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與子:愛、陪伴和想像力

2022-03-18     Lens

原標題:父與子:愛、陪伴和想像力

往常的周末,可能會帶孩子去公園、遊樂場、博物館、美術館、江邊野餐、運動。但宅家正在成為暫時性的日常,不再能去遠處旅行,去戶外瘋玩也要謹慎考慮是否安全。

當孩子每天眼巴巴地趴在書桌前問,「媽媽,你可不可以陪我玩一會兒嘛?」「媽媽,就讀一本繪本好不好?」,突然想到,爸爸這個角色是不是被邊緣化了?媽媽們常常吐槽隊友,但是有沒有那麼一些時候,讓隊友發揮長處也可能會有好結果?比如,眼下的宅家生活。

繪本《和爸爸一起玩》

康乃狄克大學一項持續50年遍及除南極洲以外的世界各洲的調查發現, 「沒有哪個因素比來自父母,特別是父親的拒絕,更能強烈持久地影響孩子的童年生活。」包括攻擊性、獨立性、自尊心、積極的自我充實感、情緒反應、情緒穩定能力、積極的世界觀在內的7個人格特徵,和自我感覺被父母接受和在乎的經歷有著密切的關係。

趕緊動員一下總是把自己扔沙發上的爸爸們,一起來全身心參與一下居家親子生活吧。

陪娃玩過家家,

和孩子增進感情的有效途徑

(全情投入,做個「好演員」)

心理學家格林斯潘曾說: 成長中的假想遊戲是孩子思維的重要跨越。研究表明,寶寶們幻想假裝的能力在1歲半左右開始出現,3至6歲是此類遊戲的高峰期,過了6歲後會漸漸地隨著現實生活的體驗而減少。

這個年齡階段正是玩過家家的好時機。小朋友們總是很喜歡扮演媽媽的角色,把自己的小玩偶當成寶寶,給它喂奶、喂飯、哄睡、穿衣服、讀書講故事等。如果過家家的遊戲中有了爸爸的參與,玩法也可以豐富起來。

小朋友藉助日常觀察或是從動畫、繪本上看到的,加上自己的想像,會生髮出很多遊戲內容,爸爸要做的,便是參與進去,用遊戲劇情去引導孩子,而不是用規則去約束孩子。

繪本《好玩的爸爸系列》

戲劇性的角色扮演類

當孩子們在玩假扮遊戲的時候,他們在假裝一個東西或一個人(一隻貓),他們似乎能夠非常真實地感受到這個被創造出來的情景,全情投入陪他們「演」起來,才是最重要的。

  • 超人VS有超能力的破壞者

  • 奧特曼VS怪獸

  • 醫生VS病人

  • 外賣小哥VS點餐的人

  • 便利店售貨員VS購物者

  • ......(任何爸爸和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創造出來的互動關係都可以)

超人VS有超能力的破壞者

奧特曼VS怪獸

醫生VS病人

外賣小哥VS點餐的人

便利店售貨員VS購物者

......(任何爸爸和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創造出來的互動關係都可以)

繪本《和爸爸一起玩》

建設性的遊戲類

孩子還會藉助日常生活中的任何小物件來搭建場景:

  • 用積木來建造房子

  • 用稀奇古怪的東西來搭橋

  • 用枕頭搭建碉堡

  • 用磁力棒、磁力片搭建鐵軌

    ......

用積木來建造房子

用稀奇古怪的東西來搭橋

用枕頭搭建碉堡

用磁力棒、磁力片搭建鐵軌

......

製造問題解決問題類

這個時候,孩子會切換不同的角色,會解決不同角色下,主人公所遇到的問題,也會去揣摩別人的心思、情感和所思所想,這樣就會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 汽車壞了怎麼辦?找誰?怎麼修理?

  • 停車場著火了,如何展開救援?

  • 火車脫軌了?如何避險?如何回到正軌?

  • 小貓受傷了?如何清理傷口?如何救治?

    ......

