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有三寶:其中一種與北京烤鴨齊名,供皇室享用

2022-08-24     適應生活

原標題:江蘇有三寶:其中一種與北京烤鴨齊名,供皇室享用

在世人眼裡,江蘇有兩大特徵。

一是經濟發達。作為長江三角洲的核心地區之一,江蘇不但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居全國第一,下轄13個地級市全部進入全國百強。

二是物產豐富。作為江南繁華富庶之地,江蘇境內的名優特產琳琅滿目,涵蓋人們的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而且極具地方特色,彰顯吳韻漢風。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江蘇的「三寶」。它們是:咸板鴨,鎮江醋,蘇繡工藝天下著。

首先來看咸板鴨。

咸板鴨即著名的南京板鴨。南京是六朝古都,南京板鴨有著悠久的歷史。據清朝時期編撰的《玄武湖志》介紹:「板鴨始於六朝,當時兩軍對壘,作戰激烈,無暇顧及飯食,便炊米煮鴨,用荷葉裹之,以為軍糧,稱荷葉裹鴨。」

這說明,南京板鴨最初是以軍糧的方式登上歷史舞台。不得不說,六朝時候的軍人,伙食開得好啊。

明朝時期,朱元璋最初定都於南京。當時南京老百姓很喜歡吃南京板鴨,有民謠說:「古書院,琉璃塔,玄色緞子,咸板鴨。」受這種風氣的影響,明朝皇室也紛紛吃上了南京板鴨。明成祖朱棣遷都到北京後,將製作板鴨的高手帶到了北京,逐漸形成了享譽中外的北京烤鴨。從那時候開始,南京板鴨就與北京烤鴨齊名。

清朝時期,南京的地方官員將最好的南京烤鴨送到京城,供皇室享用。於是,南京板鴨成為了「貢鴨」。

再來看鎮江醋。

鎮江是江蘇下轄的一個地級市,是長江三角洲重要的港口、風景旅遊城市。在古代,鎮江河汊縱橫,土地肥沃,盛產盛產大米、大麥、小麥、小雜糧等糧油產品,這是鎮江香醋出現的資源條件。

鎮江香醋屬於米醋,由當地優質糯米為原料,水源則采自號稱「天下第一泉」的中泠泉水。由此釀造的醋具有「色、香、酸、醇、濃」5大特色,具體而言就是:色澤清亮、醋香濃郁、酸味柔和、風味純正、色濃而味鮮。

醋是中國各大菜系必不可少的調味品,因此全國不少地方都有獨具特色的醋,比如山西老陳醋、四川保寧醋、天津獨流老醋等。鎮江所產的醋與上述幾種名醋相比,特色就在於瀰漫出一股獨特的香氣,因而得名。

鎮江香醋已經融入鎮江人的生命。當鎮江吃貨因為工作或者學習的原因,久居外地時,所帶行囊里必然有一瓶鎮江香醋。「外地沒有醋嗎?」面對這樣的疑問,他們笑而不語。他們帶的不是醋,是對家鄉揮之不去的思念啊。

最後是蘇繡。

清朝時期,中國有四大名繡,即「蘇繡、湘繡、粵繡、蜀繡」,蘇繡為四大名繡之首。

蘇繡發源於蘇州吳縣一帶,距今已有2000年歷史。後來,蘇繡流傳到無錫、常州、揚州、宿遷、東台等地。這是因為,江蘇氣候溫和,土壤肥沃,蠶桑產業非常發達,生產上佳的絲綢。蘇繡正是在這一背景中出現的。

到了明清時期,蘇繡的製作工藝有了較大提升,趨於成熟,出現了不少堪稱藝術品的佳作。

1904年,適逢慈禧太后70大壽,蘇州著名繡女沈雲芝精心製作了《八仙上壽圖》等4幅蘇繡作品,敬獻給慈禧太后。慈禧太后見後,愛不釋手,大加讚賞,親筆書寫了「壽」「福」兩字,分別送給沈雲芝和她的丈夫余覺。後來,沈雲芝改名為沈壽,余覺改名為余福。

上世紀20年代,西方博物館紛紛購進和收藏蘇繡作品,蘇繡達到鼎盛階段。不料,受戰亂的影響,蘇繡一度衰落。

如今,蘇繡作品進入拍賣市場。2012年5月,在華辰春拍會上,一幅現代蘇繡作品《百駿圖》以166.75萬元成交。在那以後,中國收藏界有了「藏金不如藏繡」的說法。

【參考資料:《南京板鴨》《鎮江香醋》《蘇繡》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0c833c6a363fa87752ad7d0aa6fd2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