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至7日是第32個世界母乳喂養周 | 母乳是一劑好「疫苗」

2023-08-02     保健時報

原標題:8月1至7日是第32個世界母乳喂養周 | 母乳是一劑好「疫苗」

2023年8月1至7日是第32個世界母乳喂養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指出,應堅持純母乳喂養至嬰兒滿6月齡。母乳營養豐富,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這三大營養素比例適當,且易於消化吸收,能為寶寶提供生長發育所必需的營養。除此之外,母乳喂養還有一些產後近期不能馬上看到,但對孩子遠期的生長發育有很大益處的功效。

01

母乳喂養降低嬰兒感染風險

人體微生態在維持人體健康和疾病的發生髮展過程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一般情況下,腸道菌群與人體之間處在一種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的動態平衡狀態。腸道菌群在免疫調節、能量平衡、信息交流、胃腸道發育以及其他生理過程等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是人體運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母乳含有母乳寡糖,可促進嬰兒腸道中雙歧桿菌的定植,從而能維持嬰兒腸道處在一個酸性環境狀態下,而酸性環境恰恰可以很好地抑制致病菌的入侵。因此,跟非母乳喂養的嬰兒相比,母乳喂養的嬰兒患感染性疾病的風險明顯要低。

另外,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是一種嚴重威脅新生兒生命的腸道炎症性疾病,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腸道菌群失調。而實施母乳喂養,維護腸道菌群平衡,則有助於減少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發生風險。

早產寶寶更需要嚴格進行母乳喂養。因為早產兒在子宮內的時間較短,發育不完善,免疫和代謝都不成熟,對感染等疾病的防禦功能較弱。而早產母乳中含有更多的保護成分,可以預防或降低早產兒的常見疾病,促進早產兒腸道成熟,提高免疫調節作用,預防呼吸機相關肺炎、慢性肺病,促進神經和大腦的發育,特別是改善1歲以後甚至成年後的肥胖、高血壓、糖尿病、過敏等的遠期不良預後。

02

增加寶寶吸吮次數,促進泌乳

母乳喂養既然有如此關鍵的作用,那麼很多新手媽媽會問:怎樣才能促進泌乳呢?

大多數產婦分娩後2~3天就會「下奶」,但並非只有下奶了乳房裡才有奶。產婦下奶的快慢與分娩後是否讓寶寶頻繁有效地在乳房上吸吮有關,吸吮越頻繁,媽媽乳頭受到的刺激越多,體內的泌乳素越多,乳汁產生的越多。因此,下奶最快、最有效的方法是讓寶寶在母親乳房上頻繁有效地吸吮。

這是因為,寶寶在頻繁吸吮時,神經衝動會傳遞到母親大腦中,促進母體催乳素、催產素的釋放,建立射乳反射,使乳汁容易流出,為這一次哺乳做準備;進而催乳素釋放,進入血液循環達到乳房,刺激泌乳反射,促進乳汁生成,為下一次哺乳做好準備。

03

密集皮膚接觸促進寶寶含乳

面對寶寶愛哭但又不愛吃奶的情況,媽媽不妨採取密集皮膚接觸的方式促進寶寶含乳:媽媽袒露胸部,寶寶僅穿紙尿褲,室溫維持在26~28度,而後媽媽和寶寶在安靜、舒適的環境下進行皮膚接觸。通過母嬰連接,促進媽媽泌乳,在家中的皮膚接觸更有利於寶寶含乳。

有些家長覺得一鬧就抱會把寶寶慣出壞習慣,總是放進嬰兒床里,甚至母嬰分房。這是不對的,這樣很可能會給寶寶增加恐懼與不安。所以要儘量滿足寶寶抱抱、哄哄、吃母乳的合理需求。

04

6招判斷寶寶吃否吃飽了

判斷寶寶是否吃飽了母乳可以採取以下方法:

觀察小便,出生一周後每日小便在6次以上,顏色清亮。

觀察大便,每日有規律正常的黃色軟便。大便沒有泡沫,沒有異常顏色。

觀察體重,出生10天後體重逐漸恢復到出生體重,以後體重逐日上升,平均150克/周,滿月增重500~600克。0~4個月平均月增重700~800克即可,5~12個月月增重400~600克。

按需哺乳時聽到寶寶吞咽聲,平均每吸吮2~3次可以咽下一大口乳汁。如果連續15~20分鐘,吸吮力慢慢變小,自動鬆開乳房,說明寶寶已經吃飽了。

兩次喂奶之間新生兒安靜,有滿足感,或安靜入睡。

哺乳前母親有乳房充滿感,哺乳時有下乳感,哺乳後乳房柔軟。

05

改善乳房腫脹講究手法

那麼,哺乳過程中乳房腫脹又該怎麼辦呢?不妨按以下方法解決:

按需哺乳,增加哺乳的頻率,讓新生兒頻繁吸吮幫助疏通乳腺管,改善托起乳房的手法,「C」字形托住乳房,手指不要離乳頭太近。這樣手工按摩加擠奶疏通淤積在乳房內的乳汁會減少母親的疼痛和不適感。另外,更換合適和方便哺乳的衣服或胸罩,夜間睡覺時要摘掉胸罩。

06

不過度清洗,預防乳頭皸裂

很多媽媽擔心喂奶會發生乳頭皸裂,其實這種情況是可以避免的。首先,孕期不能過度清洗乳房,乳頭的皮膚十分嬌嫩,乳暈處的蒙哥馬利腺分泌的物質能起到潤滑和保護作用。其次,要學習正確的含乳技巧,讓新生兒張大嘴巴,含住乳頭和乳暈,使用正確中斷離乳的技巧減少負壓對乳頭的刺激。每次喂完奶,可以擠出兩滴脂肪含量豐富的後奶,塗抹在乳頭和乳暈上短暫暴露和乾燥乳頭。因乳汁具有抑菌作用且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能起到修復表皮的功能。

轉載請註明來源保健時報微信公眾號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來源||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

編輯 || 顏紅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069f5f9a072a45e53df7488f23d002c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