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發射 兩名「90後」航天員首次「飛天」

2024-10-30     千龍網

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發射,並與中國空間站完成對接。此次任務是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第4次載人飛行任務,也是載人航天工程第33次飛行任務。

10月29日上午,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召開。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林西強表示,經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我國瞄準10月30日4時27分發射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飛行乘組由航天員蔡旭哲、宋令東、王浩澤組成,蔡旭哲擔任指令長。

林西強介紹,蔡旭哲執行過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宋令東和王浩澤均為我國第三批航天員,兩個人都是「90後」,都是首次執行飛行任務。其中,宋令東入選前是空軍飛行員;王浩澤入選前是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航天推進技術研究院的高級工程師,是我國目前唯一的女航天飛行工程師,也將是我國第三位執行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女性。

焦點1

神十九飛船入軌約6.5小時後完成對接

林西強介紹,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行任務主要目的是:與神舟十八號乘組完成在軌輪換,在空間站駐留約6個月,開展空間科學與應用實(試)驗,實施航天員出艙活動及貨物進出艙,進行空間站空間碎片防護裝置安裝、艙外載荷和艙外設備安裝與回收等任務,開展科普教育和公益活動,以及空間搭載試驗,進一步提升空間站運行效率,持續發揮綜合應用效益。

按計劃,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入軌後,將採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約6.5小時後對接於天和核心艙前向埠,形成三船三艙組合體。在軌駐留期間,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將迎來天舟八號貨運飛船和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的來訪,計劃於明年4月下旬或5月上旬返回東風著陸場。

林西強表示,目前,船箭飛行產品質量受控,航天員乘組狀態良好,地面系統設施設備運行穩定,空間站組合體狀態正常,發射前各項準備工作已就緒。神舟十八號航天員乘組在與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完成在軌輪換後,計劃於11月4日返回東風著陸場。

焦點2

將開展86項空間科學研究與技術試驗

載人航天工程自立項之初,就把空間科學作為落實工程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堅定樹立了「造船為建站,建站為應用」的發展理念。工程開展的空間科學與應用任務是國家空間科學創新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介紹,神舟十九號乘組飛行期間,將重點圍繞規劃中的「太空格物」主題,覆蓋空間生命科學、微重力基礎物理、空間材料科學、航天醫學、航天新技術等領域,開展微重力條件下生長蛋白晶體的結構解析、軟物質非平衡動力學等86項空間科學研究與技術試驗。

林西強介紹,預計在基礎理論前沿研究、新材料製備、空間輻射與失重生理效應機制、亞磁生物效應及分子機制等方面取得一批科學成果。此外,還將在空間站建成兩周年之際,向社會公開發布《中國空間站科學研究與應用進展報告(2024)》,介紹空間站入軌以來開展科學與應用任務取得的代表性成果。

焦點3

第四批預備航天員未來將執行載人登月任務

今年5月,我國第四批航天員選拔工作已完成,共有10名預備航天員最終入選,包括8名航天駕駛員和2名載荷專家。會上,林西強表示,他們已於今年8月入隊參加訓練。兩個月來,重點開展了載人航天工程基礎理論學習和針對性體質訓練,同時組織開展現場教學、座談交流、專家授課、文化渲染等多種形式活動,使他們快速進入了新角色、新狀態。

後續,根據訓練大綱和總體計劃安排,按照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原則,將有序開展8大類200多個科目的訓練任務,特別是針對第四批航天員不僅要執行空間站任務,還有未來執行載人登月任務的新特點,在訓練內容設置上,既注重失重狀態下生活工作與健康維護等基本技能,以及掌握出艙活動、設備維護維修、空間科學實/試驗等專項技能,更面向未來載人登月任務,進一步培塑航天員從操控飛行器到駕駛月球車、從天體辨識到地質科考、從太空失重漂浮到月面負重行走的能力。

第四批預備航天員中的載荷專家分別來自香港和澳門地區,已於8月8日入隊,在與其他航天員共同生活、訓練的基礎上,為港澳航天員安排了載人航天精神、普通話等針對性課程,還根據他們的飲食特點,科學制定食譜,目前2名港澳載荷專家已全面融入團隊,訓練熱情飽滿,身心狀態俱佳。

焦點4

天舟八號貨運飛船11月中旬擇機發射

今年9月,超強颱風「摩羯」對海南文昌造成破壞。文昌發射場主要執行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貨運飛船發射任務,後續還將承擔載人登月飛船、著陸器等發射任務。此次颱風對文昌發射場和工程任務有何影響?林西強也作了回應。

他表示,颱風發生時,天舟八號貨運飛船已經進場,正在開展總裝測試工作;登月任務發射工位等設施正在建設施工。

文昌發射場和各試驗隊做了應對颱風的充分準備,保證了人員和飛行產品的安全,但是超強颱風還是對發射場有關廠房設備、建設現場和生活設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颱風過後,迅即開展了修復恢復工作,搶進度、保質量,將不利影響降到最低。

根據實際情況,總指揮部對天舟八號任務計劃進行適當調整,將於11月中旬擇機發射。目前,天舟八號任務的各項準備工作正按新的計劃穩步推進。

「我們在空間站任務規划上已充分考慮了應對類似情況的物資儲備,目前在軌物資充足,滿足任務要求。」林西強說。

焦點5

明年計劃實施神二十、神二十一等飛行任務

發布會上,林西強透露,2025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計劃實施神舟二十號、神舟二十一號、天舟九號3次飛行任務。

同時,他也提到,錨定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的目標,工程全線正在全面推進各項研製建設工作。目前,長征十號運載火箭、夢舟載人飛船、攬月月面著陸器、登月航天服、載人月球車等正按計劃開展初樣產品生產和相關地面試驗。