汽車壞了怎麼辦?找誰?怎麼修理?

停車場著火了,如何展開救援?

火車脫軌了?如何避險?如何回到正軌?

小貓受傷了?如何清理傷口?如何救治?

......

其實,只要有愛與陪伴,只要有想像力,爸爸和孩子之間就能發展出無限的遊戲。

和爸爸專屬的

高強度打鬧遊戲

(注意安全的前提下,撒開了玩)

醫學博士Anthony T. DeBenedet和心理學家Lawrence J.Cohen在他們合著的《親子打鬧遊戲的藝術》中提到,打鬧遊戲是包括人類在內的哺乳動物的生存本能,打鬧遊戲能夠讓孩子在一個安全可控的環境中體驗情緒的變化,感受自身的力量,嘗試自控與控制他人的尺度,學會輪換角色,練習社交技巧……

書中寫道: 「從你第一次把孩子盪向空中、看見他迷人的微笑,到你們同心協力完成高難度打鬧遊戲,你和孩子會在這個過程中一起發現親密、溫暖、 聯結......這些充滿愛的深刻感受。而這,比什麼都重要。」

來,和孩子一起做一些有點瘋的肢體遊戲吧:

  • 騎大馬

  • 摔跤遊戲

  • 枕頭大戰

  • 調皮的小飛象(面對面抱起孩子在腰間,頭和肩膀後仰,旋轉)

  • 雜技瑜伽

  • 壓路機(仰臥在地,讓孩子趴在你身上,用手臂抱住孩子,然後就開始一起滾吧)

騎大馬

摔跤遊戲

枕頭大戰

調皮的小飛象(面對面抱起孩子在腰間,頭和肩膀後仰,旋轉)

雜技瑜伽

壓路機(仰臥在地,讓孩子趴在你身上,用手臂抱住孩子,然後就開始一起滾吧)

......

巴巴爸爸,一個可以變形成各種東西的爸爸。

在這個過程中,爸爸可以是滑梯,是門,是不倒翁,是搖搖椅,是鞦韆,順著孩子的想像力,也會有更多可能。

屬於爸爸們的親子共讀時光

(聲情並茂,展開聯想是關鍵)

你家親子共讀的時光,是爸爸陪伴孩子較多呢?還是媽媽?

哈佛大學一項研究發現:爸爸陪伴閱讀繪本,對孩子的幫助反而比細心的女性更大, 在閱讀的過程中,男性更容易引發「發散性的思維」和更有「想像力」的討論,因而對孩子的語言發育更有幫助。

繪本《當爸爸說愛你》

還有一個爸爸更願意聽到的好處:英國薩塞克斯大學的研究發現,大聲閱讀還能起到為爸爸們減壓的神奇作用。

如果是那種只能陪孩子做一兩件事情的忙碌型爸爸,從親子閱讀開始,是不會出錯的。

其實,很多關於交通工具、恐龍、機械原理、建築結構等題材的繪本,家裡多少都會有的,都很適合爸爸來講。在這之外,那些圍繞父愛和父女(子)互動展開的繪本,也都是高質量陪伴過程中妥帖的選擇。

屬於爸爸們的繪本書單

《爸爸,我愛你》

作者: 莉娜·布拉普

譯者: 柳漾

這本書用13種動物父子詮釋爸爸與孩子相處的不同溫馨場景。父子兩人在一起,能像袋鼠一樣蹦蹦跳跳,像河馬一樣哇哇唱歌,像蝸牛一樣閒聊到把時間都忘掉,像鬣狗一樣講相聲逗樂對方……親子之間洋溢的愛,提升了父子關係,同時也為爸爸們提出一些要求:不要一直忙於工作,多一點兒時間陪孩子,為孩子提供這些觸手可及的親子溫馨共處場景。這樣,孩子才常有機會說出:爸爸,我愛你。

《巴巴爸爸經典故事系列(全十冊)》

作者:安娜特·緹森、德魯斯·泰勒

譯者:謝逢蓓

全世界孩子都喜歡的好爸爸:

