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老院士鍾南山的最新訪談。
這段採訪,不到10分鐘,我前前後後看了不下10遍。
真心覺得好。
老派嚴謹又悲天憐人的鐘南山,說話不緊不慢,樸素無華,不賣關子不抖包袱,但每一句又都透著洗盡鉛華的真知。
不信,我們一起來看看。
比病毒更值得警惕的
是認知僵化
談到新冠病毒到底是被人類消滅,還是像流感那樣會和人類長期共存,呈季節性爆發態勢時,鍾南山說:
什麼結論都為時過早,一切都要隨著疫情演變才能下結論。
新冠病毒比流感傳染性強,但致死率上,又比SARS和MERS低很多。
科學要講究證據,證據不夠的情況下,只有保持足夠警惕和嚴防嚴控,才是最好的辦法。
還真是這樣。
面對新冠病毒這個看不見的敵人,我們不能奢望它突然繳械投降,或者一夜消失殆盡。
我們唯一能做的,是懷著發展的眼光,做好當下每天的防控,在不觀望不僥倖不輕敵中,不給病毒傳播的機會。
想當初,新冠肺炎在中國爆發時,多少西方國家和媒體,以「東亞病夫」和「中國病毒」的公然歧視,汙衊詆毀中國人。
現在,新冠病毒已蔓延至全球151個國家和地區,5大洲20個國家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中國境外地區確診病例已達86000多例。
即便中國以慘重代價早早發出了預警,但輕敵大意、矇混過關的僵化思維,還是讓很多國家白白錯過一個多月的最佳防控期,在病毒的猛烈攻擊中,寸寸失守。
全世界流行病永遠的死循環,就是從輕視到恐慌,直到下一次疫情再爆發。
用變化的眼光,緊緊地盯著未知病毒這個看不見的敵人,是未來人類共同的任務。
比災難更可怕的,是掩蓋真相
談到兩個月前的1月20日,在央視連線白岩松時,第一時間發出的「人傳人」預警,鍾南山說:
這不是根據官方說辭和媒體報道,而是根據他了解到的事實。
去湖北的路上,他得知深圳有一個澳大利亞華人家庭,6口人全部感染,其中5個人去過武漢,另一個沒有去,但後來也被感染,這就是人傳人。
更令他吃驚的是,到武漢後,發現一家很大的醫院有醫護人員感染。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醫護人員都被感染了,怎麼可能不是人傳人。
同時,他在湖北的很多學生,也向他反映疫情已經到了很嚴重的人傳人的情況。
但因為當時湖北的主政者,一直封鎖消息,導致他的這些學生,非常消極悲觀。
所以,必須說出人傳人的真相,不再掩耳盜鈴。
後來,正是意識到新冠病毒會人傳人,從個體到國家,從防治到救援,我們都積極行動起來:
真相不會讓人感到恐慌,掩蓋真相才會讓人感到恐慌。
很快接受真相的中國人,以犧牲和團結、不屈和堅韌,書寫了抗疫奇蹟。
尊重專業,就是保護大多數人
新冠肺炎爆發後,鍾南山院士不止一次提到:
一定要加強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簡稱CDC)的地位。
這次訪談中,他再次重申這樣的觀念:
急性傳染病,是突發性的公共衛生事件,拼的就是專業和速度。
如果CDC在發現疫情的第一時間,可以越過層層把關和審批,直接向社會公布真實情況,引發公眾重視,那麼將會挽救很多人的生命。
比如這次疫情,早在12月份,醫護疾控人員就發現了疫情,卻無權公布,而當地政府出於政績和穩定考慮,一味掩蓋封鎖消息,導致了更大規模的傳播。
根據鍾南山團隊的演算,如果武漢能提前5天封城,現在感染人數不過是兩萬人。如果再延後5天封城,那麼今天的感染人數將是17萬人。
面對未知且兇險的病毒攻擊,到底什麼時候該採取什麼措施,這個不應該取決於決策者的烏紗帽,而是取決於CDC根據事實得出的研判和預測。
在專業領域,下放權力,提供效率,尊重科學,愛護人才,其實,就是對這個國家絕大多數人的負責和保護。
摸著石頭過河
是做事人最好的姿態
直到今天,鍾南山院士談到新冠病毒時,還是非常謹慎,說我們對它知之甚少。
從傳播途逕到潛伏期,這個病毒都一再打破常規,讓科學家們只能摸著石頭過河。
但是,這沒有什麼可怕的。
因為,摸著石頭過河,要比站在河邊瞎指揮,從不跳進河裡感知水溫和險灘,強100倍。
如今,摸著石頭過河的中國,不僅國內基本控制住了疫情,而且把自己在「過河」中的教訓和心得,分享給很多國家聽。
