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歲的榮樂園,沒有給川菜丟臉

2022-03-23     成都Big榜

原標題:111歲的榮樂園,沒有給川菜丟臉

洞子口張老二涼粉起摞地賣,甜水麵的拽實與辣醬拉扯;宮廷糕點永遠絡繹不絕,經典與情懷各占一半;龍抄手與鍾水餃並駕齊驅,藉由千年古剎繼續生長發光。

與文殊院一牆之隔的都市禪林,也是無數中華老字號的原點。

這一期的百年老店上新,我們踏進了文殊院對面的「榮樂園」。

名字都聽過,位置都知道,年齡比我爺爺還大,但幾乎從未邁進去過。本地人,哪個沒事去吃那個,都是賣給遊客的。

到底那些老牌的川菜館子,如今還值不值得成都人吃。

大榜的新系列「差點點100歲」繼續更新中……

1995年海爾兄弟橫空出世,為了探索自然秘境環遊世界,1911年藍門三兄弟正式自立門戶,關於「榮樂園」的故事就此開始——

脫穎而出,迅速躥升至鼎盛時期,改革開放後第一個在國外掛牌營業的川菜,1980年美國紐約「榮樂園」的名聯寫下一句,「榮祖榮先四季色香調羹鼎,樂山樂水八珍美味協陰陽」。

