,同時也對國內生產總值和生產力的傳統計算方法提出了挑戰。在本書中,作者研究了不同國家、不同行業的跨國商業活動,並評估了這些活動對經濟計量的影響。作者探討了全球供應鏈如何使傳統貿易統計的解釋複雜化,以及新的測量技術如何能提供有關全球生產安排的信息,並研究了無形資本在全球生產中的作用,包括無要素商品生產商的產出和全球化世界中的研發計量問題。此外,作者還探討了通過改進數據收集和分析以及更新計量標準來提高國民帳戶質量的潛在途徑,對全球化、生產供應鏈、公司財務監管和經濟計量等方面進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
6
《大陸幣:美國革命是如何用紙幣融資的》(The Continental Dollar:How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Was Financed with Paper Money)
法利·格拉布(Farley Grubb)著,芝加哥大學出版社,2023年7月
本書梳理了剛剛起步的美國如何為其第一場戰爭買單。作者顛覆了人們對美國發展的普遍看法,即美國印製了跨殖民地的貨幣「大陸幣」,並以此作為早期的法定貨幣。這種貨幣不與黃金等商品的價值掛鉤,而是與法律權威掛鉤。作者指出,美國所印製的貨幣並不是法定貨幣,而是一種「零息債券」——這是一種完全不同的貨幣種類,不能與法定貨幣混為一談。由於債券的償付被推到了未來,導致貨幣的價值下降,因此在革命戰爭正式結束的前幾年大陸幣的生存能力就被扼殺了。作者借鑑了幾十年研究中對十八世紀貨幣記錄的詳細歷史,對美國早期貨幣體系進行了回溯,同時也為未來幾十年對貨幣的展望提供了分析基礎。
(毛心怡/編譯)
文章為社會科學報「思想工坊」融媒體原創出品,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866期第7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本期責編:王立堯
拓展閱讀
海外新書速覽 | 關係就是一切:大學生豐富人際關係教育指南
海外新書速覽 | 未來的護理:傳感器、人工智慧和醫學的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