這兩天,不斷有身處疫情暴風眼中的國家,向中國尋求幫助,中國也都盡力給予援助。
不管對國家,還是對個人,摸著石頭過河,都是搞定麻煩的最好姿勢。
因為,跳下河中,試試深淺,感知危險,在一邊探索、一邊反思、一邊修正中,打敗困難,永遠是最近的那條路。
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
一群人卻可以走得更遠
訪談中,不苟言笑的鐘南山院士,唯一一次展露出笑意,是他談到自己「被嫌棄」。
他說,和17年前非典相比,這一次,他去一線感染病房的時候不是很多。
一方面,技術的普及,讓遠程會診,變得非常容易。
另一方面,有時候,看見他去感染病房,很多醫護人員不讓他去。
「也不知道是不是嫌我太老了。」他笑著說,表情和言辭間卻透露著無法掩飾的自豪和滿足。
這些天大家也都看到了,關於新冠病毒的一些研究成果,都以「鍾南山團隊」的集體名義出現。
這位84歲的老院士背後,有一個優秀而能幹的團隊。
一個人可能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會走得更遠。
事實證明,一代又一代勇於鑽研、敢講真話的中國科學家,就是中國人民的守護神。
尊重醫護,
就是給我們自己留後路
鍾南山說,這場疫情中,他最憂慮的兩件事:
一件就是疫情爆發之初,由於沒有得到足夠重視,導致大規模爆發。
另一件,就是說真話的醫生,不僅沒有得到保護和尊重,反而得到訓誡,這讓他覺得委屈又難過。
「我們國家的絕大多數醫生,從來都是白衣天使。」
他說,只不過在不同時候,不同狀態下,他們的表現,讓我們看出了英雄本色。
這個常識和信念,要植入每個人心中。
不能災難來了,醫護人員給我們擋子彈了,我們說他們是天使。然後災難過去了,醫護人員回歸日常了,我們又把他們當敵人了。
這是自相矛盾,也是忘恩負義。
我們要善待那些獻出生命守望我們的醫護人員。
因為,他們營救的人,不是別人,是我們的同胞,我們的父老,我們的孩子。
包括我們自己。
所謂厚積薄發,都是穩紮穩打
鍾南山院士談到學習時說:
他學習了70多年,最大的感觸,是學好基本功。而基本功裡面,學好語文,是最關鍵。
對於各行各業來說,基本功就是本分和專業,就是熟悉自己所處行業的土壤和空氣。
你掌握了基礎知識,摸清了門道規律,砸實了基本功夫,才可能往前走往上走。
說白了,其實就是肯吃苦,能靜心,勤錘鍊。
這是大實話,但並不容易做到。
現在很多人,尤其是年輕的孩子們,總想走捷徑,快成功,早出名,但最終讓他們露餡出醜,就是基本功不紮實,導致的德不配位。
大器晚成的老院士,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
所有的一鳴驚人,都是厚積薄發。
紮根越深的人,後勁兒越大。
每個人的神
都是一路跋涉的自己
17年親歷兩次冠狀病毒戰疫的鐘南山說:
相信實踐比相信權威更重要。
17年前,SARS爆發時,不停有感染者倒下,卻找不到病源。某些政客為了維穩和政績,開始扮演欺上瞞下的兩面人。
科學家當時面對那個全新的敵人,也眾說紛紜,有人說是衣原體感染導致的肺炎。
撲到一線的鐘南山,第一時間上報疫情,斷定這是一種全新的傳染病,建立全球第一個隔離病房,不怕被扣上「政治錯誤」的帽子,被要求「少說話」仍勇敢說出真相。
17年後,新冠肺炎爆發,84歲的他,奔赴武漢,深入了解後,發出「肯定人傳人」的預警,並在接受中外媒體採訪時,一次次為吹哨人李文亮和英雄的武漢正名。
我們的國家正是擁有並重用鍾南山、李蘭娟這樣的科學家和醫護工作者,我們的人民才避免了更慘痛的代價,才書寫了中國人自己悲壯又奇蹟的神話。
儘管,這是一部交織著眼淚和傷痛的神話、錯誤和反思的神話,但也是一部閃耀人性和光芒、群體和智慧的神話。
是的。
中國人不信奉上帝,但中國人的神,從來都是人,從來都是自己。
天塌了,人去補。
水來了,人去治。
山高了,人去移。
路沒了,人去修。
災來了,人去擋。
病來了,人去救。
苦來了,人去愛……
一代代中國人,在一次次長途跋涉、親自實踐,摸索反思、質疑求證、絕望希望、頓悟擺渡中,成為自己搭救自己的擺渡人。
如今,這個擺渡人,內傷未愈,又開始馳援世界。
惟願,每個中國人,都成為自己的神。
更願成為自己神的中國人,創造出更神奇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