巴巴爸爸是獨一無二的。 巴巴爸爸是可以變來變去的爸爸。巴巴爸爸是溫暖和愛的象徵。 巴巴爸爸、巴巴媽媽和7個孩子之間相親相愛,互相溫暖。

巴巴爸爸教育理念很先進。 巴巴爸爸認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愛好非但不讓人頭疼,反而是一件特別好的事情。巴巴爸爸用行動倡導和諧。巴巴爸爸總是用平和的心態處理生活中的一切問題。

《跌跌撞撞的爸爸》

作者:吉竹伸介

譯者:代珂

吉竹伸介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與日常觀察,帶著一貫的幽默感,畫下新手爸爸有笑有淚的育兒日常。和寶寶初次見面,給寶寶換尿布,帶寶寶出遊,送寶寶去幼兒園……爸爸也像嬰兒一樣,一路跌跌撞撞地走過來。吉竹伸介生動地刻畫出爸爸媽媽的育兒心情、夫妻間的互動,道盡其中的不安、辛苦、甜蜜和感動,每一位新手爸媽都能從中獲得慰藉。

《我爸爸》

作者:安東尼·布朗

譯者:余治瑩

安東尼 ·布朗曾說:「我的父親是很特別的人,外表強壯、有自信,不過卻也有害羞、敏感的一面,有一點像我愛畫的大猩猩。除了教我畫圖外,他還鼓勵我做各種運動,像是橄欖球、足球和板球……」這位在他眼中高大強壯的父親,卻在安東尼 ·布朗十七歲那年因病突發過世,使他深受打擊,經過多年才走出陰霾。

安東尼 ·布朗表示《我爸爸》裡面爸爸身上的黃褐色格子睡袍、睡衣和鞋都是自己父親的衣物,多年來收在箱子裡,上面還留著父親的味道。而睡袍上的格子圖案不僅出現在爸爸身上,甚至還出現在扉頁和土司上面。也許,在安東尼 ·布朗的眼裡,父親的身影無所不在吧。

《爸爸和我(全8冊)》

作者:凱蒂·克勞澤

譯者:樹才

8個日常生活中的主題,8個平淡而真實的故事,體現了真摯的父愛和父女之間的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讓我們在平淡的生活中體會家庭的溫暖和滿滿的父愛,體現了父母和孩子愛與尊重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性。

《好忙好忙的爸爸》

作者:李巧巧

兒子終於盼來了跟爸爸一起出門旅行的這天,可到了森林公園,爸爸就打開電腦工作起來。好無聊啊!這時,一個神秘的小紅帽精靈吸引了兒子的注意力,他們一起捉迷藏、一起玩兒水、一起探索森林,還認識了好多好多精靈朋友們!兒子帶著大家敲著鑼、打著鼓,去找爸爸。

「咚咚咚」「噗噗叭」「爸爸,你看!」聲音越來越大,越來越響,焦頭爛額的爸爸變成了一頭髮怒的大熊,朝著兒子和精靈們大吼一聲。危險!兒子掉進湖裡了!……

《爸爸去哪兒了?》

作者:五味太郎

譯者: 猿渡靜子

哎呀,找不到爸爸了。那件西裝看上去和爸爸的一模一樣,可走近一看,不是爸爸。找到了、找到了,那不是爸爸戴的帽子嘛!繞過去一看,又不是爸爸……哎呀,那條領帶跟爸爸戴的一模一樣!走近一瞧,原來「領帶」是一位太太衣服的一角!

和家長走散了,該怎麼辦?不能到處亂跑、要站在原地等……家長反反覆復地講,孩子們卻很難理解為什麼。五味太郎用好玩的「找找找」遊戲繪本讓孩子真正明白爸爸媽媽說的話!

《小熊比爾和大熊爸爸》

作者:內勒·莫斯特、米歇爾·朔貝爾

譯者:寧宵宵

節日怎樣慶祝?周末怎樣度過?

