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 未來產業起步期重在夯實基礎

2023-08-23     社會科學報

原標題:關注 | 未來產業起步期重在夯實基礎

關注 | 未來產業起步期重在夯實基礎

關注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和新能源等領域前沿技術不斷取得群體性突破,新產品、新業態和新模式層出不窮,代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未來產業呼之欲出,初露端倪。

原文:未來產業起步期重在夯實基礎

作者 |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蘇 楠

圖片 |網絡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和新能源等領域前沿技術不斷取得群體性突破,新產品、新業態和新模式層出不窮,代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未來產業呼之欲出,初露端倪。儘管國內外各界尚未對未來產業形成統一的界定,但對其由前沿科技驅動、更好滿足人類和社會高階需求、產品具有革命性和顛覆性等特徵形成共識。這些表征了未來產業的動因和結果,但其孕育和演進過程仍是「黑箱」。究其原因在於,未來產業的關鍵詞在於「未來」,後向延展的時間維度是其最顯著的特徵,而未來的最大屬性是「未知」。如果把未來產業演進視作一場馬拉松賽,我們對目的地有可憧憬又朦朧的輪廓,但具體路線和清晰目標尚未可知。回望現代產業史,新興產業的孕育和發展就像「開盲盒」,從技術到產品到產業的整個創新鏈路中存在諸多需要選擇的岔路口,在新科技組合、技術路線選擇、主導設計形成、產品形態定義等關鍵節都有若干選擇,各種選擇的排列組合構成了未來產業的最終圖景。由此可見,未來產業的魔力在於無限可能,精彩在於其孕育和發展充滿不確定性。未來產業最終在何時何地、以何種方式和面貌出現可被視作「機率性」事件。

全球對未來產業的探索處於起步階段。提高未來產業勝出「成功率」的關鍵在於夯實創新創業條件、制度和環境基礎,擴大面向未來產業開展創新活動的「基數」,讓更多勇於和善於創新的主體有條件參與創新試錯的過程,以量變驅動質變,以聚合催生裂變。

在要素供給方面,發揮政府長期戰略投資者的作用,進一步強化在基礎研究、人才培養和科技基礎設施方面的投入,為未來產業參與者提供高質量要素供給。一是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和新能源等當前科技革命焦點領域,支持對基礎性科學難題開展持續研究,為未來產業的持續孕育提供豐厚的知識基礎。二是優化面向未來產業的人才培養體系,創新科教融合、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增強學生從事未來產業創新創業的活力和能力,擴充高質量人才「蓄水池」。同時,完善人才市場體系,形成促進科技創新和未來產業相關人才合理的流動機制,盤活高質量人才「蓄水池」。三是加強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體系前瞻布局和建設,推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面向社會開放共享,增強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對未來產業的支撐和溢出效應。

在市場需求方面,發揮政府早期市場創造者和市場秩序維護者的作用,強化需求側政策,為未來產業孕育提供多元豐富和有序競爭的試錯空間。從點上看,決定未來產業形態的主導設計形成是產品從「利基市場」拓展到「大眾市場」的過程,是新產品市場滲透率不斷提高的過程。政府需求本身就是一種潛在的「利基市場」,因此,應加大政府採購對創新性產品的支持力度、政府應用場景面向全社會的開放力度、科技產業化示範工程的部署支持力度,為前沿技術向未來產業的轉化提供早期應用市場,打造未來產業通過創新試錯和不斷疊代進入正向循環鏈條的起點。從面上看,具有生命力和競爭力的未來產業是市場「優勝劣汰」的產物,提供更加公平開放的市場准入和競爭環境,既能為創新創業者提供更廣泛的入場試錯機會,又能更好地創新市場機制和調整產業資源配置流向,並篩選出最具競爭力的產品和企業。因此,需要通過加強負面清單管理、縮減限制性條款、減少地方保護等舉措,為未來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

在創新生態方面,發揮政府的服務職能和平台作用,強化環境側政策,為未來產業的孕育和發展提供資源集聚平台。未來產業是新科技驅動下創新要素和產業資源重新組合的產物,需要政府為資源集聚和融合創造良好的生態性平台和制度基礎。一是針對量子科學、腦科學、生物合成等基礎前沿技術突破進入活躍期、且科技成果應用有所指向的領域建設綜合性科技創新平台,可借鑑美國總統顧問委員會提出建設未來產業研究院的設想,採取公私共建、多元投資、市場化運營的模式,為全創新鏈和全產業鏈相關資源提供交流和交互、融通和融合的空間,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進程。二是加強市場化和專業化的科技服務平台和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科技金融等體制機制,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鍊、人才鏈深度融合。三是完善未來產業聯合共治模式,搭建政府、企業、研究機構、投資機構、公眾等多元主體參與的產業治理平台,完善未來產業創新試錯、容錯、糾錯機制,推動未來產業規制和風險治理科學化和體系化,構建包容審慎的治理環境。

文章為社會科學報「思想工坊」融媒體原創出品,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865期第4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本期責編:宋獻琪

拓展閱讀

「綠色溢價」助力儲能產業發展 | 社會科學報

面向未來產業的區域創新生態治理 | 社會科學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053163a5f45d0e55c13e34588c3e66e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