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2024醫工融合國際產業創新發展論壇暨創新成果路演展示活動成功舉辦

2024-10-29   極目新聞

極目新聞記者 劉冬莉

通訊員徐剛 朱金洪

10月28日,武漢大學2024醫工融合國際產業創新發展論壇暨創新成果路演展示活動成功舉辦。

活動現場,數位傑出的武漢大學校友企業家代表與權威專家學者,共同探討醫工融合的發展趨勢、推動醫療健康產業的創新發展。

活動現場

湖北省醫工融合領域發展優勢明顯

本次活動由武漢大學、湖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指導,武漢大學資產經營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武漢國家生物產業基地、武漢武大科技園有限公司主辦,湖北技術交易所、長江科創服務集團、合肥市武漢大學創新技術研究院、深圳武大產學研基地有限公司、武漢大學珞珈創意園、武漢光谷咖啡創投有限公司協辦,由論壇開幕式、醫工融合國際產業創新發展論壇、武漢大學醫工融合創新成果推介路演、項目閉門路演及一對一投融資洽談、武漢大學醫工融合創新成果展示5大部分組成。

本次活動以「聚珞珈之智、長醫工之技、興校產之業」為主題,旨在打造醫工融合創新新高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優化資源配置,集聚創新要素,建立長效機制,並提升品牌影響力,以推動武漢大學在醫工融合領域的創新發展和產業升級。

「湖北高度重視生命健康產業發展,將生命健康作為湖北省5大優勢產業進行突破性發展,提出聚焦創新藥、高端醫藥裝備、中醫藥等3個領域進行突破。」湖北省衛健委黨組成員、省疾控局黨組書記彭俊在致辭中表示,湖北省衛健委將一如既往地支持醫工融合的發展,加強與武漢大學等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合作,推動醫工融合理論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同時還將通過加強醫療服務體系建設,促進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鍊、人才鏈深度融合,助推湖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錢德平回顧了東湖高新區作為國家生命健康產業體系的重要基地的發展,並肯定了武漢大學對武漢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發展的貢獻。他認為,本次活動搭建了政產學研醫協同創新平台,助力醫工融合創新發展,必將進一步推動東湖高新區乃至武漢市湖北省大健康產業再上新台階。

武漢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朱德友教授介紹說,武漢大學聚焦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匯聚校內外優勢資源,從產地、基金、政策、培訓等為創業師生提供全過程全方位的服務,支持學校在醫工融合領域打造學研產融合新機制,全力推動學校在醫工融合領域的成果產業化,助力武漢大學為人民健康事業作出更多更大的貢獻。

活動現場

大咖雲集助力醫工融合創新發展

活動現場,武漢大學發起成立大健康產業30人論壇並宣讀《武漢大學大健康產業30人論壇倡議書》。武漢武大科技園有限公司、武漢光谷咖啡創投有限公司兩家單位被授予論壇聯絡處的金字牌匾。

合成生物是當今醫工融合產生的前沿交叉的學科,其對經濟社會、環境社會產生哪些深遠的影響呢?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微生物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化學學會院士鄧子新,以《合成生物學的一些應用場景》為題,分享了當前生物醫藥的前沿動態,剖析了最新技術趨勢和突破性進展,還強調了創新鏈、產業鏈、人才服務鏈在推動醫工融合高質量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隨後的醫工融合國際產業創新發展論壇中,武漢大學傑出校友、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創始人、主席、邁勝醫療集團董事長田源,武漢大學校友、上海吉凱基因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曹躍瓊,武漢大學校友、威勝生物醫藥(蘇州)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總經理彭學東分別就生物製藥行業的創新與發展趨勢、各界協同走通FIC藥物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青蒿產業創新項目等主題進行了精彩分享。

會上,武漢大學舉行了聘任田源為資深產業顧問,曹躍瓊、彭學東為產業顧問的受聘儀式。

活動現場

醫工融合無疑是一個充滿挑戰和機遇的領域,我們應該如何合作,以克服挑戰並抓住機遇呢?論壇現場,武漢大學資產經營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齊振遠,甫康(上海)健康科技有限責任公司CEO沈孝坤,人福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於群等6位業界大咖圍繞「醫工融合在高校產業中的機遇與挑戰」的主題展開深入討論,專家們還就生物醫藥產業的未來發展趨勢、政策法規、投資機遇等議題進行了廣泛交流,為與會者提供了寶貴的見解和啟示。

16個醫療行業的創新項目在武漢大學醫工融合創新成果推介路演上精彩亮相,經7位特邀專家評委現場點評打分,「基於質譜在線多組學技術的藥物安全性評價微流控器官晶片系統」等3個項目獲得了「武漢大學2024醫工融合最具前沿創新獎」,「可吸收絲素修復膜」等3個項目獲得了「武漢大學2024醫工融合最具投資價值獎」,「口腔實景三維AI診斷與遠程醫療服務系統」等3個項目獲得了「武漢大學2024醫工融合最佳成果轉化獎」。隨後,武漢大學資產經營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與現場6個優秀路演項目簽訂了持續合作轉化服務協議。

據悉,武漢大學目前已經初步建立了體制健全、機制創新的成果轉化服務體系,未來將加大醫工融合領域創新成果的產業化。

(通訊員供圖

(來源:極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