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研學游」有哪些新趨勢?如何避坑?

2024-06-29     光明網

隨著暑假到來,各大旅遊平台、旅行社紛紛上新「研學游」產品,從博物館發現之旅到探索自然親子活動,再到海外遊學項目,今年全國各地「研學游」熱度繼續攀升。

然而,「研學游」熱度也需要一些冷思考。從歷史情況來看,「研學游」景區人山人海,排隊「遙遙無期」,展覽館聽講跟學變成「席地而坐打遊戲」的現象頻繁出現,部分文旅場館和研學機構資源供給不足、優質服務欠缺等問題不斷暴露。頻繁有家長反應,自己孩子參加的「研學游」「只游不學」。

今年「研學游」市場狀況如何?還有哪些旅遊目的地成為「研學游」的熱門打卡地?「研學游」套路多,如何避坑?

「研學游」形式多樣

自然科普、勞動教育類「研學游」受熱捧

位於雲南昆明的石林世界地質公園素有「天下第一奇觀」和「石林博物館」美譽。依託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和獨特的喀斯特地貌奇觀,以及生物多樣性、民族文化等優勢資源,這裡的研學課程和實踐活動,在暑期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學生們在研學過程中親身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了解喀斯特地貌的形成過程,探索地球的神奇奧秘。

一位研學同學張茹焱表示,在這裡可以了解到課本上沒有的東西,讓自己的知識體系更加完善。比如她在「刀山火海」景區看到豎直向上的石頭,隨之就了解到這是因為雨水長期溶蝕形成的。

從主題公園到博物館,從歷史文化街區到旅遊景區,近年來「研學游」越來越受到家長的熱捧,也深受孩子們的喜愛。「研學游」的形式也越來越多樣,比如有些地方積極探索「文化+教育+旅遊」新業態,還有一些地方積極開發本地市場資源。「研學游」發展至今,早已不局限於傳統的歷史文化領域,而是涵蓋藝術、體育、創意、農業等不同領域。

山西省大同市雲州區的一個農場,來自山西大同西韓嶺學校的學生們正參與黃花移植、採摘等過程,體驗花草紙、黃花潤唇膏的製作流程。

有學生表示,自己體驗到了許多平常生活中體驗不到的事情,比如造紙、做蛋糕、植物拓印等,可以開拓自己的眼界。

這家農場依託黃花特色資源,開設了以科普教育、自然教育、勞動教育、生活美育、德體共育為基礎的實踐課程體系。孩子們可以在這裡探索自然奧秘,體驗改良土壤、有機種植、生態制肥等過程。

農場研學老師趙景琪表示,現在已經進入旅遊旺季,農場每天要接待1000人左右的研學團,研學老師們會設置黃花相關的精品課程。除了這些,農場還會設置一些不同的美育勞動,以及科普、科研方面的課程。

暑期「研學游」熱度持續攀升

「親子游」 「課本游」成新熱點

某旅行票務平台公共事務部總監陳理楠介紹,今年暑期除了傳統「研學游」,拖家帶口的「親子研學游」也越來越受到歡迎。

親子用戶是暑期旅遊的絕對主力,國內游的親子用戶占比達到48%,出境游親子用戶占比達到52%;

「親子研學游」產品同比去年增長了近七成左右,價格和去年基本持平;

北京、上海、四川、內蒙、寧夏、貴州、雲南、新疆等地,都是國內熱門遊學目的地,目前部分熱門線路已經售罄。

除此之外,陳理楠還表示,今年暑假還有不少學生選擇來一次畢業「研學游」,跟著好友和同學開啟一次「課本游」,飽覽祖國大好河山。

對此,陳理楠所在的網際網路平台定製了一種「課本游」的旅行產品,6月環比5月的意向訂單增長103%,其中6年級課文《草原》和4年級課文《五彩池》所展示的目的地是最受歡迎的。

暑期「00後」整體的遊學訂單,同比增長超過5成,占比提升0.3個百分點。預計7月錄取通知書發放之後,許多准大學生也將到北京、上海、廣州、武漢和西安等高校集中城市「踩點游」。

消保委提示:「研學游」亂象多

要正確看待研學作用 謹慎選擇研學機構

第三方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研學市場規模1469億元,預計到2026年,市場規模將達到2422億元。「研學游」市場擴大的背後,研學旅行機構數量激增,推行的產品也五花八門,同時暴露出不少問題。

一直以來,總有家長反映,「研學行程設計不合理,孩子被動成為特種兵」「名校深度游變成校門口合影」等問題。更離譜的是,最近有機構假借「支教研學團」「公益項目」的名義,違法收取高額團費,完全背離了研學初衷。

江蘇省消保委此前發布的研學旅行消費調查報告顯示,研學旅行存在一些問題,比如:

「游而不學」,研學效果不達預期;

質價不符,部分商家涉嫌虛假宣傳;

安全保障不夠,出行食宿存在隱憂;

師資存疑,導師行為有待規範等。

對此,消保委組織發布研學旅遊消費提示:要選擇正規經營、資質齊全的研學機構,仔細閱讀合同,關注重要條款。正確看待研學作用,理性適度消費,要保留消費憑證,依法積極維權。

總台記者王逸群 陳鴻燕 陳政 賀威通 山西台記者杜佳梁

來源:中央廣電總台中國之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0a9942a9556c04343ddfa3bd884e317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