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憶舊錄||大劉出手相救,晚景淒涼的黎彼得究竟什麼來頭?

2022-03-23     藍小姐和黃小姐

原標題:香江憶舊錄||大劉出手相救,晚景淒涼的黎彼得究竟什麼來頭?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奇遇電影(ID:cinematik)。

前不久刷到一條新聞,說TVB著名的甘草演員、金牌綠葉,今年71歲的黎彼得晚景淒涼,生活拮据。最後幸得「大劉」劉鑾雄拔刀相助,才度過了難關。

有點唏噓。

大劉自從做了換腎手術之後,經常會出手幫助一些他覺得應該幫助的人,比如成立基金會,比如給一個在加拿大的老友幾十萬……

而這次這位黎彼得到底是什麼來頭呢?

全因黎彼得其實是最被埋沒的港圈寶藏人物,如果將來要寫香港娛樂史的話,他絕對可以占得一席之位。

港媒稱他為「一代詞神」

對於年輕一代的觀眾來說,黎彼得是《愛·回家之開心速遞》里「豹叔」,再往前點,是《洗冤錄》佘詩曼的父親;

而對於80後來說,他是寫過無數膾炙人口粵語歌的「一代詞神」,與黃霑、盧國沾、鄭國江並稱為香港第一代填詞界四大才子。

許冠傑、譚(詠麟)張(國榮)梅(艷芳)兩代港樂天皇巨星的首本名曲,均是出自他之手,有的歌,傳唱至今,譬如《浪子心聲》《Monica》。

對了,每逢過年,大街小巷都會響起的《財神到》也是他寫的,後來劉德華翻唱了,超市裡最喜歡放這一首,你肯定也聽過。

後來他混跡影視圈,以樣衰衰的小男人形象行走江湖,於是他又是諸多香港電影里讓人印象深刻的配角。

譬如1989年《小男人周記》里的損友「大古惑」。當然最為人熟悉的是1993年《唐伯虎點秋香》里與周星馳搶學生的華府老師。

那段「我左青龍,右白虎,老牛在腰間,龍頭在胸口」經典台詞歷久不衰。

出道超過40年,儘管沒有當過一天主角,但他在圈子裡人緣很好。

黃子華認他為師父,形容他是真正的藝術家;

黃宗澤拜他為乾爹,證明他非常喜歡提攜後輩。

但與黃霑、鄭國江、盧國沾早已登上神壇,成為香港流行文化的代名詞相比,黎彼得有如此成就,其名聲地位卻遠遠與他的貢獻不相匹配。

大抵可以用一句粵語俗語來形容,「同人不同命,同遮(傘)不同柄(杆子)」。

黎彼得1950年生於香港,出身草根,家住中環的木屋區。

少年時代的黎彼得

父親是個粵曲藝人,但在他9歲時,父親就離世了,留下他跟母親相依為命。

10歲時,在同齡人還在念書升學時,黎彼得就早早走出社會「搵食」,什麼行當都做過,跟母親賣報紙,當加油站職員、開計程車,等等。

1960年代,少爺仔黃霑已經升讀香港大學中文系了,同時屋村長大的許冠傑也已和朋友們組成樂隊翻唱西洋歌曲。

黃霑年輕時代和李小龍是同學,兩個人還打過架。

而黎彼得則在底層默默奮鬥,廟街的大街小巷到處有他的身影,多年後,談及這段艱苦的少年時代,黎彼得反而很感恩。

正是那段混跡市井的生活,讓他早早感受到了生活之不易,人間冷暖。

黎彼得說,他是一個很早熟的人,很早就見識過人世間之種種,因此日後有機會憑填詞闖出名頭時,他一出手,筆端文字就顯示出濃濃的生活氣息和人生智慧。

在香港第一代四大填詞人中,黃霑是「豪放派」。

「滄海一聲笑,滔滔兩岸潮」

「人生路,美夢似路長路里風霜,風霜撲面干」

「詞聖」盧國沾是「唯美派」。

《每當變幻時》:

