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年前一個普通法國人眼中的東方飲食

2022-08-21     適應生活

原標題:300年前一個普通法國人眼中的東方飲食

寫在前面的話

中國熱

從古希臘時代起,西方人就對東方世界充滿了好奇。十六世紀後,隨著東西方交流的愈加頻繁,東方世界地大物博、美麗富饒的形象不斷傳遞到歐洲,成功地在十八世紀的歐洲掀起了一股「中國熱」。

中國豐富的飲食文化很快征服了歐洲,並且改變了歐洲人的餐飲結構和進餐方式。但隨著啟蒙運動的發展和中國熱的衰退,中國飲食文化受到越來越多的詬病,漸漸成了落後和愚昧的象徵。

本文將以一個生活在18世紀的普通法國人為視角,回顧西方人對待中國飲食文化態度的轉變。

正文

神秘法國人:阿蘭

我叫阿蘭,1725年出生在法國巴黎。

從小我就對東方世界沒有什麼好感。

放著好好的刀叉不用,為什麼非要用筷子去進餐,那不就是兩根木棍嗎?

祖父也是,非說使用筷子進餐是我未來加入上層社會所必需掌握的技能。我承認,用筷子進餐在宮廷里是挺流行,但這和加入上層社會有什麼必然聯繫嗎?

我可沒聽說有人因為筷子用得好才躋身上流社會的。

當然,這種話我是不敢說出口的。因為只要我稍微表現出一點質疑,祖父就會拿出那本比父親年紀還大的《風流信使》雜誌,給我講一個聽了很多年的老掉牙故事:路易十四陛下曾經向一個名叫沈福宗的中國人請教如何使用筷子吃飯。

該死的是,那本雜誌上根本沒有說清楚沈福宗到底是怎麼使用筷子的。

「他用右手,把筷子夾在兩指中間……」

我當然知道要用右手,我又不是左撇子。關鍵是,到底該怎樣才能靠一隻手操縱兩根棍子夾住食物?

我嘗試了很多次,一直都沒成功……

中國近事報道

父親和祖父那一輩人對東方世界的痴迷近乎狂熱。他們最喜歡看的書叫《中國近事報道》,就是「國王數學家」李明寫的那本。

「國王數學家!」多有趣的稱呼,不愧是偉大的路易十四陛下,居然能想出這種辦法繞過西班牙在東方保教權的限制,他可真是個天才!

必須承認,《中國近事報道》這本書還是挺有趣的,裡面描寫的東方世界實在令人著迷。好吧,雖然中國的筷子給我的童年留下了不太美好的記憶,但那畢竟都過去了。

中國,尤其是中國的美食,還是挺讓人感興趣的。

最有趣的是一種叫龍眼的水果,他們為什麼管它叫龍的眼睛呢?聽起來就是一種十分神奇的食物啊。

還有一種叫荔枝的水果,據說它果汁豐富,味道甚佳,全歐洲都沒有一種和荔枝類似的水果。不過荔枝不能多吃,吃多了身上會長癤子。

這些水果我在巴黎從來沒有見過,當時我還認真地考慮,如果以後有機會要不要去中國看一看。

環球航行記

在我24歲的時候,我讀到了一本英國人寫的《環球航行記》,裡面描寫的內容實在是讓人大跌眼鏡。

東方人居然喂豬吃鹽,使豬由於太渴而大量飲水,通過這種注水的方式增加豬的體重,這根本就是無恥的欺詐!

而且東方人一點都不講衛生,他們居然會撿食英國人丟掉的死豬肉,想想都覺得噁心。

不過我覺得英國人的說法未必可信,東方人要是真像他們所說的那樣不堪,他們幹嘛要學著他們去喝茶呢?

聽說英國人早晨起床要喝一杯茶,稱為「床茶」;上午喝一杯,稱為「晨茶」;午後飲一杯,稱為「下午茶」;晚餐後再飲一杯,稱為「晚茶」。

一邊喝著東方運來的茶,一邊說東方人壞話,真是虛偽的英國人。

在我31歲那年,魁奈醫生居然說服了路易十五國王舉行籍田大典,天曉得他是怎麼忽悠成功的。據說這是模仿中國皇帝的做法,用來表示對農業生產的重視。

必須承認,中國人有著一種獨具魅力的浪漫情懷,居然讓皇帝陛下扮演農夫,真的是太有意思了。

我明白,這只是一種儀式,但至少是一個好的開端。希望那些高高在上的大人物真的能夠體會到民眾勞作的辛苦,不要總在很多沒有實際意義的事情上浪費我們的血汗。

馬噶爾尼使團訪華

現在是1800年,一個新的世紀馬上就要開始了。

不知道是不是年紀變大的緣故,我對東方那個古老國度的興趣越來越小了。

前些年還會因為沒能去東方世界遊歷一番感到遺憾,現在卻已經一丁點興趣都提不起來了。

尤其是前陣子馬噶爾尼使團從東方傳回來的消息,實在讓人感到震驚。

真實的東方竟然那麼落後!

以前我還不相信,但現在基本上已經可以確認了:那些東方人實在是愚昧又自大。

他們對自己吃的是什麼動物的肉毫不介意,也不管那些動物是死於意外還是疾病;東方人使用的筷子很不幹凈;喜歡吃蒜和一些味道很沖的蔬菜,卻從來不把它們洗乾淨……

聽說東方人還喜歡吃蛇和老鼠,實在是太可怕了。

天吶,簡直不敢想像,如果我真的頭腦發熱去了東方,該怎麼在那裡糟糕的衛生條件下生活?

那裡雖然有一些令人著迷的美食,但我認為還是衛生和健康更加重要。

那些稀有的蔬菜和水果種子不是已經有人運來歐洲了嗎?我們完全可以在歐洲大陸上種植它們,就像我們從美洲引進玉米和土豆那樣。

中國賣貓的商人

後記

本文根據真實史實改編,以下為文中涉及的一些重要歷史事件:

1687年,5位由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派出的「國王科學家」抵達中國,他們將在中國開展科學考察工作以及傳教。

1696年,「國王數學家」李明在巴黎出版《中國近事報道》,收錄了其在華期間給國內要人的14封書信,成為了那個時代歐洲「中國形象的締造者」。

1684年,中國人沈福宗訪問法國,獲得路易十四召見。在路易十四的要求下,沈福宗展示了筷子的使用方法,成為了歐洲上流社會正式親歷中國餐桌禮儀的標誌性事件。從那之後,法國宮廷和上層社會都將使用筷子進餐當作時尚。

1748年,英國人喬治·安遜出版《環球航行記》,書中記述了當時的中國人既不誠信又不講衛生的事情。

1756年,在法國重農主義代表人物魁奈的建議下,法國國王路易十五模仿中國皇帝親自扶犁籍田。

1792年,英國人馬嘎爾尼率領使團訪華,馬嘎爾尼本人的日記以及其他隨行人員的報道徹底顛覆了西方人眼中的中國形象。在那以後,大多數歐洲人心目中的中國變成了一個野蠻、自大、落後的腐朽國度。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開啟了中國近代百年屈辱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071738247618ca4dc394c45afebddbf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