目前,先後完成了飛船綜合空投、著陸器兩艙分離、火箭芯一級三機動力系統試車、YF-75E氫氧發動機高空模擬試車等大型試驗,保障上述生產試驗的一批地面設施設備已建成並投入使用。載人前的飛行試驗和首次載人登月任務的科學研究目標和配套載荷總體方案基本確定,發射場、測控通信、著陸場等系統正按計劃有序地開展研製建設。

王浩澤 身份變了 但航天報國的初心和使命不變

【簡歷】

王浩澤,女,滿族,籍貫河北灤平,碩士學位。1990年3月出生,2021年1月入伍,2009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四級航天員,陸軍中校軍銜。曾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2020年9月入選為我國第三批航天員。經全面考評,入選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行任務乘組。簡歷文圖/新華社

10月29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與中外媒體記者集體見面會上,王浩澤說,「從火箭發動機設計師到航天飛行工程師,我的身份在變,但航天報國的初心和使命不變。」

王浩澤入選第三批航天員前,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的高級工程師,也是我國目前唯一的女航天飛行工程師。記者獲悉,王浩澤是東南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08級能源動力工程本科、12級熱能工程研究生。2015年研究生畢業,進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六院北京11所承擔發動機總體設計任務。

在第三批航天員中,王浩澤是7名航天飛行工程師之一。此前沒有飛行經驗,選拔過程中的各種航天生理功能測試,對她而言都是挑戰。第一次做離心機訓練,她印象深刻。短短几十秒6個G的負荷,她呼吸困難,肺部像撕裂了一樣。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王浩澤說,離心機教員有一個警鈴,這麼多年,航天員從來沒有按過,警鈴從來也沒響過。「當時我握著警鈴,一直在做思想掙扎。我雖然很難受,但我不能成為第一個按警鈴的人。」交會對接對於航天飛行工程師來說,上手並沒有飛行員那麼快。她總結出兩個訓練的法寶:苦練和勤思。除了近千次的訓練外,她還經常思考,例如手該握器械的哪個位置,可以更好發力。

人物

蔡旭哲 此次將會安排多次出艙 已進行充分訓練

【簡歷】

蔡旭哲,男,漢族,籍貫河北深州,碩士學位。1976年5月出生,1995年9月入伍,1998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一級航天員,陸軍大校軍銜。曾任空軍航空兵某團飛行大隊副大隊長,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2010年5月入選為我國第二批航天員,2022年6月執行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2023年3月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並獲「三級航天功勳獎章」。經全面考評,入選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行任務乘組並擔任指令長。簡歷文圖/新華社

兩年前,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之一蔡旭哲首次奔赴太空。在軌期間,他與另外兩名航天員先後見證多型太空飛行器來訪、中國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組裝完成、中國航天員首次太空會師等歷史時刻,被網友譽為「最忙乘組」。今天,蔡旭哲再次出征太空。

順利完成神舟十四號飛行任務後,蔡旭哲在一次記者見面會上表示,在指令長的帶領下,在全體科研人員的保駕護航下,他們3人經歷了6個月的太空飛行,順利完成了既定任務,履行了責任和使命,感到高興與自豪。

老將帶新兵,如今他成為神十九指令長,將帶領兩名「90後」航天員宋令東、王浩澤執行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行任務。

「作為一名航天員,我很幸運,生逢一個偉大的祖國,也很驕傲,趕上了一個偉大的新時代。因為有祖國和人民的托舉,我才能一次又一次征戰太空。」10月29日上午,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與中外媒體記者集體見面會上,蔡旭哲表示,載人航天一路前行、一路挑戰、一路突破,前進發展的過程就是創新超越的過程,也是應對挑戰的過程。「這次神舟十九號任務中將會安排多次出艙任務,為此,我們在地面進行了非常充分的訓練,盡力把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都考慮周全,把之前歷次任務出艙的經驗都梳理清楚,把各種方案預案都訓全訓好。」

宋令東 首次飛行將展示好「90後」的形象

【簡歷】

宋令東,男,漢族,籍貫山東曹縣,學士學位。1990年8月出生,2008年9月入伍,2013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四級航天員,空軍中校軍銜。曾任空軍航空兵某旅飛行中隊中隊長,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2020年9月入選為我國第三批航天員。經全面考評,入選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行任務乘組。簡歷文圖/新華社

10月29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與中外媒體記者集體見面會上,宋令東表示,作為一名「90後」航天員,能執行本次飛行任務深感榮幸與自豪,他將展示好「90後」的形象,將祖國榮耀再次寫滿太空。首次飛行,宋令東也將和隊友在中國空間站過大年。對於地面人員為乘組精心準備了節日大禮包,他也表示很期待。

宋令東說,通過無數次的訓練磨合,他們乘組現在已經達到「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境界。生活中相互照顧,工作上相互補位,最終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齊心協力,把國家的太空實驗室照料好,守護好,使用好。

21年前,13歲的宋令東和同學們坐在一起,觀看神舟五號成功發射,飛天夢想的種子就此萌發。

高中畢業後,宋令東成為一名飛行員。他說,剛入伍時,一名教員在上課結束後,往黑板上寫了一句話「最好的男子漢去飛行」。於是,宋令東下定決心,想成為最好的男子漢。坐轉椅是他的第一個挑戰。宋令東說,自己從小就坐車暈車,坐船暈船。但這一路,他都咬牙挺過來了。

按照航天員訓練大綱,第三批航天員開展了8大類百餘項的訓練。2023年5月,神舟十六號任務中,第三批航天員開始亮相中國空間站,一次次目送隊友出征,宋令東告訴自己要不斷磨練心性,踏實前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0964f08d90dd92f31ef7ee67ec5b8ab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