懷緬過去常陶醉,一半樂事,一半令人流淚

《小李飛刀》:「難得一身好本領,情關始終闖不過。」

鄭國江是「工筆派」,用字淺顯易明,工工整整。

《漫步人生路》:

願將歡笑聲,蓋掩苦痛那一面

悲也好,喜也好,每天找到新發現。

《分分鐘需要你》:

有了你開心D,乜都稱心滿意

鹹魚白菜也好好味

黎彼得先生不同,野路子出身的他,走的路線,註定與同時代的「文化人」都迥異。

自小受叔父、著名粵曲名人靚次伯的影響,他一直喜歡文藝。

70年代初,黎彼得一邊替老闆開車當私人司機謀生,一邊在《年青人周報》寫專欄,以《柴可夫司機手記》為名,專門寫一些馬路上、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

一次,他一時興起,將當時紅歌星麗莎的名曲《相思淚》惡搞成《傷心淚》,歌詞以廣東話口頭語入歌,相當鬼馬有趣:

自從物價漲後人消瘦,

三餐飯茶惹人愁。

日常費用唔(不)多夠,

啲(那些)酒家起價未說原由。

房租加到六百難以承受,

為因入息(賺錢)有限痛心疾首。

他將這首純玩票的歌詞發表在專欄里,引來了譚炳文(1933-2020,就是《黑社會》裡帶你踩上月球的「串爆」)的注意,有好事的讀者將這份歌詞寄給了他。

譚炳文在當時的大紅綜藝《歡樂今宵》里演唱了這首惡搞歌,沒想到,這首歌立即大紅,優美的旋律配上抵死搞笑的歌詞(原曲是周旋的《四季相思》),反映出70年代時香港艱苦的通脹日子,引起了強烈共鳴。

譚炳文做大戲出身,與琴姐有一段情,我們之前也寫過,這裡可回顧。

這是他第一次填詞之作,也算是能窺見他日後的風格:社會寫實口語化、用詞粗而不俗,全是人民群眾的大白話,朗朗上口,自然能廣為流傳。

1975年某一天中午,黎彼得在酒家吃午飯時,夥計走過來跟他說,那邊有位先生想認識你。

誰啊?這麼大牌,他自己走過來不行麼,非讓我過去。黎彼得一邊罵罵咧咧,不甘情願走過去。

到了這位「客人」面前,他幾乎嚇尿了。不是誰,正是當時的大明星,許冠傑。

原來,許冠傑也在這家酒店吃飯,他也是《年青人周報》的讀者,拜讀過黎彼得的所有文字,非常喜歡。所以當他知道黎彼得也在場時,就特意託人讓他認識了黎彼得。

這是兩人認識的開始。

70年代的黎彼得與許冠傑

香港大學高材生許冠傑之所以看中黎彼得,也許正是相中了他身上那些自己所缺乏的草根氣息——儘管許冠傑也是屋村仔出身,但他受完整的教育,自小深受披頭四、貓王等西洋歌曲薰陶。

他需要一個草根一點的創作人加入團隊,而黎彼得字裡行間所流露出的那股草根的氣息、接地氣的語言,正是他所需要的。

1976年,隨著電影《半斤八兩》票房火爆,同名原聲大碟也取得了巨大成功。

在這張原聲大碟里,收錄的12首歌曲,黎彼得就參與創作了11首!

在半個世紀後,《半斤八兩》已經成為了港樂史上各種名專輯榜單的常客,就可想而知,它的地位有多重要。

因為大碟內幾乎每一首歌,都成為流行榜的冠軍,最重要的,是一直傳唱至今。

而在這張專輯,大抵也可以看出黎彼得的歌詞創作風格。

一類是接地氣的草根歌曲,黎彼得在底層摸爬打滾的生存智慧在此時完全派上用場。

譬如點題作《半斤八兩》(這是大碟內唯一沒有掛名填詞黎彼得的歌曲,實際上是黎彼得參與了潤色),講述打工仔無奈的心態,「仲慘過滾水淥豬腸」,完全就是勞動人民的語言。

半斤八兩 做到只卒咁慨樣(做到像個傻叉那樣)

半斤八兩 濕水炮仗點會響(泡水的鞭炮怎麼能燃放,形容被榨乾)

以廣東麻將用詞俗語入歌的《打雀英雄傳》,怎麼能不引起普羅大眾的共鳴?