過生日的時候,互相準備驚喜;有時候學些新本領,有時候忙著解決粗心帶來的小問題。小熊比爾頑皮,偶爾幫倒忙,但他可愛又懂事,總想向爸爸表達愛,也總在熱心地幫助朋友;大熊爸爸有時粗心,但對小熊比爾永遠溫柔,還總能逗比爾開心。小熊比爾和大熊爸爸既是親密父子,也是快樂玩伴,他們彼此擁有,一起享受幸福溫暖的每一天。

《每天早起的爸爸》

作者:山本省三

繪者:長谷川香子

譯者:張昕

凌晨3點,爸爸去麵包店工作了!麵粉、鹽放入攪拌機,加水,攪拌成麵糰……爸爸每天要做各種各樣的麵包。媽媽做好早飯也會去店裡幫忙,做店員、送外賣。小哲和妹妹也來幫忙做新品麵包。把蘿蔔醬包入麵糰,用葡萄乾做眼睛和鼻子,放入烤箱,香噴噴的小兔麵包做好啦!

《我用32個睡魔怪救了我爸爸》

作者:彭懿

繪者:田宇

最近爸爸情緒不太好,總是沖我發火!我發誓不再跟爸爸說話,直到小學畢業。可晚上,我剛睡著,就被一個小男孩搖醒了:「快救我,霸王龍又來追我了!」我以為是哪家小孩淘氣,沒想到轟隆一聲,真的有一頭霸王龍撞破牆壁沖了進來!我們東躲西藏,好不容易才逃到安全地帶。

可沒想到,更離譜的事情發生了——比我還小的小男孩居然對我說:「兒子,謝謝你救了爸爸。」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這個「小屁孩」真的是我爸爸嗎?他為什麼會被霸王龍追趕呢?我們終能不能戰勝霸王龍呢?

《了不起的爸爸系列(全4冊)》

作者:平田昌廣

繪者:鈴木守

譯者:田秀娟

這個系列從孩子的視角出發,以爸爸的工作為獨特切入點,用樸實的語言描繪了不同職業的爸爸在生活和工作中的細節,刻畫了一個個真實、豐滿的爸爸的形象:他們雖然處在不同的工作崗位,卻一樣的辛勤勞動,兢兢業業,以他們對工作的熱愛和自豪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

讀者可以從中學會了解和熱愛自己的爸爸,學會尊重工作和他人,熱愛生活和社會。讀者還能通過故事認識到不同的「職業」,了解不同工作的流程、相關工具、設備,人與人之間如何協作等等,培養對工作的啟蒙認識和崇敬之情。

《悄悄說愛你(套裝共2冊)》

作者:道格拉斯·伍德

繪者:珍妮弗·A.貝爾

譯者:李一慢

《當爸爸說愛你》:爸爸叫你起床,給你做早餐,陪你鍛鍊身體,跟你玩撓痒痒,給你取小名,教你騎自行車,讓你騎到肩膀上,回答你各種各樣的「為什麼」,陪你看月亮和星空,給你講睡前故事……爸爸陪你做的每一件事,都在悄悄告訴你:爸爸愛你。

《當爺爺說愛你》:爺爺帶你去吃早餐,給你講小時候的故事,教你如何收藏錢幣,教你如何扔出無人能敵的棒球,教你跳舞,教你繫鞋帶,牽你的手過馬路,聽你練鋼琴,參加你的下午茶過家家遊戲,爺爺還會教你下棋,甚至跟你學一個新的電子遊戲……爺爺陪你做的每一件小事,都在悄悄告訴你:爺爺最愛你。

《好玩的爸爸系列(全3冊)》

作者:佐藤和貴子

譯者:彭懿

三個小故事,講述父子之間的溫馨互動。

《爸爸和我一起玩》:周末,爸爸累得只想睡覺,可我多想和爸爸出去玩個痛快啊。沒想到,在公園裡爸爸突然煥發了活力,玩得比我還瘋!

