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軒高科董事長因未及時披露被談話 布局海外能否拯救利潤窘境

2023-12-11     道哥說車

原標題:國軒高科董事長因未及時披露被談話 布局海外能否拯救利潤窘境

【文/財圈社&道哥說車 聽風吟】日前,國軒高科公告稱,因公司未及時披露與美國伊利諾州政府簽署了REV補貼協議這一重大交易事項,近日安徽監管局對公司出具警示函並對董事長李縝、董秘潘旺採取監管談話措施。

據公告內容,國軒高科在今年9月7日就與美國伊利諾州政府簽署了REV補貼協議,直至10月12日才進行披露,違背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及時性要求。故此直接參與美國伊利諾州政府簽署協議相關工作的李縝,以及公司信息披露事務的具體負責人董事會秘書潘旺也就被談話了。

《財圈社&道哥說車》編輯注意到,國軒高科的歷史上,多次因為信披披露、資金占用、關聯交易等問題而被監管部門採取監管談話、通報批評等。與此同時,在「赴美設廠」事宜上,國軒高科的公告內容還與美國伊利諾州政府官方披露出的信息有較大差異,此次董事長李縝、董秘潘旺被採取監管談話也是在國軒高科「赴美建廠」之後。

不過,比起這些,國軒高科的發展或許更加值得關注,相比寧德時代、億緯鋰能和中創新航,國軒高科更加老牌,並且其還是A股第一家上市的動力電池公司。但其客戶資源相對「一般」,產品也多供應微型電動車,甚至入股國軒高科的大眾目前在國內的車型也並沒有使用國軒高科動力電池。

據接近國軒高科人士對《財圈社&道哥說車》編輯表示,2024年大眾才會採用國軒高科電池。此前國軒高科也曾公告稱,決定將大眾電芯募投項目在實施主體、投資內容及投資規模均不發生變更的情況下,對其達到預計可使用狀態的時間從2023年9月調整至2024年12月。

當然,與其他動力電池廠商不同的是,國軒高科在海外布局倒是越來越緊密,這家老牌動力電池企業究竟會走出怎樣的發展道路呢?

「赴美建廠」未詳細披露 國軒高科在美發展順利嗎?

回看國軒高科「赴美建廠」也就是在美國伊利諾州的相關內容,國軒高科除了未及時披露與美國伊利諾州政府簽署了REV補貼協議這一重大交易事項之外,也有一件事情比較值得關注。

9月8日,美國伊利諾州政府官網發表聲明,國軒高科將斥資20億美元在該州坎卡基縣曼特諾(Manteno)新建一座電動汽車鋰電池工廠,將創造2600個就業崗位。該工廠將專注於鋰離子電池、電池組生產和儲能系統集成,建成後預計將生產10 GWh鋰離子電池組和40 GWh鋰離子電池單體,預計將於2024年開始生產。

但10月12日國軒高科的公告中對於投資金額與補貼數額均隻字未提,對於項目投資總額,公司的說法是具體金額將根據本項目的可行性分析及申報審批情況等確定。對於補貼情況,公司的表示是:「伊利諾州基於此前通過的專門補貼新能源及電車企業的REV補貼法案,針對該項目給予稅務補貼。最終投資額和補貼額將以實際投資情況為準。」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國軒高科存在披露上的問題。據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薄守省副教授對《財圈社&道哥說車》編輯表示,這種情況也可以理解,可能是沒有最後確定,只是先告知一下有這麼一個投資行為,公告是一種法律行為,需要準確,如果還沒確定最好先不說,美方政府那是一種宣傳,即使不成也沒有什麼法律責任。

值得一提的是,國軒高科在美國的發展似乎並不順利,當然這指的不是其在美國伊利諾州的布局。10月25日,國軒高科曾公告稱,子公司於2023年10月24日與密西根州政府簽署協議,準備建設電池材料項目。

但這之後,據外媒報道,美國密西根州格林查特鎮於11月7日舉行投票,罷免了5名當地官員,這五位官員投票支持中國製造商國軒高科在格林查特鎮建設一家電池工廠,該項目價值投資額超過20億美元,可為當地創造兩千多個就業崗位。然而,當地反對者炒作環境影響和所謂中企帶來的「國家安全威脅」,並希望藉此更換領導團隊。還有共和黨議員藉機渲染說,「人們支持就業機會進入當地,但如果跟中國有聯繫,那就不行了」。

當然,國軒高科並未在國內公布該消息。

老牌動力電池廠商 國軒高科的出海有些許無奈?

事實上,「赴美建廠」的順利與否關係到國軒高科的海外布局策略。李縝此前曾表示,「全球市場可以劃分為中國、美洲、歐洲與非洲、東南亞與南亞四個板塊,想要有所作為的話,另外這三個市場是不能丟的。」顯而易見,「美國」正是其中關鍵一環。

據了解,國軒高科在出海方面布局較早,2015年就在美國矽谷成立了研究院,2021年末大眾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入股成為其第一大股東之後,「配套大眾、跟隨出海」更成為應有之意。而從布局來看,國軒高科也瘋狂在海外市場落子。

據了解,國軒高科已經完成了歐洲、美國、阿根廷、印尼和越南五大海外基地的規劃布局,其中位於越南河靜電池工廠一期5GWh項目已經開工,德國哥廷根的生產基地也已經舉行了揭牌儀式。不過,對於國軒高科來說,積極布局海外市場或許也有它的無奈。

根據韓國動力電池研究機構SNE Research的數據,國軒高科以13GWh的裝機量位居全球第八,同比增長74.9%,市占率達到4.7%,比去年同期增加0.8個百分點。但一個顯示的問題是,國軒高科的利潤始終不算高,且在國內面臨著寧德時代、比亞迪以及重創新航、欣旺達、蜂巢能源等電池廠商的圍剿。

據國軒高科三季度報,國軒高科Q3實現營收65.4億元,同比增長12.98%,環比下降約19%;實現歸母凈利潤0.83億元,同比下降2.82%,環比下降近38%。而這與營收、利潤均不同程度實現環比增長的同行們大不相同。

而國軒高科利潤遲遲得不到質的突破,原因或許也與其「不賺有錢人的錢」有關。國軒高科的動力電池產品主打的目標車型,還是A00和A0級這樣的低能量密度需求的小微型電動車車型,如擁有五菱宏光MINIEV的上汽通用五菱(2022年占比國軒高科裝機量的19%),奇瑞EQ的奇瑞(2022年國軒高科的最大客戶),以及TO3的零跑(2022年占比國軒高科裝機量的11%)等。

這類車型不光難以給產業鏈提供更高的利潤,而且還進入了下行通道,國軒高科未來也需要找到破局之道。當然,畢竟是被大眾汽車看重的企業,國軒高科未來大機率也會進入大眾汽車的供應商名單中(包括國際),但按照規劃也得到明年年底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04d1b27cc2269f5946c96441dd6eec8f.html