當然,在鬼馬搞笑之外,這張大碟收錄的慢歌,也足以名垂青史。

《梨渦淺笑》《夜半輕私語》自誕生起,半個世紀以來被無數粵語歌手翻唱過,足以證明其經典。

它們顯示出許冠傑除了能駕馭鬼馬歌曲之外,情歌也是他的拿手絕活。

但背後參與創作的黎彼得,卻也展示出了他令人讚嘆的傳統文學功力——明明他和黃霑、許冠傑這些港大高材生不一樣,他只有小五程度,他是怎麼做到的。

最後不得不提的是,大碟里的《浪子心聲》,它被譚詠麟稱之為,這是一首香港流行樂歷史上的絕世神曲。

命里有時終須有

命里無時莫強求

這是一首飽含人生智慧的歌,它並不是勸人放棄奮鬥,而是在認清楚自己之後,一種豁達的心態。

很難想像,當時才26歲的黎彼得,何以擁有如此通透的認識。

黎彼得說,這首歌是許冠傑對他的「考牌」之作。有一天,許冠傑來電,說有沒有適合的歌詞,讓我譜曲。

黎彼得便把一些自己創作好的歌曲發給許冠傑。許冠傑一眼相中《浪子心聲》,抱著吉他寫了一個下午,這首港樂經典由此誕生。

黎彼得原稿中的大部分創意被採納,尤其是點題的「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成為經久不息的華語經典。

從1976年的《半斤八兩》起,黎彼得成為了許冠傑的御用詞人,兩人合作了六張大碟(《財神到》(1978)、《賣身契》(1978)、《79夏日之歌集》、《念奴嬌》(1980)、《摩登保鏢》(1981)、《難忘您·紙船》(1982))。

《紙船》成為許冠傑和黎彼得最後一次合作,時間已來到20世紀80年代。

黎彼得自己猜測,可能是許冠傑太太不喜歡他(因為他的做派實在太草根,又煙又酒,許太覺得他帶壞了許冠傑)。

許冠傑是當年的歌手裡少有接受過高等教育的高材生,他的父親許世昌是一名國樂師,母親李倩雲屬歌劇界人士,許冠傑在許家排行第四,是許家幼子,他大哥許冠文是一名導演、演員,二哥許冠武從事電影幕後工作,三哥許冠英是喜劇電影演員。許冠文、許冠英、許冠傑一起合作過不少電影,並稱「許氏三兄弟」。1966年,許冠傑在麗晶酒店獻唱歌曲時認識了妻子琳寶·弗萊明,之後二人相戀。1971年12月30日,許冠傑與琳寶·弗萊明在美國結婚。

許冠傑與妻子關係好,兩人攜手五十年,恩愛至今。

但也許可能不是這個原因。因為80年代一到,香港流行樂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更歐化、更日本風取代了70年代的中式小調和市井口水風格的「時代曲」。

譚詠麟、張國榮已經在路上,他們為香港樂壇帶來了新一輪變革,這時候,老一代歌神自然也要作出脫胎換骨的變化來迎接新時代。

離開了許冠傑的黎彼得,在80年代這個大時代,也同樣創造出不少經典。

最經典的莫過於1984年為張國榮寫的《Monica》。

當時,張國榮的監製黎小田(1946-2019)找到他,邀他為張國榮填詞。

當時黎彼得正在和他的初戀女友鬧分手,他將自己那種悔恨的心情寫進了歌詞里。

你以往愛我愛我不顧一切

將一生青春犧牲給我光輝

好多謝一天你改變了我

無言來奉獻 柔情常令我個心有愧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Monica

誰 能 代 替 你地位

所以大家現在知道了,哥哥這首歌里的故事和主角原型不是別人,正是黎彼得和他的女友。

然而整個80年代的香港流行音樂黃金時代填詞人,基本上被黃霑、鄭國江、林敏驄,後面是潘源良等人所壟斷,黎彼得在80年代雖然也不乏爆款之作(如梅艷芳的《將冰山劈開》)。