《爸爸做的飯》:平時都是媽媽做飯,我們以為爸爸做的飯一定很難吃。可是爸爸一下廚,就給了我們大大的驚喜!

《好想爸爸啊!》:我最喜歡和爸爸在一起,可是,爸爸現在出遠門去了。要是他明天回來該有多好!

《我爸爸超厲害》

作者:宮西達也

譯者:陳珊珊

這一次,宮西達為我們帶來一個充滿了溫情和童真的日常生活小故事,一本可以聯結起父子間感情紐帶的治癒系繪本。

「嗚——嗚——」小豬在草原上哭得好傷心!小夥伴們紛紛趕來,想知道到底出了什麼事……這是一個溫暖的故事,通過小花豹、小企鵝、小象以及小老鼠的分享,表現出孩子與爸爸之間的濃濃情感。書里的小動物們描述自己心中的爸爸,滿懷愛意地說出爸爸最厲害的地方。通過本書,表現出孩子對爸爸的崇敬,以及「爸爸」這個角色在家庭中給孩子帶來的影響和重要性。

《有些時候,我特別喜歡爸爸》

作者:阿梅哈

繪:侯邦 

譯者:尉遲秀

「有些時候,我最喜歡爸爸」,因為爸爸給孩子的不僅是溫暖的依靠,還有更多的幽默、自由和勇氣。一本讓孩子更愛爸爸、讓爸爸充滿自豪、讓父子互動更進一步的書!有趣的是,書中的每一頁都以不同的動物形象來描繪父子相處的情景:兔子爸爸和孩子一起種菜,鴕鳥爸爸給孩子彈吉他聽,螞蟻爸爸給孩子買棉花糖吃……詼諧的動物形象、豐富的畫面細節,更增添了閱讀的趣味。

以一個小孩子的口吻,講述了「有些時候我最喜歡爸爸」的理由,描繪出許多親切而有趣的日常生活片段。孩子們會發現,爸爸帶給他們的不僅僅是溫暖和安全感,更有一點點冒險和搗蛋的機會;從爸爸那裡,他們獲得了幽默感,也獲得了成長的勇氣!

《爸爸出門以後......》

作者:伊莎貝爾·平

譯者:劉海穎

每天一大早,爸爸同媽媽和我告別後,便走出家門開始一天的工作。當爸爸出了家門以後,他是能看到每一顆星星的太空人,是能拯救很多人生命的消防員,是工作繁忙的企業領導,是像獅子一樣勇猛的球星,是一名計程車司機,還是一名環球航行的冒險家……

原來,這一切都是待在家裡的孩子對「爸爸出門以後」的工作內容的想像。相信每一位看完本書的爸爸,都會被書中那位待在家裡奇思妙想,一直等候爸爸回家的孩子所打動。

《和爸爸一起玩》

作者:中川宏貴

繪者:三角芳子

譯者:彭懿、周龍梅

今天,爸爸的時間都是我的!整整一天,爸爸什麼都得聽我的!我要爸爸變成大鱷魚,爸爸就變成咕嚕咕嚕滿地打滾的鱷魚。我要爸爸變成大馬,爸爸就變成嗒嗒嗒嗒跑得飛快的大馬。我要爸爸變成長頸鹿,爸爸就變成啊嗚啊嗚吃葉子的長頸鹿……想玩什麼就玩什麼,爸爸一直陪著我!。和爸爸一起玩的時候最開心,我最喜歡爸爸了!