容光煥發看起來直奔百年老店,而後又在掌聲鮮花中銷聲匿跡。

因為市政改造,騾馬市總店停業,1997年重新在人民中路捲土重來,2004年又在蓮桂南路曇花一現……

負責人告訴記者,「成都現在沒有了「榮樂園」」,以為真的要和「榮樂園」告別,轉身又改頭換面出現在了文殊院。

青石板老街,一面很長的綠瓦紅牆,茂林修竹與之呼應點綴。

夾在文殊院與文殊坊之間,是一條寬闊乾淨又清新雅致的巷子。字畫玉石鱗次櫛比,穿著漢服的姑娘看著錦鯉,門口的阿姨討論著素齋,而「榮樂園」伴著蓋碗茶香掩面靜待。

店面前身是陳麻婆豆腐,2020年重新打造,掛上「榮樂園」。

改良後的「榮樂園」試圖還原過去的輝煌,享的是臨溪觀園,品的是珍饈美饌。

不止是吃飯,也有一種文化底蘊躍然紙上,要知道從前的牆上掛的都是名流大家的書畫,字畫一周一換,一個月不重樣。

但在高端精緻之餘,也開了一個平價大眾的窗口「榮樂小廚」。

「榮樂小廚」是大堂,多以卡座小聚為主,翻台率很快。人沒有完全坐下,一壺苦蕎茶就上座,菜單省去了翻頁的儀式,一張紙一支筆直接勾。

簡單快捷實惠,但不是平替,「兩邊的廚師都一樣」。

我們也選在交界點的角落坐下,蹭著高檔園林的一隅欣賞風景。

在調性上看得出來「榮樂園」在妥協,用古風的方正線條打底,也嘗試使用雲朵吊燈與磨砂玻璃與時俱進,想要歷久彌新。

但是在菜品上依然沒有跟風,幾乎都是有名有姓的古法川菜。涼菜間的罈子與調料整齊列位,白案也忙不更迭,小吃薈萃。

質感是三十年前的質感,但味道是否還有生命力,上菜。

菜單尚未脫手,夫妻肺片就從一群腦殼上從天而降,沒有砸到頭。

牛肉與牛肚一層一疊碼好,紅油與芝麻橙光剔透又香氣四溢。作為一道開胃菜,一點不讓人失望,牛肉薄脆緊實滷味若隱若現。

主要是捨得用料,淋上調汁,就是一整個混合風味,涼爽。

吃完第一片,筷子不自覺想拈第二片,運氣好咬到牛筋才過癮。

第三片的時候,@赫赫 抬來了一提米飯,被提醒點了油油飯,但此刻無法回頭,「少吃一點米飯,等會再吃油油飯」。

跟到第二個涼菜上桌,油麥菜。

油麥菜被黃瓜薄片捆起來,十個不大不小的油麥菜疊羅漢。口感非常友好,蜻蜓點水蘸一下麻醬,不擔心到處滴落。

麻醬濃郁醇香,也比較絲滑,綠色心情,用來解膩很合適。

因為肝腰合炒的奪門而入,一桌人很現實的迅速拋棄了油麥菜。

看起來質樸低調無煙,但是一放進嘴裡有點燙口,@門牙 說,「應該是數了哈數炒的」,剛好鎖住血水,嫩脆滑一應俱全。

木耳又軟又脆,遺憾是腰花少了點,但偶爾的筍片是春夜喜雨。

下飯利器接踵而至,水煮牛肉是@彭主任 口中的不能錯過系列。

平時吃水煮牛肉壓力很大,比較重口味,全是大片又瘦的干肉,但這一道完全改變了印象。

香辣是真的香辣,牛肉切片不是特別大,不柴,原材料新鮮又滑嫩,肉眼可見海椒麵巴在肉片上,油湯混合黏連融合。

既可以刺激味蕾,但又有水煮的滋潤,完全無壓。

好評是沒有豆芽,墊底用的是鳳尾,口感是一種冷鍋串串的感覺。好吃,就連服務員來收空盤子,也要連忙用筷子在裡面撈一撈看還有沒有。

在鍋巴肉片與茄餅中糾結,後來選擇了茄餅,事實證明沒錯。

魚香茄餅,一勺澆上去沒有回頭路,醬汁慢慢滲透進炸過的麵皮里完全入味,三分酥脆四分鬆軟五分自然而然,成了。

吃一口是驚艷,吃三口些許有點膩,甜口多了一點,也許酸一點會好一些。不過絲毫不影響@阿康 對茄餅的愛,微波爐叮熱,晚上不用再吃飯了。

主菜里的宮保雞丁與咸燒白稍微有點遜色,可能是套餐里配的。

宮保雞丁就是無功無過,咸燒白的肉倒是切得不厚,肉偏瘦可以下口,但是差一口氣,「沒有蒸得很耙」,冬菜又過軟。

但是好看,作為桌子上的面子還是要得。

兩道麵食倒是可圈可點,油糕與鍋貼。

方塊油糕就是外酥里糯,熱乎乎的一掰開奶黃又乾淨的米就很有食慾。一點點咸,加一點點麻,火候剛好,焦香合適。

鍋貼也不錯,白菜餡,有一點回甜。干香,但是湯汁又鎖在裡面,咬一口就爆汁,@蓓蓓 的手機上全是水油點子。

油油飯是@蓓蓓 的最愛,「好吃好吃好吃」,就是沒有別的形容詞。

表面上用醬油拉花,碗底又用豬油加持,感覺就是臘肉的油熬化了的,配上透亮的米粒,一道原始又是童年記憶的川味拌飯不過如此。

加點泡蘿蔔絕了。

一桌子菜多到根本不給圓子湯一點縫隙。

圓子不是標準的圓,「應該是用勺子挖的」,很像外婆家做的,湯底的蔬菜豐富,木耳黃花豆芽,就很像鑲碗的湯。

喝一口也不全是番茄味,圓子與蔬菜全部混合在一體,原始的味道。

一邊等到開票,一邊被收碗的嬢嬢表揚,「你們吃得還算乾淨」。

嬢嬢表示大堂不需要排隊,「但是節假日人多,一般要翻三次台」,如果需要包廂務必提前預定,「那邊生意更好」。

老買主經常光顧,「看到都要跟我打招呼」,招待遊客也不會給川菜丟臉。

口味總體來說豐富多變,吃完也沒有負擔,算是不辣的川菜體系。

嬢嬢說,「來文殊院吃素的多,但也有很多人,在香園喝了茶之後踏門進來」,有的人衝著招牌,更多的人用腳投票。

一生撲朔迷離又跌宕起伏的「榮樂園」就像牆頭探出來的白色繡球,稀有又特立獨行,路過的人都會被吸引,但這一次的花期又能有多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0c3bd4e800595c39c084bc3e39a43a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