但大約是草根已然被浮華的時代所拋棄,大眾開始擁抱中產階級趣味——歐美風格、東洋風,所以,黎彼得日後的填詞作品越來越少了。

但不要忘記了,他留下的那些作品,是港樂在發軔時期的經典之作,奠定了廣東歌的堅實基礎——可以草根,也可以詩意。

因此,香港第一代填詞人四大天王里,他位列其中,當之無愧。

跟大部分的香港普通人一樣,黎彼得的人生,有過高光時刻,此後大多數日子是浮浮沉沉,但是無論如何,都要生存落去。

80年代後,黎彼得因許冠傑的介紹,進入《歡樂今宵》成為一名編劇,後來,TVB的大才子劉天賜賞識他,說服他從幕後轉到幕前成為一名演員,從此開始了他的甘草演員、金牌綠葉的演藝人生。

從此,你在90年代開始的TVB電視劇里,都能看到這個甚至說不上其貌不揚,甚至有點樣衰衰的草根小男人的演出。

說不上他這種小人物角色哪裡好,但有他參演的港劇,格外地接地氣、說人話,因而格外真實。

他就像是我們身邊絕大部分的普通人一樣,為著生活而戰,為一日三餐庸庸碌碌。

這才是日常,這才是真實人生。

去年中秋節,黎彼得做了一次心臟搭橋手術(他的肝臟一直不好),術後TVB通知他暫時別上班了,在家休養吧。

這一休養,就養了8個月。

加上疫情影響,TVB電視城近乎封城,全部停擺,復工遙遙無期。

黎彼得打過幾次電話,對方不是推搪便是直接掛電話,負責主管戲劇部的珍姐曾勵珍電話不接。

所謂手停口停,沒有了工作,像黎彼得這般已經70歲的老員工,生活拮据,即將面臨無米下鍋的境地。

有人問了,黎彼得所寫的那些歌詞,收的版稅不足以好好過下半世嗎?

還真不是。黎彼得說,他歷年所收的版稅「雞碎咁多」,根本杯水車薪不足以養活自己,何況他還有個在南京念中醫的兒子要撫養。

所幸黎彼得在圈中人緣不錯,很多記者朋友也願意將他的近況發在媒體上。

大劉(劉鑾雄)通過社交媒體了解到他的近況,立即安排秘書聯繫他,願意支付他去年通波仔(心臟搭橋)的費用,以及,日後每個月也會給他發生活費。

大劉的秘書說,劉生是黎彼得的粉絲(Fans),他特別喜愛《小男人周記》里黎彼得扮演的「大古惑」一角。

而過往,大劉對香港演藝圈的草根演員們也是格外有感情,前兩年「如花」李健仁身患大病,大劉也是二話不說立即打錢。

黎彼得很感激大劉,並且對TVB對待服務多年的老員工如此冷酷表示心灰意冷。

風雨飄搖,願黎彼得這樣曾經為香港流行文化作出過卓越貢獻的寶藏老人們,能多多保重。

推薦:名利場||甘為紅顏知己20年終夢碎,這年頭還有不愛江山愛美人的男人嗎?

上文:名流||原來卡米拉的珠寶壕過戴妃這麼多!

推薦:名利場||甘為紅顏知己20年終夢碎,這年頭還有不愛江山愛美人的男人嗎?

上文:名流||原來卡米拉的珠寶壕過戴妃這麼多!

本文轉自公眾號:奇遇電影

一個有趣、有料的電影號。如果你也喜歡她的文章,歡迎掃二維碼關注。

本文已獲作者授權,配圖來源於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096efdce0c3676d62d5e757aaabfca5e.html




道歉聲明

2023-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