《大猩猩》

作者:安東尼·布朗

譯者:林良

本書講述的是單親家庭小女孩安娜的故事,她渴望得到爸爸的關愛,可是現實生活中的爸爸既冷漠又嚴肅。父女倆吃早餐的時候,爸爸在看報紙,父女兩人沒有交流。在安娜過生日的前一晚,安娜想要大猩猩作生日禮物,得到的卻是一隻玩具猩猩。安娜感到自己被關在籠子裡,像動物園裡的猩猩一樣。不過,當晚讓人驚異的事情發生了,玩具猩猩變成了真正的大猩猩,並且要帶安娜去動物園玩……

《爸爸,我要月亮》

作者:艾瑞·卡爾

譯者:林良

小茉莉很想和月亮一起玩,但她摘不到月亮,便拜託爸爸把月亮摘下來,於是,爸爸拿了一把好長好長的梯子,架在一座好高好高的山上,努力地向上爬呀爬,但是月亮太大拿不下來,爸爸只好等到月亮變成下弦月,才把月亮帶回給小茉莉玩……

這是有關愛與夢想的故事,上下打開的多種折頁變化,讓孩子驚奇感受空間延伸的巧妙創意。孩子從故事情節中,不僅可以了解長短、高矮、大小等概念與形容詞,還能從中觀察到月亮陰晴圓缺的自然現象。

《爸爸帶我看宇宙》

作者:烏爾夫·史塔克

繪者:愛娃·艾瑞克松

譯者:趙清

秋天到了,傍晚,爸爸忽發奇想,要帶著兒子出去走走,理由是:走,我們去看看宇宙。一路上,爸爸買了口香糖,那味道既真實,又特別;一路上,爸爸抱著兒子躍過水溝,那感覺既真實,又虛幻;一路上,他們看見了小石頭上的蝸牛,看見了夜空中閃亮的群星,看見了微風裡搖動的千針草,既親切,又奇妙……慢慢地,一次尋常的散步變成一段溫暖的旅程,永遠刻印在兒子心中。

《跳舞》

作者:理察·保羅·埃文斯

繪者:喬納森·林頓

譯者:余治瑩

喜歡舞蹈的女兒不知道,她的爸爸一直都在看著她,從她小時候扮演一個玉米,到她成為台上美麗優秀的芭蕾舞者,到她戀愛出嫁,有了自己的家。爸爸一直微笑著看著她。直到爸爸生命最後一刻,舞蹈著的女兒仍然不知道,爸爸總是微笑地看著她。

這個故事的作者靈感來源於他自己的女兒,然而圖畫中的女孩確實卻有其人的。繪者受畫中女孩子的父親所託為他畫了女兒的畫像,而這個女孩和母親喪生於一起車禍。本書內外所蘊藏的故事與情感讓每一位讀過這本書的讀者動容。作者的文字細膩深沉,繪者的圖畫更是顯示出非凡的功力,寫實的描畫、凝重的色彩、瀟洒的筆法,將這個動人的故事演繹得一如交響樂般寬廣宏大。

《爸爸在月球上》

作者:阿德里安·阿爾伯特

譯者:佟畫

今天莫娜要去月球上看望爸爸。媽媽幫助莫娜準備了一艘火箭和一艘飛船,拉動發動機後,火箭成功升空。在太空,所有的東西都飄了起來,莫娜趁機體驗了一把飛翔的感覺。

飛行結束,莫娜的登月艙穩穩噹噹地降落到了月球上。爸爸終於接到莫娜了,他們一起在月球上度過了愉快而特別的一天……

《我爸爸真酷》

作者:基斯·奈格利

譯者:謝沐

小男孩眼裡,爸爸看上去很普通,他每天按時做家務、耐心照顧他。不過,他還是發現了不一樣的地方,家裡的架子鼓、牆上的滑板、待售的摩托車,這些都昭示著爸爸從前是一個很酷的人。那爸爸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著名插畫師基斯·奈格利,用反差強烈的畫面,讓讀者和小男孩一起揭開答案。原來,一切都是因為「父愛」。

屬於爸爸和孩子們的

親子共讀書單

延伸閱讀

請查收這份送給宅家小朋友的高質量片單

「雙城」生活,如何高質量地陪伴孩子?

用竹子改造自行車的美國奶爸:從波士頓到上海,總有一些慣性認知會被打破

日復一日地帶娃,真是既享受又厭倦|成為父母

LensforKids原創繪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06265e854a2f530067d9c4b7563809d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