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澎湃新聞又被大獎「認證」!

2023-07-18     平原公子

原標題:恭喜,澎湃新聞又被大獎「認證」!

恭喜,澎湃新聞又被大獎「認證」!

恭喜澎湃新聞,他們旗下的媒體又獲獎了。

上月,亞洲出版業協會「2023年度卓越新聞獎」獲獎名單公布。澎湃新聞旗下的英文媒體「第六聲」(Sixth Tone)獲得大豐收,摘得4項卓越獎、2項榮譽獎和2項入圍獎。

簡單科普一下,這個「亞洲出版協會」,1982年成立,從1999年開始每年頒發「卓越新聞獎」以表彰「那些常常在困難和危險的環境下創作新聞的人」,以「促進亞太地區的言論自由」.......被西方新聞記者圈稱作「亞洲的普利茲獎」。

「第六聲」,是澎湃新聞在2016年創建的英文媒體,號稱「內容定位於日常中國,基於西方用戶習慣講述中國故事.......目標是成為英文世界了解中國社會變遷的第一入口」。

有意思的是——這個「第六聲」,幾乎年年可以獲得「亞洲出版協會」的「卓越新聞獎」。

舉個例子,澎湃新聞2022年自己就發文慶祝過——「2022年度卓越新聞獎」獲獎名單公布,第六聲英文作品《一位女性的求子之路:嬰兒的跨境交易》《洪水如何把中國地鐵變成死亡陷阱》分別獲評卓越女性議題報道大獎和卓越視頻報道大獎。

當時,澎湃新聞還非常自豪地宣稱——亞洲出版業協會「卓越新聞獎」迄今連續舉辦24屆,是出版業界頗具權威性的獎項,包括新加坡聯合早報、紐約時報、美國華盛頓郵報、美國華爾街日報、英國金融時報、經濟學人等地區及全球性的知名媒體每年參與評獎。今年共有超過 750件中英文報道參賽作品角逐包括環境、財經、評論、科技、音頻、專題、突發新聞等20個專業新聞獎項。自創立以來,第六聲已獲得該年度獎項共計超30件

再看看2021年「第六聲」的獲獎報道——《中國的兩孩政策》、《中國水災災民收拾殘局》、《中國寄養兒童黑市內幕》。

今年的獲獎報道,則是《上海封城記憶》、《中國的人口販賣問題遠不止「被鎖的女人」》、《鄱陽湖:極端氣候鞭笞下的生命》......你不得不佩服,這味兒就很正,果然不愧是「基於西方用戶口味講述中國故事」。

長此以往,還要BBC幹什麼?BBC可以解散了,澎湃的「第六聲」就可以把它們的工作完成得很好。

「第六聲」在西方也頗受好評,英國廣播公司BBC資深記者2018年評論稱,第六聲的報道「展現了中國多元、真實的一面」;2020年1月,澳大利亞知名智庫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發布報告稱,「第六聲的案例展現了中國國有媒體完全可以寫出可信、引人入勝的新聞」;新冠疫情暴發後的3月,加拿大主流獲獎新聞雜誌「The Tyee」網站將第六聲列入有關疫情報道「出色的中國消息來源」,因為「他們提供有關(中國)應對新冠病毒的深度文章」;同樣是2020年,美國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圖書館官網,將第六聲列為「通過多種聲音了解當代中國」的推薦讀物。「第六聲」,在西方媒體人圈子,也擁有大量的粉絲。

這些不是我說的,這是澎湃新聞自己宣傳的,並且把這些作為自己「外宣」的成功案例,拿來邀功的。

另外,我處於好奇,就好好研究了一下譽為「亞洲普利茲」的SOPA(亞洲出版協會 )搞得這個「卓越新聞獎」,到底是不是「皇軍的官方認證」,一查之下,不小心又發現熟人了。

2021年卓越新聞獎的入圍作品中,有一篇叫做《被砍斷的地球之肺—跨國木材貿易報道 The Chain》,它入圍的是「卓越環境報道獎」——「巴布亞紐幾內亞擁有亞太地區尚存最大熱帶雨林的,是最大的熱帶木材出口國之一,真實影像與介面新聞、數可視和巴新記者遠程協作聯合報道團隊的足跡始於森林腹地,追蹤上萬公里木材貿易供應鏈。」

製作團隊中,有個「介面新聞」,大家都知道,「介面新聞」和「澎湃新聞」本就是同氣連枝,都是上海報業集團旗下的新聞平台。我們現在打開「介面新聞」,就能看到這部視頻報道.......

這調查報告直言不諱指出——「中國進口全球市場60%以上的熱帶原木」,所以,這「地球之肺」是被誰斬斷的,不言而喻。我看這調查報告的科學性,堪比「回形針」當年的《如何快速消滅全世界的森林》。

大家可以去好好看一下這些報道,就會發現,無論是女性問題,還是環境問題,它們既沒有科學的論據,也沒有科學的邏輯,就是憑藉著臆想和猜測,得出了非常荒唐的結論,幾乎每一篇獲獎報道,都經不住正經的推敲,它們不是在搞新聞,而是在搞文藝創作。

我終於明白了,它們是如何「讓世界認識中國」的。

恭喜,恭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0a3ebf70f27ab3da53b9dea41efdf8c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